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内容

泉州遍地留有阿拉伯印迹 曾有六七座清净寺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4-06-17

  【交流篇】

  刺桐古城 串起千年中阿交流篇章 冰糖制造技术从泉州传至埃及

  过去,阿拉伯国家只知历史上有一座名为“载桐”的城,这座城与阿拉伯各国渊源深厚,并曾是世界级大港。在学界争论了一百多年后,专家们终于论证——“载桐”实为刺桐,就是泉州。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考察团,分成陆上、草原和海上三个组出发考察。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乘坐阿曼船只,从意大利威尼斯出发,考察团在中国考察的主线定在泉州,泉州海交馆也收到来自阿曼的珍贵礼物——一艘出现在《一千零一夜》里的海船,在故事里那艘船来过中国。泉州与阿拉伯国家的交流,被《一千零一夜》里的那艘海船串起。

  古代部分

  冰糖制造技术从泉州传至埃及

  中国在唐朝首先生产冰糖。据《马可·波罗游记》载,武干市(现泉州永春)以大规模制糖业著名,出产的糖运往汗八里(即今天的北京),供给宫廷使用。但本地人不懂制造高质量糖的工艺,后来有些精通糖加工法的巴比伦人来到帝廷,被派到武干市,向当地人传授用某种木灰制糖的方法。

  从马可·波罗的记载中可知,在互相交流中,埃及人对中国制糖技术的提高作出了贡献,向泉州人传授了制造黑砂糖的方法,也把在泉州习得的制造冰糖方法带回自己的国家。

  元代泉州使者奉使波斯湾地区

  1953年,泉州南教场发现一块元代奉使波斯使者的墓碑,尽管墓碑仅存前半截,翻译后专家们发现了玄机:墓碑讲述的是一位奉使火鲁没思的泉州使者经历。

  火鲁没思,是今天位于阿曼湾和波斯湾之间、霍尔木兹海峡以北的滨海地区。火鲁没思当时属于伊利汗国(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之一,元朝西南宗藩国﹐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子旭烈兀所建)的重要贸易港口。这位泉州籍使者,可能就是元代送派伊利汗国使者回国的使臣之一。

  晋江科学家出访写成军事巨著

  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晋江陈埭人丁拱辰先后到过波斯、阿拉伯、吕宋诸岛等地。

  途经波斯和阿拉伯时,丁拱辰留心考察,回国后写成《演炮图说》。著作问世后,丁拱辰又在其他科学家帮助下三易其稿,在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重新辑录《演炮图说辑要》出版。这本著作附图110多幅,对各种炮式、火药和轮船、战舰的制法和运用详加说明,并附上了图表。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丁拱辰在前两版书稿基础上,写出《演炮图说后编》2卷。

  现代部分

  阿拉伯国家助力建造伊斯兰陈列馆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丝”考察团在泉州期间,泉州海交馆建议各国投资捐建一个专门的伊斯兰陈列馆,收藏和展示海交馆内大量的伊斯兰石刻、石碑。

  1999年,筹建中的陈列馆收到了以阿曼国王名义捐赠的20万美元;此后,沙特阿拉伯以国王名义捐赠30万美元;摩洛哥捐赠10万迪拉姆(该国货币单位)。在陈列馆建设中,福建省政府出资400万元人民币,泉州市政府出资820万元人民币。

  2001年,“泉州伊斯兰文化陈列馆”在海交馆馆区内举行奠基仪式。16个相关国家的驻华大使、官员参加了仪式。陈列馆的建设,演变成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现代交流的一段佳话。

  “海丝泉州”随文化部走进阿拉伯

  在泉州海交馆内,收藏着数百件刻有阿拉伯文、波斯文的墓碑石。通过这些石刻,人们得以知道宋元时期,古代阿拉伯人、波斯人从何处来、为何而来。

  因为两地源远流长的交流史,在与阿拉伯的对外交流中,文化部多次将“海丝泉州”作为举办展览的主题。2003年、2005年和2006年,由文化部举办的中国文化周活动中,以“海丝泉州”为主题,泉州海交馆的珍贵馆藏文物,分别在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阿曼三个国家办展。此外,泉州海交馆馆藏文物2003年到科威特展出、2005年在沙特阿拉伯展出、2006年在阿曼第三次展出。(记者 张素萍 蔡紫旻 吴嘉晓 文/图)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林煜炫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