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内容

泉州宋元古韵——云鬓簪花入镜来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3-04-14

1271年8月的一天,意大利商人雅各经过一年多的路途颠簸,不远万里来到泉州,立即被这里的繁华景象所震撼。在他后来写的《光明之城》一书中,他极尽笔墨描绘了古泉州城的种种,包括:商贸的繁荣与人口的众多,商品的琳琅满目和福船的恢宏壮大。另外,书上还记载了当时泉州富商夫人头上的珠宝:“这些富商每次设宴招待客人,夫人们都装扮得特别漂亮,头上戴的冠上有许多珠宝,让人觉得他们是贵族。”

电视剧《清平乐》中对宋代女子头饰有着非常精准的表现,满头都是金光闪闪。

宋代《招凉仕女图》中的重楼子花冠

热播宋代电视剧《清平乐》中对重楼子花冠的复刻

宋代,福建是全国最重要的金银器制造中心之一,其生产制造和加工工艺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作为宋元时期进口珠宝的重要港口,泉州更是各类珠宝特别是金银首饰时尚的风向标。即便是在现代,泉州蟳埔女的象牙筷状发簪也是承继了宋时女子的头饰风格,是可以看得到的千年活化石。

金银盛世里,多少繁华梦;云鬓螓首上,几多岁时景。看似凝固的一花一叶、一鸳一蝶的头饰,见证的却是宋时泉州港的繁荣,感受得到的是宋时泉州女性的审美情趣,以及她们对美好生活的那份热与爱。

宋代发簪(上海观复博物馆)

宋如意形金簪(南京市博物馆)

宋莲藕金簪(南宋官窑博物馆)

宋凤头金簪(上海博物馆藏)

宋时女子的云鬓簪事

走进漠白的工作室,你立马会被满屋子繁复美丽的金银头饰、造型各异的花冠闪瞎双眼。

漠白是一个汉服爱好者,把着汉服当成生活日常的她还有着一双灵巧的双手。结合专业的古典文化素养,由她亲自制作的汉服配套头饰在本地古风圈非常受欢迎。“我是2017年开始尝试做这些头饰的。有一天,某购物网站首页给我推送了一个头饰广告,我觉得非常漂亮,就想着自己动手试试。当时,就在网上买了很多材料尝试着做,做出来后朋友们都说挺不错的,这激励了我。后来,就一发而不可收了。我这样一个门外汉,便也在机缘巧合下,一脚踏进了古风圈。”

漠白自己复刻还未完工的重楼子花冠

漠白复刻的宋代花瓶簪,簪首就是一个花瓶状,在戴之前簪子里会盛满水,再插上鲜花,既有簪子的美丽,也有鲜花的风采。

漠白工作室琳琅满目的头饰

漠白制作的头饰种类繁多。“首饰的类型很多,簪、钗、花胜、步摇、金钿、耳饰、钏等。唐朝以前式样都较少,发展到宋代,形制、纹样均已完善,元、明、清也基本沿袭两宋时期的首饰类型。宋朝女子最常见的首饰便是簪钗了,一股的被称作簪,两股的则被称作钗。簪钗的样式不同主要在它们的簪首不同。”漠白告诉记者,相比于唐代,宋代簪钗的立体造型更加丰富,除了传统的龙凤富贵,增添了许多清新俊丽且富有生活气息的装饰,如花果虫鸟等。“宋人虽然喜欢金灿灿的头饰,但不像明代会镶嵌很多宝石,他们的簪钗是‘素以为绚’,都是纯金打造,主要在纹饰上体现手工技艺。”

1898年清朝末年时期的泉州旧影。一名泉州女子的头饰,全都是真金白银。(网图)

1898年清朝末年时期的泉州旧影。一名准备出嫁的新娘,精心装扮好等着她的心上人接她过门。(网图)

漠白说,虽然现在头饰有很多成品可买,但早期她都是参考影视剧、壁画、古画,靠的是想象和一次一次的试错。她指着一顶还未完工的花冠说:“它叫重楼子,是从宋代《招凉仕女图》中复刻过来的。”记者看到,这顶花冠是用柔软的丝线编成花瓣式的架子,层层叠叠,然后外蒙罗纱,所有的纹路都需要粘贴上一粒一粒的珍珠,颇费工夫。

为此,记者也特意找来该幅古画,发现这种冠饰较为高大,从图像的比例上来看,几乎是面部长度的两倍。在与发髻接合处又装饰上青色的叶子等饰物,两边下垂有两支斜插的朱红色发簪。虽然仅凭图画看得并不真切,但其精巧绝伦、瑰丽大气的风姿依然可见。

宋朝流行插梳和篦的习俗,精美的梳篦是宋代妇女发髻上独具特色的点缀之一。泉州作为沿海城市,当时的女性头上不仅簪花,还有极具地方特色的钗梳。

宋嵌宝石戒

宋代金虬龙纹环(南海1号沉船出水)

