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内容

南音乐团辗转定居新门街

时间:2015-10-16 来源:东南早报

南音乐团的团址变迁多次,如今,这个有着50多年历史的演出团体,告别了以往“颠沛流离“的窘境,有了自己独立的剧院(小剧场、办公室、排练场地还有录音棚)。

《梅花操》在南音艺苑演出

建团之初,飘无定所

泉州南音乐团副团长曾家阳介绍说,上世纪60年代,南音乐团的团址设在府文庙,当时还有民族乐器厂、南音研究社、南音乐团等团体都在里面,那里是文化团体的“大杂烩”。

“文革”期间,南音乐团解散,直到1979年,南音乐团才恢复建团,团址就设在涂门街头一栋民宅的阁楼上,当时只有两间房间,一间摆放小床的宿舍,另一间用来排练,总面积不超过100平方米。所以,场地很拥挤,成员们有时只能在走廊练习。因地处涂门街,旁边住宅和过往人车带来的喧闹,也是他们排练要克服的一大难题。

为了改善条件,1981年,南音乐团搬到涂门街的东观西台吴氏大宗祠,南音乐团和当时的海滨皮革厂各分一半场地使用(大概500平方米)。不过,有这样的场所,成员们都很满足了,大家齐心协力,爬上梯子清除灰尘,自己动手给老建筑上油漆,甚是珍惜。当时,老师和学生住宿的房间,都是用纸板隔起来的,直到后来有南音弦友的赞助,才得以改善。两年后,海滨皮革厂搬出东观西台,南音乐团才第一次拥有完整独立的团址。

1999年左右,东观西台被重新翻建,南音乐团搬到了泉州市文化艺术中心(展览城边),当时已有泉州艺术学校搬过去,排练的时候,声音会互相干扰,而且,该地离市区较远,交通不便。办公场地也相对紧张,当时只有三间办公室。

曾家阳回忆说,两年后,南音乐团又搬回市区府文庙的明伦堂,明伦堂里一排三间的厢房成为南音乐团的办公室和排练演出的场所。那时,他们还在这有限的空间搭建了个小舞台,明伦堂也有一些室外场地可以用来练习和排练。当然,场地还是有很多限制,芒果成熟时,偶尔也会被掉下来的芒果砸到头,而一到雨天或冬天时,排练也就比较麻烦,大家就得想办法克服。

专业表演场所落成

后来,为了配合南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在市政府的支持下,2008年,新的南音艺苑落成,也就是现在南音乐团的团址。泉州南音艺苑成为泉州南音乐团建团以来的第一个专业表演场所,也是南音申报世遗的一个重要硬件条件。

南音艺苑坐落在市区新门街芳草园附近,2400多平方米面积的古典建筑在街头显得独具风格。天蓝色底子、嵌着金色的“泉州南音艺苑”牌匾,悬挂在艺苑大门上方,这是国家文化部部长孙家正亲笔题词。艺苑内,是深11米、宽10米的中心舞台,舞台上方装饰着飞檐的古典建筑。中心舞台对面,上下两层的观众席,一共可以容纳200多个位置。旁边还有一个小展演厅,弦友拜访时可一起“打馆”(交流、会唱)。二楼是宽敞的排练厅、办公室和录音棚。有这样的空间,南音乐团可以更好地发挥它的功能,这样的硬件基础,为继承、发扬、繁荣泉州的南音事业提供了强大的基础。

如今,南音艺苑已经成为展现泉州常态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窗口,不间断推出的文化周等活动让市民尽享文化大餐。

[责任编辑:刘永波]

延伸阅读

查看评论发表评论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本网保持中立

请遵守相关规定
如果你对本网站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创意团论坛交流反馈。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

编辑部公告

本网热忱欢迎网友投稿,您可以从以下方式中任选其一:

投稿邮箱:whcyw888@163.com

注册论坛:创意团(www.hxci.cn/bbs/)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