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内容

没有俞大猷 抗倭历史不完整

时间:2016-01-22 来源:泉州晚报

俞大猷是剿灭倭寇的关键性人物

《大明雄风·俞大猷传》封面

河市民族英雄俞大猷纪念馆

伫立在河市俞大猷公园里的俞大猷雕像

河市民族英雄俞大猷纪念馆奉祀的俞大猷塑像(中)

核心提示

“俞龙戚虎,杀贼如土。”这一东南沿海传诵至今的民谣,是400多年前广大民众对中华民族抗击倭寇侵扰的精辟提炼与概括。如果明代抗倭不提“龙”,只提“虎”,那么这段历史就不完整。

《福建通志·列传》有“世言继光如虎,大猷如龙”之语,龙与虎,是威武勇猛的象征,但在国人眼中,龙显得比虎要高出一筹。倘若还原历史、回归真相,那么俞大猷是剿灭倭寇怎么也绕不开的一个关键性人物。

艰辛的抗倭历程

修文与习武

明朝,泉州已是著名的理学之乡,享有“今天言《易》皆推晋江,尤清(蔡清)为精诣”的称誉。王宣、林福、赵本学三人都是晋江人,为蔡清的同乡,受蔡清影响,均对《易经》刻苦钻研,各有心得:王宣长于以易论述古今兴衰之变;林福以易阐明心性忠孝礼义之理;赵本学闭门研易六十年,精于韬略,“以《易》演兵”,通上下古今战术。这时,俞大猷正值年少,为圆他的“抗倭卫国梦”,就学于王、林、赵三人,成了蔡清的再传弟子。

此后,俞大猷又拜精通荆楚长剑、武术超群的李良钦为师,达到了“剑术天下第一”的程度,形成了具有闽南特色的“俞家棍”。 他还加以总结,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根据俞家棍法,在戎马倥偬之际,花了十多年时间,撰成武术专著《剑经》。他还著有《射法》《营阵四形》《发微四章》三部兵书。

俞大猷将对《易经》的理解与研究运用于军事,对《易》学有关奇正、虚实、矛盾变化等辩证之法具有深刻的理解,提出了“练兵先练胆,练胆必先教技,技精胆则壮,胆壮则兵强”和“攻收万全”“先计后战,不贪近功”,以及御海上、御海岸、御内河、御城镇的多层次、有纵深的海防战略理论。

因此,中国军事学院范中义教授称赞“俞大猷的军事理论不亚于孙子兵法”。

抗倭建奇功

俞大猷“娴于韬略,自弱冠从戎,在兵间四十七年”。纵观俞大猷的抗倭历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嘉靖三十一年至三十八年(1552—1559年),在浙江、南直隶抗击倭寇;第二阶段,从嘉靖四十一年至四十五年(1562—1566年),基本平息倭患。

江浙战役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俞大猷从广东调到倭患惨烈的浙江任宁(波)台(州)参将。从此,他开始驰骋于抗倭的东南战场。

这年,倭寇大举进犯浙东。俞大猷认为“防倭以兵船为急”,“攻倭长技,当以福建楼船破之(《正气堂集》卷首《功行记》),于是他到宁波、台州即以福建楼船分布沿海诸岛,布防周密,扬帆入海击倭,一举大胜,斩俘敌人数千,取得第一次大规模海战的胜利。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又有2万倭寇屯聚淞江、拓林等地,朝廷以张经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专办讨贼事宜,同时以俞大猷替代汤克宽任苏浙总兵联合围剿,大败王江泾顽敌,斩杀倭寇1900多人,史称抗倭“战功第一”。

此后,俞大猷继续会同副使伍环大败窜犯常熟、江阴、无锡一带的倭寇。由于他屡立战功,朝廷大臣“争言大猷之才”,遂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被任命为浙江总兵,兼辖苏淞都郡。受命之后,他又参与平定海寇徐海,清除宁波舟山的倭寇,肃清浙江全境的倭乱,而进署为都督同知。

俞大猷在剿灭倭乱的过程中,他所统领的部队被誉为“俞家军”,与戚继光的“戚家军”齐名。

闽粤战役

倭寇在苏浙惨败后,便南窜闽粤,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冬,攻陷兴化(今莆田市)。福建巡抚游震得奏请朝廷,提升俞大猷为福建总兵,隶属闽浙总督谭纶指挥,会同剿倭。以俞大猷建议朝廷“必设异常之谋”,多方调度,大举兴师,全歼倭寇。最后合精兵3万,分三路将倭寇包围,形成十围五攻之威,泰山压顶之势,一举歼灭了这股罪大恶极的倭寇。

