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智库 > 内容

许金聪:南洋弄潮者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3-03-10

  \财富故事\

  时代弄潮者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自此拉开了市场经济建设的序幕。在这一独特的时代环境下,不少人放弃世人眼中金贵的铁饭碗,毅然选择下海创业之路。而这一群时代弄潮者中,就有许金聪的身影。

  其实在当时,许金聪工资相对来说算是很不错的。但受到社会经济环境和创业热潮的影响,加上他对于经营有着浓厚的兴趣以及改善经济效益的考量。为此,他还算了一笔经济账:留在市管局上班,每月固定工资50.5元,要达到万元户的级别,不吃不喝也需要17年零2个月。而去拉货的话,每天平均可赚8元,一个月两百多,收益翻了四五倍之多。

  创业初期,国家虽已制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但具体实施仍有诸多顾虑,处于最基层的创业者就更不用说了。许金聪谈及刚开始经营的时候说道,当时所有人都对于政策的持续性和适用范围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只能通过挂靠支前站、生产队等途径,为部队、生产队供应物资,小心翼翼地打一些经营活动的擦边球,以防被认定为投机倒把行为。就在这种背景下,许金聪拉过板车送货、走街串巷买配件,有所积累后开始创办机械配件公司,度过了最为困难的时期,积累了第一桶金。

  首下南洋,赢取尊重

  当机械配件公司有了一定起色之后,出于经营方面等的考量,许金聪首度下南洋,只身在菲律宾待了几个月。那时候,前往东南亚务工的人群,大多是在海外的侨亲介绍过去的,往往都已安排好工作、住宿等问题。像许金聪这类独自前往东南亚的人,在华侨、华人群体中也颇受歧视,被称为“新客仔”。

  至今,许金聪仍清楚地记得,刚到菲律宾的时候,他与一个华侨见面。对方见面就问:“谁带你来的?”他回答道:“我带我自己来。”这句回答获得了对方一定程度的赞许。“哦,新客仔啊,来做啥?”“我自己有工厂,来拓展市场。”刹那间,那华人的脸色充满诧异,因为在华人、华侨圈子中,在国内拥有工厂是不敢想象的事情。许金聪不卑不亢地回答,最终获得了该华侨的尊重。

  逆势而上,再下南洋

  上世纪90年代末,正值国际金融危机、东南亚市场一片萧条,凭借“敢赢敢输”的晋江精神,许金聪第三次下南洋,赴印尼创业。而那几年同样是印尼对华侨、华人抵触的时期,人们纷纷躲避这个是非之地,他却从中看到印尼的商机,与儿子一起赴印尼拓展市场,开始推销自己的配件厂品。

  刚到印尼的时候,父子俩每天起早贪黑,走访万隆椰加达90%的印花厂,但依旧难以获得当地市场的认可,吃闭门羹是经常的。后来,通过当地知名人士的介绍,才得以进入几家工厂。许金聪很重视这一个契机,亲自动手为他们的设备“诊断”和修理,先免费用上自己生产的零件,采取先使用后收费的形式,客户对质量满意之时才收钱。

  几次后,他由于质量过硬,又比国外同类配件便宜2/3的价钱,获取了当地客户的广泛认可,客户们纷纷找他订货并给他介绍其他工厂。半年下来,他以他的真诚和勤劳让当地的名流们另眼相看,因此融入他们的社会,取得他们的信任,为了进一步开展其他业务。所以他与当地知名侨领合作投资,并取得印尼的居住权,随后创办了印尼宁宙集团。

来源:泉州商报 责任编辑:weiyezh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