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内容

留刘氏牌坊背后的人与事

时间:2018-03-23 来源:泉州晚报

南唐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在泉州留下了众多故事,泉州铁炉庙、闽南古剎承天寺等许多历史建筑与之有关,正是他在扩建泉州城郭时“傍植刺桐环绕”,才使后来泉州有了“刺桐城”雅号;留正官至左丞相、观文殿大学士,封魏国公,卒赠太师,谥忠宣,是名符其实的“三朝元老”;留正孙留元冶从小聪慧过人,10岁就被举为“神童”,被皇帝召见,故为他立下“相门神童坊”

泉州新留府族谱旧本已经出现腐坏

开元寺西边,宋时有博学宏词坊,是为右史留元刚而立。

绿埜坊原在泉州城宣明坊之西,即今五塔巷以西一带。

西街三朝巷为纪念三朝元老留正而得名,古时这里立有木坊三朝元老坊。

《泉州新留府·福建清源留氏族谱》原件虽破旧不堪,所幸文字多数清晰

留氏坊表在族谱中一一列举了出来

留正卒赠太师的缘由,族谱内亦有记载。

核心提示

清源留刘氏的泉州牌坊包括旌孝坊、青春坊、绿埜(yě)坊、三朝元老坊、博学宏词坊、贞节坊、相门神童坊、聚奎坊、旌烈坊、梧桐郡凤坊、大方伯坊、锦衣归第坊、戊子元魁坊、文明庆会坊、世科坊、盛世名贤坊、甲戌进士坊、五十八士坊,共计18座。由于篇幅有限,不能一一解读每座牌坊,这里记者仅就其中几座牌坊及其故事略做一些史料钩沉。 □本报记者 吴拏云 文/图

清源谱已有800多年历史

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左丞相、观文殿大学士留正在为清源留氏修谱时,亲撰谱序,文称:“建炎以来,家自为谱,世次混淆,名实乖舛,未有订之者。正不揣固陋,有志于是。十余年颇知诸谱异同之故。至壬子(1192年)春,乃发书告诸宗人。宗人是之,各以其谱来会。理淆伐舛,参互考证,凡五阅月而谱以成。陈之先庙,颜曰‘清源留氏家谱’……”正因为留正的这次倡修谱牒,才诞生了清源留氏族谱的最初版本。后来,留洪、留公式、留东、留三益、留元亮等又数修清源谱牒。南宋末年,泉州留氏避祸重返永春,改姓为刘,在这之后,清源留刘氏同样数修其谱,这中间包括了留安谱、毅斋派谱和留安族谱。所以该族历代迁移志、建置志、科名录、人物传略等,保存较好。

南宋淳熙年间,从仕郎国子编校、平海军节度推官留东在他所撰的清源留氏族谱序内,厘清了入闽数代宗支蕃衍情况。而据他所记,泉州、漳州、兴化、衢州等地留氏,实出一脉。泉州因为留从效在此地担任清源军节度使,封鄂国公,且他的长子绍錤,官任“银青光禄大夫,守泉州别驾事”,所以清源留氏又称“别驾房”。

“异日大贵”留从效

留氏之所以在泉州城内扎根,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人物。据《永春县志·列传》载:“留从效,(永春)昭善里人,父彦雄,天祐末生从效于城东之留湾。从效幼而孤,事母兄以孝悌闻。颇知书,好兵法。有善术者称其龙睛虎鼻,异日大贵。”留从效少年时到泉州当衙兵,后升为散指挥使。在打败闽国王朱文进以后,留从效被南唐封赐清源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兼侍中、中书令等职,后封鄂国公、晋江王,管辖泉州、南州(漳州)等地。他治理泉州长达17年之久,对当时泉州的开发和建设有相当大的贡献。正是他在扩建泉州城郭时“傍植刺桐环绕”,才使后来泉州有了“刺桐城”雅号。留从效在泉州留下了众多故事,许多历史建筑与之有关,比如泉州铁炉庙原址曾是他的铸冶所,闽南古剎承天寺一地原本是他的南花园,等等。

在《泉州新留府·福建清源留氏族谱》(简称泉州新留府族谱,下同)中记载的与留从效有关的牌坊有两座:其一是青春坊,另外一座是旌孝坊。

清道光版《晋江县志·古迹志(坊宅附)》上载有宋坊90座,但是并没有青春坊的记录。不过在《晋江县志·卷之17·兵制志·宋·诸指挥营军》中有载:“泉州不教阅指挥有五,皆厢军……淳祐间(1241—1252年),管有五指挥营,在青春坊,额管五百四十六人;六指挥营,在州西绿野坊(即绿埜坊),额管四百四十三人;八指挥营,在龙友坊,额管五百四十六人……”据泉州新留府族谱介绍,青春坊立于“泉州城挺烈坊内之左,鄂公南庄在此,故名”。宋代推行保甲法后,泉州的行政区划层级是“厢”、“坊”、“街”。青春坊作为纪念留从效的牌坊,也成了当时地标之一。

据《永春县志》载:“全县原有石坊43座,现存无几。”该志书里同样没有旌孝坊记载。据《清源留刘氏族谱重编》所记,旌孝坊立于“永春十四都鄂公居第之前(后唐为鄂公立)”。