宋时泉州时尚首饰业发达

“作为宋元时期最大的港口,来自全世界各地丰富多样的珠宝首饰都会流入泉州,可以说在泉州出现的金银首饰代表的是当时最前沿的时尚,这从‘南海一号’沉船出土物就可见一斑。”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库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从泉州港驶出、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1987年被发现,出水的文物达18万件,其中有180多件金器,更有被人称道的炸金工艺(中国古代八大金工艺之一。通过熔融的方法,把圆的或其他形状金属颗粒焙接到金属胎体表面)黄金首饰,充分说明了当时泉州时尚首饰业的发达。

意大利商人雅各对于泉州富商的夫人们头上佩戴的珠宝也是印象深刻,在《光明之城》一书里说她们“装扮得特别漂亮,头上戴的冠上有许多珠宝,让人觉得他们是贵族”。

宋凤鸟纹花形坠帘金梳(上海观复博物馆)

梳篦古称“栉”,作为中国古代八大头饰之一,在宋朝非常大众化。齿疏者为梳,用以梳理头发;密者称篦,用以篦除发垢。

再来看一看1975年福州北部浮仓山发掘出的南宋皇室贵族命妇黄昇的墓葬,里面有着精美绝伦且数量繁多的各类随葬品,其中就包含有花头钗、角蓖、鎏金镂花银钗等头饰。虽说墓葬是在福州发现,但黄昇与泉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黄昇的父亲黄朴是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状元,其先后历官馆阁吏部郎、知泉州并提举市舶司以及知漳州等职;她丈夫是莲城(今连城)县尉赵与骏,其丈夫的祖父为宋宗室赵师恕。赵师恕是赵匡胤第九世孙,端平元年(1234年),以朝请大夫、直徽猷阁知南外宗正司事,主管外居泉州宋宗室宗子的属籍、教育、赏罚等事。“黄朴与赵师恕同为朱熹的第一传人——黄榦的门下弟子。”本地宋史爱好者杨波说。

漠白也告诉记者,与明代镶宝石金发簪的流光溢彩不同,宋代发簪都是纯金打造,很少镶嵌,而且发簪比较粗大,尤其是发簪头的纹饰会做得饱满夸张,这也正好佐证了宋代黄金产量之丰富。

据记者查证,宋代时福建矿业在全国名列前茅。《文献通考》卷二十二载,元丰年间全国各路进奉金银的数量大约16万两,而福建路就有3.7万两,约占全国五分之一。福建也是当时全国最重要的金银器制造中心之一,其生产制造和加工工艺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国内已见发表资料的宋代出土金银器近千件,其中福建省有270多件。可见,金饰不再是皇家和达官贵族专有,更是走向了平民化。

蟳埔女头饰必不可少的玳瑁梳(王勇跃/提供)

蟳埔女金银首饰制作非遗传承的具有宋元遗风的禅杖金簪(王勇跃/提供)

在古风流行中悄然传承

王勇跃是蟳埔女金银首饰制作非遗传承人,用古法制作工艺演绎首饰美学至今已有35年。“象牙筷就相当于骨簪,用来把梳好的头髻固定好,左右再插上钗、梳、篦等,玳瑁梳是传统蟳埔女首饰的标配之一,可以说一个簪花围头饰插梳必不可缺,它意义非凡,见证的是蟳埔女的一生。”

梳篦古称“栉”,是中国古代八大头饰之一,在宋朝非常大众化。严格来讲,“梳”和“篦”制造出来的本意不是一种首饰,而是一种整理头发的工具,齿疏者为梳,用以梳理头发;密者称篦,用以篦除发垢,但因为其精美的工艺经常被人用来插入发中当成饰品。“在蟳埔,哪家生了女儿,就会准备一把玳瑁梳,等孩子出嫁时,玳瑁梳就会被镶嵌上黄金当成陪嫁,女子百年后它还会作为一种传承,一代一代保留下来,可以说它是最重要的一个首饰。”

作为一名美的创造者,王勇跃的首饰制作遵从古法,捶打、压片、拉金线、焊接、打磨、抛光、纹饰……几十道工序,一套蟳埔女金银头饰的制作往往需要提前数月开始。“我们古法制作的首饰基本还是沿用传统样式,簪钗仍保留宋元遗风,像禅杖金簪就是一种,现在还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莲花座和金叶子;传统花鸟类譬如蜂蝶起舞等,就比较适合大众使用,还有一些专门为簪花围制作的。”王勇跃告诉记者,他们的首饰制作虽然遵从古法,但也时尚前沿,“伴随着蟳埔文化的升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我们的古法首饰”。

“近几年随着汉服文化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复刻古风首饰。圈里有句话,说古风首饰制作把失传的很多非遗技艺都盘活了。比如宋代除了簪鲜花,也会用到仿生花,像绒花技艺、闽南的缠花技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去学习它们、传承它们。”漠白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苏慧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