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内容

【泉州“狮”话】古镇丰州细述“祥狮”文化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3-04-14

核心提示

南安丰州有1700多年历史,是泉州文明的发源地,这里不仅有宋元出海前的祈风圣地——九日山,且有历史遗留下来的数十只古石狮,以及代代相传的“祥狮”文化。

桃源打铁巷石狮子

祥地狮子山

丰州狮子山,距离九日山昭惠庙直线约500米。1996版《丰州镇》载:“其山形似狮,故名,海拔113米。”1960年,经省文管会批准,市文管会等部门在狮子山发掘新石器时代遗址,共出土石器38件,陶器27件,青铜残片3件;1973年9月,晋江地区文管会、泉州海交馆在狮子山发掘晋江墓葬3座,出土物有晋宁康三年(375年)和太元三年(378年)纪年墓砖、鸡首壶、砚台、虎子等及“部曲将印”铜印一颗。

在笔者记忆中,狮子山为丰州古城西门所在地,现有唐末姜公辅墓、燕山黄氏始祖墓及丰州革命烈士墓。就传统文化而言,当地为九日山后山、山阴处,是古人择地安息之佳所。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先人在狮子山区域生活、生产,历代有名士将墓址安落狮子山中,此为“安详”之地。而今走在狮子山中,不难体会到山中有着一份沉寂的“安宁”。

素雅村头“狮仔公”

祥意古石狮

丰州原筑有古石城,现人居而成一处小镇。笔者看过一些丰州历史遗留下的古石狮、风狮爷,现将之记录一二。丰州楼下村一庭院内有一尊石狮子,疑似唐末宋初雕刻,略显肥胖,手脚短、大嘴唇、大肚子,与唐代贵妃一样较肥胖,憨态可掬。当地有人向它祭拜。据当地人介绍,百姓们称那石狮子为“石狮公”,认为其很有灵性。当地老人总喜欢让孩童去抚摸“石狮公”,象征会沾染福气。其为当地“吉祥物”,也为民俗“镇物”。曾经,“石狮公”被埋入地下一段,后被重新挖出进行供奉。石狮博物馆馆长李国宏曾指其“大概为唐代后期至五代时期产物,下限可能是北宋初期”。另有多位文史学者认为其为宋代产物。

楼下村古石狮

丰州庙下村,一小山坡上有一个石龛,里面有一尊石像,疑似明清雕刻,听说其为“风狮爷”。然笔者观之,其形象有些像猴子,两手抱在肚子位置,两眼似望向天空,给人发呆、深邃之感。当地百姓解说,其与“石敢当”功能相似,不在具体形状,意同“神兽”。

庙下村风狮爷

丰州燕山村燕山路有两尊石狮子,显得古朴,疑似宋代雕刻,为一公一母,高矮不同。当地百姓时而向它们点香祭拜,称它们为“狮爷公”。燕山村一座庭院内有一尊长方形风狮爷,其作用与石敢当相似。

燕山村“狮爷公”

丰州九日山延福寺餐厅边上有一尊风狮爷,高约1.2米,两前脚与鼻子处皆断裂,给人楚楚可怜之感,疑似宋元雕刻。

丰州铺顶村有一方池塘,名为“龙潭池”。池边有一神位,当地百姓称之为“相公”,其内供奉一尊负重侏儒,又名“力士”,为宋塔构件之一。其附近有两尊清代石狮。当地传说,如有人出现“羊公须”(皮肤病,位于下巴)病状,便去亲吻石狮,即能康复。

丰州桃源村主干道围墙下有一尊石狮子,其形似四方形,如似老虎,额头如有一个“王”字,当地百姓在其上描红。此三尊疑似宋代雕刻。桃源村某宗祠墙下有一尊青石狮子,疑似元代雕刻。人们认为这些石狮能“挡煞”。

桃源主干道上的一尊石狮

丰州石亭寺旧山门前有一只石狮子,疑似明清产物。它蹲坐山门前,大张嘴巴,显露憨态。

丰州顶堡村有一只近年雕刻的青石狮,其背上驮着一块“石敢当”石碑,石碑色泽泛黄,显现岁月远去的颜色。它们背后是当地燕山黄氏一幢祖厝。由此可见,当地百姓重拾祖辈信仰,从而才为那石碑增设石狮。两者相辅相成,只为得其庇佑。

丰州顶堡村石敢当

新中国成立前,丰州玉田村有一傅氏古墓,墓前有一对古石狮。它们造型别致,憨态可掬。据文史专家介绍,其为典型南派石狮,底座立柱风格应是明代工艺。明代石狮,线条大多简洁,多为卧式。因而,据初步判断,此古墓营造时间应不会早于明代。在古墓被毁后,玉田村民将两尊古石狮搬至玉田小学旧戏台两旁,后又搬到该村霞埕新戏台两旁。

玉田村戏台前一对古石狮

原属丰州地界的潘山街,古街上一堵围墙的墙根,有一只看上去如吐出舌头的石狮子。其神情调皮可爱,或许以后会是旅游者的网红打卡点。

潘山街的石狮子

祥和狮文化

走在丰州古镇的大街小巷,经常会无意中看到路旁、角落、围墙上、戏台边有着古石狮,它们是丰州的历史文化之一。对于丰州古镇的百姓而言,有的石狮显得凶猛,令人畏惧;有的石狮却显得亲切、可爱,让人产生依赖之感。但它们都是祖辈精神信仰延续而来的吉祥之物。

丰州古镇拥有悠久历史,现遗留下的古迹众多,祥狮即是其中一部分。它们的存在,佐证着唐宋以来丰州文化与经济的繁荣。

责任编辑:苏慧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