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内容

镜画:玻璃亦有丹青韵

时间:2019-07-05 来源:泉州网

玻璃背面反笔绘画作品,多用在建筑构件、挂屏、插屏、围屏、宫灯上,在清代外销画中占据重要地位

核心提示

兴起于清代乾隆年间的玻璃镜画,一度流行于达官显贵乃至市井民间的殷富人家,直至上世纪80年代末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技法濒临失传。如今,上海、南京等一些大城市已悄然兴起了玻璃镜画收藏热潮。在泉州也有收藏爱好者收集玻璃镜画。这些镜画,记录了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风土人情,也反映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审美变迁。

题材多取自风景、花鸟和吉祥如意图案等。

题材多取自风景、花鸟和吉祥如意图案等

不少玻璃镜画描绘人物

不少玻璃镜画描绘人物

“反笔画”画出的艺术品

在德化,童斌全就是专门收藏玻璃镜画的。他花了近5年的时间,从全国各地收集、购买、珍藏了近1300多件玻璃镜画,题材内容有人物、风景名胜、福禄寿喜等。“玻璃镜画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门类,大约是在上世纪90年代退出画坛,如今画的人已经很少了。” 童斌全说。

与一般书画的品类相似,大部分纸上能表现的,在玻璃上也可表现出来。从题材上有人物画、山水画、花卉画、动物画等。在技法上又可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从功用上说,有文房摆件、家居装饰品等。玻璃镜画就是在玻璃上用油彩、水粉、国画颜料等绘制图画,利用玻璃的透明性,在着彩的另一面观赏。用镜框镶嵌,装饰趣味浓郁,主要用于室内装饰,题材多取自风景、花鸟和吉祥如意图案等,也有描绘人物的,色彩鲜明强烈。

童斌全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玻璃镜画。一是网络,现在网络很发达,通过微信等方式可以收集到不错的玻璃镜画。二是从市场上收集,现在很多地区包括县级的都有像古玩城这样的收藏市场,从各个店铺里去一片一片的收集过来。三是下乡收集,跋山涉水上山下乡挨家挨户地收集,或者是知道哪家有就去不惜血本地收集过来。

“一方面,诗书字画承载着中华民族最丰富的文化符号;另一方面,我最看重玻璃镜画里面蕴藏的历史文化韵味。”童斌全说,玻璃镜画技艺很难,反手画要求有特殊的技术,玻璃易碎,再加上保护不好,潮湿了就会脱彩,一定保持干燥,注意防潮防湿,一般常温下保存,在彩料的背面垫上吸湿纸即可。

童斌全收藏的玻璃镜画,除了“福禄寿喜”题材外,他更侧重于收藏一些反映历史文化艺术的作品,如黛玉葬花、貂蝉拜月,还有刘海戏蟾、八仙会海、观音送子、陈三五娘等等,另外还有一些风景名胜画作。值得一提的是他收藏了一些清代民国的名家作品,如钱慧安、捷三、兰生、公寿、石汨生等等,古代名家在玻璃镜画上作画不多,所以玻璃镜画上能看到名家落款者少乎其少。

收藏者往往最看重玻璃镜画蕴藏的历史文化韵味

收藏者往往最看重玻璃镜画蕴藏的历史文化韵味

玻璃镜画有家居装饰的功能,图为四条屏。

玻璃镜画有家居装饰的功能,图为四条屏。

典型的中西合璧艺术形式

玻璃镜画早期用于宫内建筑装饰上,后来发展成为挂屏、插屏、围屏、宫灯独立的工艺品。玻璃镜画一般以插屏形式放在厅堂客房书斋的案台上,作为主要艺术品观赏,或者以挂屏形式挂在厅堂墙上展示观赏,另外有钱人家的家具如橱柜床架上,也以镶嵌玻璃镜画为高雅,借以提高家具的档次品位。内容多以财丁双美,福禄寿喜为主要题材,具有十分浓厚的民俗情趣。

在收藏的过程中,童斌全印象最深的还是《大禹持廉》。童斌全介绍,在泉州有位收藏同行,有一天在微信上传了一玻璃镜画的图片给童斌全,上面布满灰尘,他不大喜欢画上的字,“觉得字写得不好。”童斌全就以五六百元的价格买了下来。买来后,洗一洗,竟有意外发现,上面书写着“大禹持廉”,下有小字:“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丙戌年黄文煦写于后街。”后来,卖者知道了自己常识不精卖错东西,很是后悔,两天睡不好觉。后来,童斌全买了一个德化本地的观音雕像给予补偿,他们也因此成了好朋友,后来,他还从这位朋友手里收到了七八块玻璃镜画。