三朝元老留芳名

在留刘氏族谱中,都将留正称为“忠宣公”,这位南宋的三朝元老,备受族人尊敬。泉州新留府族谱中有他的传略。

留正,字仲至,是留从效的六世孙,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进士,出仕后历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官至左丞相、观文殿大学士,封魏国公,卒赠太师,谥忠宣,是名符其实的“三朝元老”。在留刘氏族谱中录有留正撰写的谱序、留正传略、忠宣谥议、忠宣公少时轶事等文章。

留正成名后,府第建在泉州西街甲第巷内(今舍人巷),称“忠宣府”、“大留府”。清道光版《晋江县志·古迹志(坊宅附)》称:“魏国公留正宅,在城西文锦铺。”在泉州新留府族谱中记载的与留正有关的牌坊也有两座:绿埜坊和三朝元老坊。

据清道光版《晋江县志》载:“绿埜坊,宋留正归休之所,因以名坊”、“三朝元老木坊,为丞相留正立。在三朝铺”。绿埜坊后来也被称为绿野坊。而据留刘氏族谱载,绿埜坊在“泉州城宣明坊之西,忠宣公憩休池在焉,故名”;三朝元老坊在“泉州城开元寺西。宋嘉泰年间(1201—1204年)敕赐忠宣公立。古为木坊”。

忠、宣二字在谥号中都是美谥,留正身后被赐谥号“忠宣”可谓是很高的评价了。在族谱抄录的《忠宣谥议》一文中,南宋宣教郎太常博士许仪对于留正为何谥号“忠宣”给出了当时的“权威解读”:“(留正)危身奉上曰忠,无幽不察曰宣,集诸二美,请谥曰忠宣,是谓名称其实。”

在广东惠州还有一个南宋时为留正立的坊“元辅坊”。据族谱载,元辅坊在当时的广东惠州府北街。

相门神童也立坊

“言可为坊,行可为表,诚以言行之彰,彰在人耳目。”坊表在古代涉及的领域颇广,在为清源留刘氏所立的牌坊中,也可看出些许端倪。

相门神童坊,是南宋朝廷为留元冶所立。清道光版《晋江县志》中将“相门神童坊”记载成“为留正孙元治立”,以“治”替“冶”,应属笔误。牌坊为何叫这名称呢?翻查泉州新留府族谱可以发现一篇关于留元冶的人物传略——《宋宣教郎公传》,文称:“公讳元冶,字茂良,抚州丙公(留丙为留正次子)次子。少聪敏绝伦,寻常应对多中。节奏直院,傅公伯寿见而异之,摩其顶语:‘抚州公曰君(留丙字公曰)家兰玉何种种也!’十岁举神童,召对称旨归,益发奋,潜心经史,博览强记……”文内提及的这位傅伯寿是南宋晋江人,官至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留元冶是留正的孙子,从小聪慧过人,10岁就被举为“神童”,名声很响,后来还被皇帝召见,故为他立下“相门神童坊”。

岁月里的浅吟低唱

唐开元年间(713—741年)起,朝廷加设“词科”(也称宏词、宏博),以考拔能文之士,称为“博学宏词”科。宋代沿用。而南宋泉州的“博学宏词”坊,是嘉泰四年(1204年)为留正之孙留元刚立的(见《晋江县志》)。《清源留刘氏族谱重编》则载:“博学宏词坊,泉州城开元寺西,宋嘉泰年间为右史元刚公立。”

留志淑,字克全,号明山,是清源留刘氏在明代时的一位历史人物,《福建通志》《闽书》《闽中理学渊源考》及郡、县志皆有传。在泉州,涉及留志淑的牌坊有三座:梧桐郡凤坊、大方伯坊和世科坊。据族谱载,留志淑在迁湖广按察使副使,后又任布政司参政,“属邑有腴田数百顷,洪水决为陂塘,设法导水而复其故,仍筑堤植柳以牢之,民呼曰留公堤。”族谱对于三座牌坊的描述是:梧桐郡凤坊,泉州府,明弘治戊午(1498年)科举人留志淑公立;大方伯坊,副使田汝成为布政使司留志淑公立;世科坊,泉州府,为芳公、志淑公、元复公三世登科立。

除了上述的几座牌坊外,其余诸坊在清源留刘氏族谱中留下的记载为:

贞节坊,宋为承奉郎留元明公妻黄氏节妇立。

聚奎坊,泉州府,明成化为癸卯(1483年)科举人留芳公立。

旌烈坊,宋为忠宣公六世孙女留氏立。

戊子元魁坊,泉州城内仁风门,留子陈公立。

文明庆会坊,泉州城东街,留元复公立。

盛世名贤坊,泉州城排铺街,留湛然公立。

甲戌进士坊,泉州城排铺街,留震臣公立。

五十八士坊,镇南桥头之北,留震臣公、敬臣公立。

锦衣归第坊,德化县小尤中团,知县留成公立。

这些牌坊虽然早已湮没于岁月的风尘之中,但是在族谱中,我们依然能倾听它们的浅吟低唱,这不能不说是一份惊喜。

[责任编辑:曾丽芬]

延伸阅读

查看评论发表评论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本网保持中立

请遵守相关规定
如果你对本网站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创意团论坛交流反馈。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

编辑部公告

本网热忱欢迎网友投稿,您可以从以下方式中任选其一:

投稿邮箱:whcyw888@163.com

注册论坛:创意团(www.hxci.cn/bbs/)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