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内容

【泉州“狮”话】后淮古渡石敢当之谜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3-03-21

一只已面目模糊的狮形石敢当,与一座刻有宝箧印经塔的碑状石敢当共同守护着曾经的古渡口,关于它们的史料已消散于历史烟尘中

后淮古渡石敢当之谜

后淮古渡现状

狮形石敢当已面目模糊、风化严重

石敢当上的宝箧印经塔仍十分清晰

两座石敢当共同守护着古渡

重修后的后淮古地,还有不少建筑构件为旧物。

后淮古地嵌入墙中的蚣蝮

喜爱石敢当的人,一直在寻访的路上。此前,泉州晚报报道痴迷石敢当的张晓亮、张杰珅父子,不仅走遍了老城区的街巷寻访到数十只石敢当,他们的寻访步伐还走到丰泽区及南安丰州等地,寻访到越来越多的石敢当。

日前,他们带着记者到泉秀街的后淮古渡旁,他们在这里找到了一只特别的石敢当,这只风化得面目模糊的石敢当旁,还有一座刻有“石敢当”字样的石碑状石敢当,碑上刻有宝箧印经塔,“这应该是市区唯一一个刻有宝箧印经塔的石敢当,在大泉州也并不多见。”泉州文史爱好者李以健表示。

遍布泉州城乡街头巷尾的石敢当,最常见的有立体狮子雕刻形状及石碑上刻上“(泰山)石敢当”字样两种,此外,还有浮屠式(宝塔状)、八卦图案的形状、咬剑狮等比较特别的石敢当类型。日前,张晓亮、张杰珅告诉记者,他们在泉秀街后淮古渡旁,找到了一对特别的石敢当,其中一只是较为常见的狮形石敢当,旁边则是一座刻有宝箧印经塔及“石敢当”字样的石碑状石敢当。

此前找到的石敢当,多位于泉州古城,这次的石敢当,位于泉秀街332号巷、后淮古渡旁。这条位于泉秀街道的支巷,并不临街,巷口有一株歪脖子的古榕树,旁边是一个类似隘门的地方,上面写着“后淮古渡”,村里的老人说,以前这里曾是古渡口。沧海桑田,古渡口早就消失于历史的烟尘中,老人们说,巷子底下还是水沟,只不过上面已铺上水泥路,表面看不到了。

这一对形貌各异的石敢当,位于泉秀街332号巷名为后淮古地的庙宇旁。右侧靠墙的是一只狮造型石敢当,高三四十厘米,在漫长的岁月中,早已模糊了面目,只是从残存的头部及形态中,依稀可辨。它的旁边,竖立着一块碑状石敢当,上半部刻有一座塔,下半部写有“石敢当”字样,塔尖位置看得出来曾断裂,有修补痕迹。

李以健介绍说,这座石碑状石敢当上面刻的是宝箧印经塔,这种样式的石敢当,据他了解,在市区是唯一一座,在整个泉州也并不多见。

宝箧印经塔是我国古塔的一种特殊样式,传说公元前二世纪古印度阿育王敕建八万四千座塔,其中十九座传入中国,故又称为阿育王塔。五代时期吴越王钱弘俶仿效阿育王,建造八万四千座塔,多为木雕或铜铸的一尺左右的小塔。因形似宝箧,内藏印经而得名。两宋时期,石制的宝箧印经塔大量出现在泉州地面,特别是佛寺里,最著名的有开元寺拜庭内的2座宋代的宝箧印经塔、江口码头的宝箧印经塔等。

刻有宝箧印经塔的石敢当,较为特别,非常少见,曾有摄影师在晋江西园拍到过一座。对此,福州大学当代闽台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理事林鸿东表示,石敢当与狮首、八卦、“阿弥陀佛”等的组合相对比较常见,与塔的组合则比较鲜见。石敢当与塔的组合,被古人寄予驱邪镇煞的愿望。

今年84岁的洪越来久居此地,据他介绍,这两尊石敢当,应当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至少不会晚于后淮古地的建造时间。石碑状石敢当曾被车撞裂过。

在洪越来的带领下,记者在两次重修的后淮古地内看到2根旧的石柱,上面落款有“道光癸巳”即1833年。庙宇后左右两侧的墙体还各倒悬着一只蚣蝮,据说二者都是后淮古地旧有的,重建时仍旧嵌入。从石头的颜色及风化程度来看,这对蚣蝮为旧物。据悉,蚣蝮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龙生的九子之一,性好水,又名避水兽,头部有点像龙,常被雕于桥梁或建筑上,有守护古桥之意。

关于这对石敢当,记者并没有找到确切的史料,仅能从它们沧桑的面貌中遥想,它们或许已在这里长长久久地守护着古渡,见证着沧海桑田的变化。

责任编辑:苏慧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