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 内容

打造充满人情味的“古城文化会客厅”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3-08-08

非遗沉浸式体验,深受市民游客欢迎。

上官志鹏(右三)用心打造好古城文化会客厅

核心提示

“在泉州古城通政巷,清代四川总督苏廷玉的故居内,那个形似‘马云’,总是笑眯眯的小伙子,边泡茶边跟我介绍了很多关于泉州的文化。”在许多泉州游攻略里,印记闽南文化驿站及其主理人上官志鹏,“出镜率”很高。

如今,在泉州古城内,活跃着许多像上官志鹏一样爱古城、有情怀、善创新的文化推广使者,用心打造出一个个充满人情味的“古城文化会客厅”。

十余载不懈推广古城文化

上官志鹏才30岁出头,却是有11年从业经验的“老文旅”。2015年成为印记闽南文化驿站的主理人后,古城各大文旅活动常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这些年,他经历过疫情给文旅带来的寒冬,如今正感受泉州申遗成功后文旅发展的高速度,无论何种境遇,他都坚守当好“古城主人”的初衷。他长期致力于古城传统文化及非遗的传播、传承、推广,不断探索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先后被评为泉州市优秀文化产业人才、泉州古城推广使者等。

“匠·狮”百件福狮作品艺术联展,“指尖经纬·锦绣溢彩”泉州金苍绣专题展览、“印记闽南——拾旧忆”徐建水民俗绘画主题展……无论是节假日、重要的文旅节点,还是平时,印记闽南都常态化举办各种公益性展览,成为泉州市民和外来游客感受泉州人文气息、深度人文游的好去处。

申遗成功以来,上官志鹏明显感受到泉州知名度和旅游热度的提升。对他来说,来者是客,在这个敞开迎客的空间,他永远笑眯眯地招呼游客走进来看看,有空还会介绍下泉州的非遗等文化,并邀请客人坐下来喝杯茶,“我们是世遗泉州的主人,要把泉州热情好客的一面展示出来,这里是我的会客厅,也是泉州古城的会客厅,我希望当好这个主人。”

推动青年力量守护传承非遗

除了不遗余力宣传、推广泉州文化,上官志鹏还致力于非遗的传承。

8月2日,参与印记闽南“爱上非遗”2023年青年非遗传承守护计划暑期社会实践队的10名大学生,走进泉州花灯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傅草艺花灯工作室,与傅草艺面对面交流,了解泉州花灯历史文化、体验花灯制作技艺。“大家有什么问题想深入了解,我们可以请教下傅老师。”作为活动组织者,上官志鹏全程参与活动并适时加以引导。

泉州佛像雕塑技艺詹宁宁大师工作室、黄清辉木偶工作室……该实践队将先后走进木偶雕刻、漆线雕、刻纸等10个泉州非遗工作室。

该活动去年启动第一期,今年的活动于7月12日启动。活动精选泉州10项非遗项目,研发10节课的校本课程方案,组织实践队员深入各个传承人工作室进行采访、拍摄、直播、文创设计等活动,组织传承人开展传承讲座、交流会,并在抖音、小红书等发布短视频及组织非遗专场线上直播,进一步扩大非遗在年轻群体中的传播面。

“有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探索,相信非遗会以崭新的面貌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有趣的‘潮玩’。让非遗和当代的展现方式摩擦出新的火花,是新一代非遗传承者的使命。”上官志鹏说。

文旅产业资金周转缓慢,付出很多,回报却很慢,特别是前几年碰到疫情,上官志鹏走得颇为不易,但他相信,泉州文旅经济正迎来快速发展的阶段,古城众多文化空间也将迎来发展的广阔前景。

为非遗传承人与游客搭建桥梁

近两年来,来泉的游客越来越多,文化体验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上官志鹏从游客需求出发,立足泉州丰富的非遗资源,创新非遗展示、体验方式,召集了近40位国家、省、市级非遗传承人组成表演团队,举办沉浸式非遗研学体验,让传承人与游客面对面进行深度互动,新颖的互动形式受到了许多游客的欢迎。

除了丰富游客的体验感,对非遗传承人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展示机会。“原来我都在家里,默默做自己的,没有走出来,不知道现在年轻人喜欢什么,现在经常有机会跟各地的游客面对面,得到了很多肯定,更有信心和荣誉感了,很多游客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和意见。”首个入驻印记闽南的金苍绣传承人、泉州传统手工艺名人吴心治说。

为了搭建起游客和非遗传承人之间的桥梁,上官志鹏还先后引进泉州金苍绣、花灯、掌中木偶、传统制香等非遗传承人入驻驿站,并成立工作室,还经常组织传承人参加各种展览,或在驿站举办非遗专题展,让他们有更多展示机会。

不仅是非遗传承人多了一个展示的平台,上官志鹏还考虑当代年轻人的喜好,将非遗与文创融合,如帮助非遗传承人开发了金苍绣版的胸针、簪花兔等文创产品,让古老的技艺更好融入现代市场。

为了给游客提供更丰富的夜间体验项目,今年2月起,他还与鲤城区古城文旅住宿产业协会组织发起“闽南戏窝子 古厝小艺苑——世界级非遗泉州提线木偶+南音民宿专场”体验活动,试水非遗体验民宿专场的常态化,活动每周六晚上举办,至今已组织十余场。由于刚开始试水,游客数并不稳定,有时成本都无法收回,但他仍在坚持,“如果计较太多,很多事都做不起来,既然游客有需求,我们就再试试看”。

责任编辑:苏慧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