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内容

茶者匠心

时间:2017-08-02 来源:泉州晚报

刘金龙提倡培养以茶园生物多样性促茶树生长

陈素全希望将自己的制茶技艺传授给每一位茶农

编者按 首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已于上周落下帷幕,大赛除决出2位“安溪铁观音大师”外,还决出8位“安溪铁观音名匠”,本报《环湾生活周刊》上期已刊登2位“安溪铁观音大师”习茶研茶的故事,从本期“茶道”起,我们还将挖掘名匠背后的茶故事,将他们的制茶心得与广大茶人分享。  

刘金龙:护好茶树香更远

“十年前,我开始在茶园基础管理上下工夫,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养好茶’,也将带动更多人‘养好茶’!”首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的“安溪铁观音名匠”刘金龙说。

对于刘金龙,茶乡人并不陌生。他绰号“茶痴”,十几岁便开始事茶,龙涓乡举源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评茶师、高级茶叶加工技师、中级茶叶工程师、“安溪铁观音制茶工艺大师”等是他累累硕果的无声注解。

“每一场比赛都是一次提升!”从2009年、2012年直至本次首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刘金龙都是亲历者,每一场比赛,刘金龙都斩获佳绩。“高手在民间!比赛为民间高手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一泡好茶是从茶园到茶杯的整个系统工程。”刘金龙说,近年来,从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大小赛事中,深刻发觉茶青品质重要性。因而,成为首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铁观音名匠后,对于如何发挥名匠作用,助力安溪铁观音“二次腾飞”,刘金龙有独特见地。

“‘养好茶’是对于安溪铁观音这一伟大神奇植物的最好回报。”刘金龙说,在发挥传帮带作用上,不应拘泥于收徒及茶叶制作工艺,“茶叶品质提升,茶园基础管理应为先,因为好茶是‘养’出来的。”

“怎么养?并不是娇生惯养。”刘金龙认为,目前不少茶园管理的人为干预太多,多年前,他便开始提倡“茶树稀植留高”,在全县首创茶园管理非常“6+1”模式等。“要培养茶树自身生长能力,在园区种植树木、调节茶园小气候,以茶园生物多样性促进茶园生态平衡。”

陈素全:为茶痴狂终不悔

陈素全是本次大赛评选的“安溪铁观音名匠”之一,其家乡位于安溪县重要产茶乡镇——祥华乡珍山村。“我的家乡海拔在800—1000米,是最适合铁观音生长的地方。”打小,陈素全便跟着父母采茶、做茶,“茶是我生活里深刻的烙印。”

“我爱学茶,爱做茶,爱四处斗茶,为茶痴狂!”陈素全说,16岁,他便开始深入了解茶,“一有不懂的问题,就向当时珍山铜娄茶厂的老师傅请教。”遇到疑难,就先做好记录,然后跑到县城新华书店买茶书求解;他爱四处斗茶,在茶都他的茶店内,满墙奖状,满橱奖杯,默默传递着他别样精彩的斗茶史,“茶王”也成了陈素全的代名词,在上世纪80年代,陈素全做出的茶每斤售价达300多元。

不光如此,陈素全还有个特殊嗜好——爱种茶。在祥华乡珍山村双髻山上,陈素全细心呵护着一座“百茶园”。因为工作缘故,陈素全经常外出。每到一处地方,他便寻访当地茶区,从当地带回一些茶种。在陈素全的百茶园里,除铁观音茶苗之外,还有本山、毛蟹、黄金桂、梅占等安溪本地名种,更有安化黑茶、凤凰单枞、水金龟等外地名种。他已收集全国各地茶种700多种。

“对茶的喜爱,未曾消减一分;对茶的研究,未曾停止一步。”陈素全说,比赛虽已落下帷幕,但他的“茶世界”永不落幕,最近他正着手打造“茶青房”,将全部使用玻璃材料建造消青间。今后,他也会将自己的铁观音制茶技艺传授给茶农,为安溪铁观音的“二次腾飞”尽己之力。

[责任编辑:林思喆]

延伸阅读

查看评论发表评论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本网保持中立

请遵守相关规定
如果你对本网站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创意团论坛交流反馈。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

编辑部公告

本网热忱欢迎网友投稿,您可以从以下方式中任选其一:

投稿邮箱:whcyw888@163.com

注册论坛:创意团(www.hxci.cn/bbs/)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