兴化抗倭,如果没有俞大猷的深谋远虑,事前的精确布防措施,明廷无法在短时间内剿灭强敌。俞大猷的“帅才”再次得到印证。

明朝海盗有两种:有的是武装保卫海上贸易的商人,如林道乾等;有的是与倭寇勾结为害人民的盗匪,如吴平等。剿平后者是抗倭斗争的重要部分。俞大猷平定福建的倭寇后,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移镇广东。当时有2万倭寇与广东大盗吴平互为犄角,侵扰粤东的潮州、惠阳、海丰、邹塘、崎沙、南澳和闽南一带。俞大猷配合入粤的福建总兵戚继光部队进行会剿,吴平远遁海隅,不敢入犯,后又剿灭其余党曾一本。至此,为害十多年的倭寇被彻底平息了,俞大猷累功提升为右都督,晋封征蛮将军,镇守两广。

古今自有公众评说

时人评说

时人对俞大猷的功绩评说很多:“才猷兼茂,忠赤独怀,历任三朝,身经百战,经营四十七年,斩首二万五千余级,功在边陲,裒然为诸将之首。”(《兵部覆本》对俞的评价)。俞大猷、戚继光的上司,担任过浙江按察司副使、福建巡抚的谭纶在一封信中对俞大猷予以高度评价:“公则堪大受,盖诚如霍子孟,任如诸葛亮,大如郭子仪,忠似文文山,毅似于肃愍,可以托孤寄命,知及仁守,当今之世,舍公其谁哉!”

戚继光少俞大猷25岁,当他读了俞大猷著名的武术专著——《剑经》后,赞叹不已,称为“千古奇秘”,并说:“不唯棍法,虽长枪各色之器械,俱当依此法也。近以此法教长枪,收明效。极妙!极妙!”后来,戚继光均以此法练兵,屡打胜仗。明代著名古文学家王慎中在《海上平寇记》一文中,赞扬俞大猷温文尔雅,忠厚仁慈,犹如“儒士”,具有大将之才,善于用人和练兵,与部下同甘共苦,作战时如飚风掣电,“猛厉孔武”,“一身先率士兵”。《明史》则说他“为将驭下有恩”,“负奇节,以古贤豪自期。其用兵先计后战,不贪近功,忠诚许国,老而弥笃,所在有勋。”“老成宿将,以俞大猷为首称,而数奇屡踬,以内外诸臣攘敓,而掩抑其功者众也。”

今人评说

据有关材料统计,从1900年至1980年80年间,国内(包括台、港)发表的有关俞大猷研究的论文只有9篇。1997年,泉州市俞大猷研究会成立,《俞大猷研究》《正气堂全集》《俞大猷年谱》《民族英雄俞大猷》《俞大猷》和《大明雄风·俞大猷传》等专著才先后出版,今人对俞大猷评说的文章也逐渐多了起来。

下面仅列几则述之:

我国军事学院范中义教授,是著名的军事家,对俞大猷很有研究,多次莅临泉州参加相关学术讨论,发表了不少优秀论文,在《俞大猷》一书中,他说“俞大猷抗倭足迹遍及浙、直、闽、粤,这在著名的抗倭将领中,独一无二”。著名作家曾纪鑫近期在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大明雄风·俞大猷传》是部佳作,深受广大读者青睐,他在书中指出:“俞大猷抗倭功绩超过戚继光,文武双全,堪与王阳明相匹。”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林金树在《抗倭战争的性质与俞大猷的人物形象》中写道:“俞大猷不仅在实践中显示出他高超指挥艺术,而且有不少军事著作,具有丰富的军事理论,在各方面有很高造诣。”

还原抗倭名将的历史价值

编写历史教材是一件慎之又慎的工作,特别是涉及历史人物的评说,更要关照全局,以客观、公正、准确为重。然而,这样一位“如此伟大,如此英雄,如此操行高洁,如此谋略超人,如此坚忍不拔,如此忠贞报国”(见范中义著《俞大猷》)的抗倭民族英雄俞大猷,在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下册,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经全国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审查通过的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二册等大、中、小学教材,关于抗倭部分,对俞大猷未着一字;其他如朱绍候主编的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中国古代史》下册,王士立主编的全国高校师范专科教材《中国古代史》下册,人教版全国通用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材《中国历史》第二册等,叙及抗倭时虽然提到俞大猷,但仅一笔带过而已(见曾纪鑫《大明雄风·俞大猷传》)。

个人认为,教科书在有关明代抗倭历史中,对俞大猷的功绩只字不提,或一笔带过,实乃有失偏颇。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首个“东亚文化之都”,俞大猷作为泉州人,在嘉靖年间的英勇抗倭,既守护了广大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又保卫了国家领土的完整,保证了海上贸易的畅通,如此丰功伟绩,应该大力弘扬,希望有关方面予以高度重视,特别是在编印相关教材时能查阅相关史书文献,进行适当修订,增加有关俞大猷的内容,正视、还原其历史价值。

[责任编辑:谢自旋]

延伸阅读

查看评论发表评论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本网保持中立

请遵守相关规定
如果你对本网站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创意团论坛交流反馈。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

编辑部公告

本网热忱欢迎网友投稿,您可以从以下方式中任选其一:

投稿邮箱:whcyw888@163.com

注册论坛:创意团(www.hxci.cn/bbs/)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