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创精英 > 内容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经民:惠安石雕界首位“国大师”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3-05-18

人物名片:王经民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高技能人才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石雕专委会主任

泉州市文化产业优秀人才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福建商学院客座教授

惠安石雕已有1600多年历史,凭借精湛的技艺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素有“中华一绝”之美称。

2018年,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出炉,王经民成为惠安石雕界首位“国大师”;此前,他已获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惠安石雕”代表性传承人,成为泉州石雕界首位摘得“国大师”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双料”桂冠者。

王经民从业四十余载,初心如磐。他根植千年雕刻艺术,灵活运用多种雕法,创作出众多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的雕艺作品。其作品《女娲补天》作为石雕唯一代表作参加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佛在心中》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历时12年完成的《听箫对月图》更是令人赞叹不已,荣获中国手工艺精品博览会“华茂杯”金奖。此外,还有《龙的传说》等20多件作品荣获国家级奖项。

四十余载坚守弘扬惠安雕艺

“择一事,专一生。”1967年,王经民出生在惠安县崇武镇溪底村的一个雕刻世家。他的祖父是著名的闽南古建筑大木匠,父亲王清标是惠安石雕大匠、影雕创始人。王经民从小浸润在这样的石雕艺术氛围中,经过深思熟虑后,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狠劲,他走上父辈们的这条艰辛之路,迅速掌握了石雕刻的各项技术,包括雕扑、平直、打巧、镂剔及各种雕刻技艺。

“在石雕这个行业,匠心就意味着重复与执着,所谓的匠人精神,就是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倾注一切,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精益求精。”王经民如是说,他更是用大半生的执着与热爱,坚守在惠安雕艺沃土之上,厚积薄发,成为泉州石雕界的传奇人物。

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2006年,王经民前后耗时12年完成的《听箫对月图》荣获中国手工艺精品博览会“华茂杯”金奖,这件作品充满了禅意,画面极为简单:一人树下吹箫,一人坐于石块上,对月听萧。可就是这样一件简单的作品,融合了五种技法, 在石雕领域树起了一座丰碑。这也是王经民大半生不断为石雕艺术注入文化内涵的探索,该作品化用清朝张潮的《听声》:松下听琴,月下听箫。涧边听瀑布,山中听松风,觉耳中别有不同。

如今,王经民身上的标签越来越多,但纵观他40多年与石头共舞的生涯,似乎是一个不断给石头和自己做加减法的过程,他在不断给工艺、流程、材料做减法的同时,又不断在给作品做加法,加入文化和创意。

因材施艺不断探索雕刻艺术

从青石、汉白玉到寿山石,王经民因材施艺,其作品充分顺应石材形状、纹理等天然特性,师法自然,灵活运用圆、浮、透、线、沉、影等多种雕法,创作了一系列优秀作品,不断扩展惠安雕刻艺术的宽度。

王经民青石作品《大闹天宫》以《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这一场景为刻画对象,刻画出孙悟空捣毁太上老君炼丹炉,与天兵天将大战的恢宏场面;汉白玉作品《慈》以当地“惠安女”形象进行创作,人物轮廓丰盈饱满,面部神态仁爱慈祥,塑造出怀抱婴儿的慈母形象;寿山石作品《日出东方井冈红》以井冈山会师为主题,巧用俏色,营造出革命的朝霞映入山川大地,一片欢欣鼓舞的场景。

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经民致力于跨界工艺美术创作,通过不同的材料创作了多件风格各异的作品,如木雕、陶瓷等均创作出优秀作品。

“名师带徒”培养200多名人才

“要发展好石雕产业,就要坚守世代相传的工艺传统,这是石雕行业的永恒定律。”王经民认为,惠安石雕之所以能够在世界石雕界占据一席之地,要归功于当地石雕手艺人对惠安石雕传统的坚守。

作为非遗传承人,王经民不遗余力地弘扬传承传统石雕技艺,通过“名师带徒”等方式培养了200多名高技能人才,其中以王惠民为代表的30多名徒弟先后被评为高级技师和省工艺美术大师等。如今他的徒弟们不仅是惠安雕艺的中坚力量,还发展到瓷雕等其他工艺美术领域。其个人工作室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经民非遗传承基地。

在王经民看来,以前,惠安石雕多用于牌坊、寺庙、陵园墓葬构建等,如今,石雕应用虽然更广泛,但唯有更加接地气、走入寻常百姓家才能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在这方面,其儿子王少卿也做了不少努力,通过将雕艺与文创融合发展,增加文化创意,促进石雕生活商品化。

责任编辑:苏慧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