童斌全说,本来玻璃镜画署名的就不多,而且黄文煦又是民国时期泉州画坛名家,地点后街当是泉州后街。这是本地画家参与玻璃镜画创作的一个物证,同时画的内容很有时代特征,这也是他最喜欢的玻璃镜画作品。

玻璃镜画在清代乾隆年间,由意大利画家郎世宁传入中国,兴盛于宫廷和贵族间的一种典型的中西合璧、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简单地说,就是在玻璃背面进行反笔油画。它融西方宫廷贵族审美趣味的古典主义绘画技法,以及中国宫廷贵族审美情趣的工笔重彩画和中国民间年画艺术三者的艺术形式,具有浓厚的中国民俗艺术特色。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从土木结构的平房,搬进了钢筋水泥结构的楼房,小小的玻璃镜与宽敞高大的房间不协调,被大尺寸的水银镜或大幅的风景画所替代,玻璃镜画渐渐地退出人们的生活。童斌全说:“将来,我想建个收藏展馆,向广大老百姓开放,传播玻璃镜画这一传统文化。”

玻璃镜画上的“后街”当是泉州后街。

玻璃镜画上的“后街”当是泉州后街。

玻璃镜画色彩鲜明

玻璃镜画色彩鲜明

清代广东 外销镜画深受欢迎

童斌全介绍,玻璃镜画在清代社会非常流行,价格也十分昂贵,在清朝的时候特别珍贵,只有皇宫才有实力大量使用,往往被作为皇帝后宫建筑的构建进行展示。后来慢慢流行于大贵族之间,一般家庭承担不了,藏有一件是十分自豪的事。

在清代初期,玻璃镜画由西方传入中国,经过我国的民间艺人的艺术加工、创造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风格。镜背绘画使之从正面看去是一幅彩色的玻璃装饰,镜画既是玻璃画。由于在当时国内玻璃制造工艺落后,制约了它的发展,使其成为有钱人家的装饰品。乾隆时期镜画艺术得到很大发展,但数量较少。

清晚期,玻璃的制造工艺有了很大的发展,生产量大增。这时期一些民间艺人组建工厂,专门生产玻璃镜画。使这门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清末到民国时期,玻璃镜画风靡全国,几乎家家都有。在当时较著名的玻璃镜画艺术家有高子阳、刘玉霖、李云亭、桌非、金梦楼等人。

玻璃镜画的传统手法,通常在丝网上绘上图,再印到玻璃上,用画笔蘸颜料涂上颜色,再装上镜框,制作过程并不复杂。玻璃镜画的画面图案内容大多是颜色鲜艳的景物、美女、人物仕女、历史故事、花鸟鱼虫,再加上祝福的话,在当时婚嫁送礼都少不了它。

玻璃镜画的产地,在清代时主要在山西省。因为大多是有钱人家用的,画工都很精致。

18世纪清代外贸继续增长,出口商品除丝绸、陶瓷、漆木家具等外,还有绘画作品。有充分的记载和实物证明18世纪广州出口画作坊就已经相当活跃。

外销画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外国人习惯在居室中悬挂家族成员和先人的肖像画,通常还需要一些风景画、静物画或中国风书画作为补壁之用,这些定制或直接出售给他们的绘画就是外销画。这些外销画之中有一种是由广东出口的玻璃画(或镜子画),即画在玻璃上,一般镶有欧洲风格的雕花金色镜框。这些玻璃画用中国毛笔,以胶彩或油彩画在玻璃的背面,由于画工精细,深受欧洲人的珍惜。

清乾隆以后,玻璃镜画流入民间,在广州、沿海地区受到富有阶层欢迎。其题材除了花卉静物外,通常是中国贵族的家庭生活,穿旗装的中国仕女肖像等。在表现手法上多融合了西洋画法。到了19世纪,其在广东的外销画的地位逐渐被油画代替。

玻璃镜画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乾隆时期平板玻璃的舶来品或自产品的价格都相当昂贵,据乾隆年间价格折算,一平方米进口的平板玻璃,纹银达十五两,加上画工就更贵了。因此早期的玻璃镜画是非常稀少而又珍贵的,如今已经很难找到。

[责任编辑:曾丽芬]

延伸阅读

查看评论发表评论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本网保持中立

请遵守相关规定
如果你对本网站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创意团论坛交流反馈。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

编辑部公告

本网热忱欢迎网友投稿,您可以从以下方式中任选其一:

投稿邮箱:whcyw888@163.com

注册论坛:创意团(www.hxci.cn/bbs/)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