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内容

一个陶匠的故事

时间:2017-04-12 来源:泉州晚报

施小清,晋江人。“八零”后。喜欢关于艺术的一切东西,按部就班地读书,毕业后当了六年的幼儿园教师。26岁的时候瞒着家里人,辞掉了稳定的工作,开始创业。

作者陶艺作品图

26岁,在闽南是一个尴尬的年纪,但是想到再不去拼搏,这辈子可能就会留有遗憾,于是我无所畏惧地辞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开启做自己喜欢的事的新征程。而这一个开始,竟还是瞒着家里人整整半年多。直到那件我喜欢的事情,顺利进行了才向家人坦白。

辞去工作以后,经德化的朋友介绍,我认识了一位开陶瓷厂的朋友,并在他那里买了泥巴,在网上买了台拉坯机,边上网搜教学视频,边买资料参考,开启一段自学陶艺之路,连后期的修坯、上釉、烧制都是边问边学。

没接触陶艺之前,我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如此疯狂执着地爱上这样的手工活。经常在晚上睡前翻着网上关于陶艺的资料,看着别人的工作室,看着别人的作品,看着陶艺的所有视频,然后越看越精神。

这是一个和文艺有关的活儿。看着泥巴在手里,能不停地变换造型,觉得好神奇。文艺只是表面的,真实的写照反倒是个女汉子。从此以后,短裙高跟鞋被打入“冷宫”,每天只能想着怎样穿轻松方便,尤其一开始练习拉坯时,经常练得让人烦躁,看似简单的一个动作,真的要比以前面对那些“熊孩子”需要更多的耐心。以至于,光是练习定位拉坯的动作,已经吓倒了不少想来学习或者工作的人。

这一路,与从小到大的安逸生活相比,开始一份自己喜欢的事业是多么的艰辛坎坷。我遭遇被广告公司骗钱,被客人凶哭,被房东无情催讨房租。那时候每天都计划着一顿饭怎么吃划算,最穷的时候,口袋里只有一二十块钱。但这些,我从未跟家里人说过,从未找父母要过一分钱。

我很喜欢手工制作出来的陶瓷,觉得它们不再是冰冷的瓷器,而是有了灵魂。身处快速而繁忙的现代社会,整日都要面对批量化的工业产品,当回到家中触摸到有手工痕迹、淳朴自然的陶瓷,疲倦的心灵顿时有了一种温暖的补偿。流水线的机器取代了更多的人力,对陶艺执着和坚持的匠人越来越少。我经常晚上在拉坯做作品的时候,会停不下来,有一种忘记时间、忘我的感觉,陶艺有一股魔力,能让人静下心来。别以为一件瓷器就是拉一拉,烧一烧就好,手工的东西贵在时间成本,每种泥巴的泥性,釉料的烧制温度,釉水的烧制方法,饱含了太多的学问。

人生不要怕失败,大胆地去折腾吧。当初决定踏出这一步的时候,我就不停地安慰自己,失败了大不了干回老本行,欠钱了就一边工作一边还债,真的没有想到自己的陶艺小店,越来越受欢迎。更开心的是,如今可以身处晋江五店市,与闽南的老房子相依,也让好多人都喜欢驻足工作室前拍照留念。

不仅是小朋友、年轻人喜欢来感受陶艺,爷爷奶奶辈也来玩,在这里他们能体会到玩泥巴的乐趣,小小的一片天地,给许多人带来了快乐。因为是纯手工制作,经常也会出现不同的手工问题,陶艺这东西,兴许是需要随性随缘,切勿过分追求完美,现实生活中并不具备完美无缺的东西,即便有,也不能长久。而残缺之物,常常留有无限的空间,富有再创造的余地。

余生不长,请和有趣的人在一起。

我会在这里分享我的故事,和你一起用温暖的手来制作一个有灵魂有温度的记忆。

[责任编辑:林思喆]

延伸阅读

查看评论发表评论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本网保持中立

请遵守相关规定
如果你对本网站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创意团论坛交流反馈。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

编辑部公告

本网热忱欢迎网友投稿,您可以从以下方式中任选其一:

投稿邮箱:whcyw888@163.com

注册论坛:创意团(www.hxci.cn/bbs/)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