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精彩活动 > 内容

艺术画展主题交流阅读文创 泉州休闲消费渐显文气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0-08-31

营造新的文化消费场景,满足消费者丰富的休闲需求。图为“一号地点盒子社区”内,会员们自行组织的活动。文化消费观察·休闲空间

泉州网8月31日讯(记者王宇静 文/图)疫后时代,随着市民特别是年轻人对于线上线下交互社交的欲望释放,休闲消费的文化诉求正在逐步提升。顺应这一市场变化,泉州各部门及创业者都在努力盘活旧资源,不断打造新兴社交休闲消费空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空间里更多地强调输出艺术画展、主题交流、阅读文创等文化消费内容。

公益性 不断涌现小而美文化空间

行走在中心市区金鱼巷内,不难发现这里有不少“文化街铺”,把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花灯、雕塑、手作品一一呈现在橱窗内。这一街区除了给年轻文创者提供展示产品的空间,还经常不定期举办互动体验活动,包括做花灯、水彩晕染、书签制作、古城徒步等。

“我们正在不断打造小而美的公益空间,赋予泉州文化街区独特的文化属性。”泉州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他们盘活古城原有的旧街改造空间,赋予空间新内容,先后在正音书院、金鱼巷、泉山门等区域打造小而美的主题精品文化空间。其中,正音书院已于今年5月底复建开放。

作为泉州市首个古书院复建投用的书院,正音书院积极导入市场运营方,以“文创+电台+书店”的创新商业模式,整合多方资源优势,致力于打造青少年文学素养提升基地。据称,书院已举办过近百场大大小小的活动,吸引线上线下近万人次参与其中。正音书院落成开放当天,泉州古城办、泉州文旅集团还启动了“润物无声·古城悦读”公益阅读计划。未来他们将通过每年至少10场的线上线下公益活动,以走读、诵读、写读、画读、品读为线,覆盖万人群体,助力建设一座有文化活力的泉州。

已经建成的小山丛竹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内相应的公益空间规划也正在策划中。根据规划,这里将以原先的历史文脉作为基础,通过空间的内容展陈和主题文化活动,使其成为解读泉州历史、传播泉州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近期,为更好展示泉州古城城门文化、盘活泉山门资源、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泉州文旅集团还将联合泉州古城办在泉山门策划“城门讲古”公益空间,并合作开设《城门讲古》栏目,在泉山门布设“城门故事展”,通过新的展陈模式,解读历史上七座古城门的故事,让市民和游客与千年古城进行跨越式的直观对话。

与此同时,包括西街、肃清门广场在内的“润物无声”等文化展示,也将在原来只展示产品的基础上,更加侧重将文化创意产业与古城文化相交融,让更多创意IP得以在古城里生根发展,以此亮出泉州个性化的文化魅力,吸引更多人通过空间营造,了解泉州文化,爱上泉州,驻留于此。

开拓性 旧建筑里孵化新业态

各部门不遗余力盘活公共文化空间,点燃古城的新兴文化消费热潮,泉州不少年轻创业者也积极投身新兴文化空间的创新开拓。他们均强调设计在旧空间改造当中的重要性,创新在空间营运领域的必要性。

只要是喜欢桌游的泉州玩家对于“一号地点”就不会陌生,如今这里已经升级为“一号地点盒子社区”,坐落于原蔬菜公司的旧菜市场内。“这里的空间更大,玩法更丰富,来者不仅是客,更可以是主人。”主理人杜晓峰一直有个“社区梦”,他想为年轻人打造出一个新的线上线下结合的社交空间。杜晓峰说,目前试营业阶段他们对外开放的是公共空间,强调的是会员制、自主性的社交氛围。线上注册会员,入门刷手机免门票,自助式消费饮品,这里可以玩桌游,可以带着自己的产品与爱好前来分享。“我们举办过小型音乐会、阅读会、品香会、生日派对等等,只要你有兴趣都可以来,互相不认识的年轻人可在平台上轻易寻找到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他说,4月份试营业至今他们已经拥有几千个会员,基本做到收支平衡。空间的活跃度支撑他们这一新业态的继续前行。正式营业阶段,他们还将启动全国性的年轻艺术家展览。

西街92号,这座近百年古厝的改造近期已进入收尾阶段。位于裴巷口的这座老厝拥有闽南及南洋甚至南欧风格,充分体现了泉州“包容”文化主题,从事古厝改造项目的吴志超第一眼就看上了,这座建筑也打动了在日本读博的清华建筑系学子朱一君的心。从设计之初,他们就在空间内部设计上充分考虑到未来运营的功能需求。巧合的是,朱一君也强调了营造街区社交文化的重要性。未来这一空间将围绕“茶”主题,力求通过室内建筑路径的设计,将闽南茶文化的内涵加以更具象的表达,并由此派生出更多可以带走的实物商品。“我们并不简单地将其定义为‘茶空间’。”他说,更多是想在尊重原建筑的基础上,导入水元素,形成人在画中走、拾阶而上、移步换景的效果,从熙熙攘攘的西街进入这个空间里就可以瞬间有种换景换心境的感受。

一直强调服务实体的功夫动漫公司,如今也正在寻找可以落地“笨文化”动漫IP的街铺空间。在负责人李竹兵看来,古城深厚的底蕴最适合他们以“笨文化”为主题构筑集餐饮、休闲、展览等为一体的实体街区空间。他建议,古城新业态的导入需要在尊重原生态的基础上,切不可简单、生硬地贴上文化标签,而应以源源不断的文创思维,通过互动的形式,不断开发有益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活动,由此才能保持空间的活跃度,体现个性化的文化输出,避免千篇一律。

来源:泉州网 责任编辑:赵孝航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