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公告
本网热忱欢迎网友投稿,您可以从以下方式中任选其一:
投稿邮箱:whcyw888@163.com
□本报记者 张非 文/图
如果不是亲眼目睹,你恐怕很难相信,这些线条只有头发丝般纤细的唐卡竟是一笔一划绘就,需要画家花上数月乃至数年方能完成。细细观赏,画上的菩萨或静坐或狂舞,或拈花一笑或金刚怒目,或慈眉善目或青面獠牙,形象千变万化,不一而足。燃上一柱香,在光线的明暗变化之间,你似乎能看到翩翩起舞的仙女从壁上飘然而至,护法天王手执法器从云端探出身来,令人仿佛置身于佛祖讲经处,聆听着“如是我闻……”。
即日起至8月30日,“来自青藏高原的祝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娘本唐卡艺术展”在市区东湖街华侨历史博物馆2楼举行。近日,记者先睹为快,大饱眼福之余也深深为唐卡的艺术感染力所折服。
有意促成国宝留文都
站在展厅里的唐卡精品前,本次活动的策展人、振兴中华教育科学基金会副理事长王经涛兴奋不已。
在他看来,能把“热贡唐卡”这一被联合国批准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到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展出,是一种难得的缘分。若能促成这一国宝级的艺术精品留在泉州,则更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
王经涛之所以这么想,是有原因的。一是从娘本大师创作的唐卡中,能看到画家对佛法的虔诚,对艺术的执着,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和艺术的魅力深深打动了王经涛,让他产生了将好东西推介到故乡的想法。二是王经涛被画家许下的宏愿所感动。若这批画作能成功出让,基金会将与娘本大师用所筹集到的资金在青海建一所学校,收留一批孤儿并教他们学习唐卡,这样不仅能让孤儿们学会一项傍身的谋生技能,又能将唐卡的制作工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他是唐卡的“护法”
“我为泉州争取了60cm的福利。”王经涛告诉记者,就在3个月前,中国国家博物馆刚为娘本大师的65幅作品举办了个人专展,在北京掀起了一股“周末哪里去?国博看唐卡!”的热潮。与北京相比,泉州的观众更有眼福。因为,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展览,观众需要隔着60cm厚的玻璃柜观赏唐卡。而在泉州,市民却可以面对面地近距离欣赏大师巧夺天工的技法。
泡茶时,王经涛津津乐道于他是如何辗转三地,最终将这批唐卡精品从香港争取到泉州展出的。他将唐卡视作自己的孩子,绝不容许他人诋毁甚至仅仅是开个玩笑。之前布展时,一位女观众好奇于唐卡的精致,不禁伸出手去触摸,这让王经涛心疼了好半天。在他看来,这一个月的展出就是为唐卡在故乡寻一个归宿,希望有人能爱护它并将其代代相传。他还固执地认为:能见到唐卡的人,都是能沾染到佛气的。谁有缘将这样的国宝请走,谁就有莫大的福气。而这样的言谈举止,也让王经涛在朋友的眼中更像是唐卡的“护法”:一位为人古道热肠、处世尽显真性情的闽南汉子。
彩绘唐卡看点多
唐卡是藏传佛教的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它是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一种以表现佛教人物为主的卷轴画。为什么要画成卷轴呢?王经涛介绍,这是因为藏族是游牧民族,在高原上,要兴建一座庙宇往往要历经几十载,倾注几代人的心血。而唐卡,则方便牧民走到哪挂到哪,便于携带、便于随地膜拜。因此,唐卡又有“流动的庙”之称。
那么,本次展出的唐卡精品有何看点呢?王经涛介绍,比如这幅金唐卡作品《文殊菩萨》,它是用高纯度的黄金粉末绘制而成的,可谓金壁辉煌、富贵华丽,仅原料就花了7万多元。又比如本次展览中幅面最大的唐卡作品《三世佛》,其尺寸达4.58米长、1.2米宽,其画工之繁琐、人物数量之多,都是绝无仅有的。
[责任编辑:林煜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