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内容

前康石埕林氏宗祠:“五梅天井”见证泉台一家亲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5-05-08

  

村里的书塾原址

  【二】

  村内古建筑群功能多样

  既然是清代举人萧际恩的府第,为什么后来却成了林氏的宗祠呢?

  据锦丰村支部书记林晏金介绍,萧际恩,字锡汝,前康村人,为乾隆十二年(1747年)黄元吉榜举人,曾任福建长乐教谕,后调任台湾彰化县教谕。因为当时台湾与惠安通往不便,萧际恩遂携亲眷离乡赴任。“村里人都亲切地称他为‘萧老爹’,因为萧林同宗,萧老爹带着亲眷离开前康后,宗亲林大迎便承接了萧家的祖业。(林大迎系前康林氏开基祖林茂清之十一世孙,乾隆年间还曾被钦赐“乡饮大宾”匾额)后来林氏更将萧际恩的府第改为了石埕林氏宗祠。200多年来,该宗祠一直是全村林氏家族祭祖之圣地。”林晏金说道。而据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林海权讲述,在台湾任职期满后,萧际恩又升任山西虞乡知县,但他的家眷却大多留在了台湾,前康萧氏也就此在台湾开枝散叶,繁衍开来。

  在前康,与萧际恩家族有关的建筑,占地约有50亩之多,有官邸、祠堂、棋盘园、书塾、会客公馆,甚至还有典当行,这些建筑群功能多样,俨然在村中构筑了一个“小社会”。萧际恩是位文人,他在前康时,身为教谕(明清时代负责掌管教育一县生员的官员),对于文化教育自然十分重视,故而在村中开办书塾,教书育人。另外,从他还开设会客公馆来看,他应该也是位热衷交结天下文士之人。锦丰村民林炎水先生称,公馆的大门楣上原有“容膝易安”四字,现在已模糊不见。馆内还有“经横”、“琴韵”、“禾负”、“笛声”等题字,如今也是墨褪痕消,殊难再辨。据称,萧际恩在村里的办公场所被称为“上馆”,他创办的书塾则被称为“下馆”。所有的建筑似乎是围绕着他的府第,即现在的石埕林氏宗祠来构建的,其设置相当有条理。锦丰村民林秀成先生说,上世纪50年代,在萧际恩官邸里还曾找到过官服,可惜后来还是被烧毁了。

来源:泉州网 责任编辑:林秋燕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