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创精英 > 内容

卢明主:活跃在潮州的“德化师傅”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2-05-21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德化陶瓷业飞跃性的发展,陶瓷窑炉也跟着发生了翻天复地变化,但这些大多是高能耗、高污染的窑形,不是“吃柴老虎”,就是“污染祸首”。

  1982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到德化视察,认为德化用柴烧瓷不够科学,既浪费资源,成本也高,强调:“要贷款办电,以电代柴,保护好森林,尽快改变面貌。”

  德化随即掀起了水电建设热潮,并组织科技人员对电热炉进行一系列研究、试验推广。窑炉也由柴烧窑、煤烧窑、煤气窑向油烧窑、气烧窑逐步过渡发展。

  在德化瓷厂当窑工的卢明主,责无旁贷地加入了县里组织的电炉推广小组,到各个工厂建造电炉,练就了一身窑炉修建的绝活,并曾率先设计出油烧窑,从而带动全县窑炉“以油代柴、代煤”改革顺利实施。

  随着陶瓷产品出口退税率下调、人民币升值、原辅材料价格上涨、工人工资增加等,作为高度外向型的德化陶瓷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何改革窑炉降低成本,成为每个企业的焦点和热点。

  卢明主便琢磨着,德化小水电发达、企业用电每度只要三毛八,明显比油和气便宜。如果能改造出“以电为主,以其它燃料为辅”的新窑形,那意义一定很重大。

  为此,明主在自家瓷厂里建起了实验窑。德化白瓷的高白度达88.1度,为世界第一,但它需要1310度的高温烧成。柴、油、气等燃料在各种窑体中都能达到高温,但把电热运用到隧道窑却不一样。由于隧道窑的内部窑体比较大,当前的电炉丝受到热辐射功率制约,长年累月处于高温状态就容易断,费用会非常高,因此没有人敢往这方面去设想。

来源:德化报 责任编辑:阮李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