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内容

【泉州“狮”话】“雄狮少年”研学 传承舞狮文化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3-03-17

核心提示

“拜狮”“起狮”“醒狮”……锣鼓擂响,“雄狮少年”们舞动着狮子头,演绎狮子的各种形态,表现狮子的威猛与“阳刚之气”。这是近日在晋江开展的“舞狮研学营”的精彩一幕。生动有趣的研学活动,在游戏中科普,在欢声中学习,使小朋友们更通俗且有趣地了解和领略狮文化的魅力,从而推动狮文化的传承。

”大狮”“小狮”一起舞

浩浩荡荡的舞狮队伍

分组练习舞狮基本功

近日,30多名晋江小学生走进晋江八仙山公园,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学习舞狮、舞龙基本功,并分组进行现场表演,吸引了不少游客围观。

“三分狮,七分舞。”狮要舞起来才能显出它的威猛。只见教练转动狮子头,在前方开道,狮身跟随狮子头有节奏地舞动着。忽然,教练将狮子头转向狮尾,狮身紧追不舍,来了个“狮头穿档”的招式,引得一片喝彩。看完专业教练的表演,大家都跃跃欲试,挑选完心仪的小狮子头后,同学们就分组跟不同教练进行基本功的学习训练。

“舞狮舞得好不好,关键看技巧的掌握程度、对狮子情态的表达是否到位,还有成员之间的配合度。”活动当天,龙狮国家一级裁判、武术南拳冠军陈伟老师现场授课,讲解南狮传统文化知识,指导同学们学习南狮的步法、握法、眼法、嘴法、头法、尾法等基本功,玩转传统文化艺术。

据陈伟介绍,舞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古时又称为“太平乐”。舞狮有南北之分,各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北狮造型酷似真狮,狮头较为简单,全身披金黄色毛;南狮又称醒狮,起源于广东,以神似为基础,同武术相结合,以塑造一个夸张、浪漫的狮子为艺术形象,其形象不如北狮细腻,但重在轻灵敏捷,刚柔相济。民俗认为舞狮可以驱邪,是民间体育艺术的典型代表,更是华人筚路蓝缕、昂扬向上和奋发进取精神的写照。南狮在表演过程中非常富有阳刚之气,其文化价值和影响十分深远。

学习狮子的步法

学习狮子的神态

模仿狮子的步法神态

“舞狮并不像我们看到的那么轻松,需要有超强的体力和耐力,我在学习基本动作的过程中,对南狮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晋江市英林中心小学的韩奕宸同学默默地记住教练说的话,一遍遍学习各种基本功技法,短短1个多小时的时间,就把舞狮的基本动作学得有模有样。安海养正中心小学的王梓堂同学在学舞狮时,心中充满喜悦和兴奋:“终于不是看着别人舞了,我自己也能和小狮子来个亲密接触了。”

在教练的指导下,同学们学着敲锣鼓和舞狮子头。南狮的鼓乐以大鼓、大锣、大钹为主,也有京钹。锣鼓钹是根据表演中剧情的变化而变化的,其高、低、起、落、轻、重、缓、急,必须要和醒狮无缝对接,配合默契。为了默契,打鼓者必须要时刻观察醒狮的行动。打鼓要放,打锣要按的技术要领要求威猛时要表现出穿透力、震撼力,静态时要表现出静如处子的效果。

舞南狮注重下盘,如果有较好的武术基础,可为舞狮提供有力的支撑。各门派的功架、步法在舞狮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步形有马步、弓步、虚步、独立步、仆步、麒麟步等;步法有碎步、抢步、移步、扣步、跳步等。同学们先学习基本的武术功夫,然后学习舞狮的基本功法。

南狮有很多采青的方式及套路,每种套路都有其故事内容,大部分来自日常生活,套路的阵法离不开自然科学,所以每个套路在不同的发展过程中有不同的形神动态。形神就是南狮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形态表现为翻、滚、坐、卧、扑、跳、蹲、伏、闪等。神态表现为喜、怒、惊、疑、醉、睡、醒等。

“我们组教的是‘高狮’,就是高兴的狮子。”教练张志彬说,同学们学习的是南狮的基本步法和基本神态,了解“手、眼、身、法、步”五项南狮训练基础,掌握“拜狮”“起狮”“醒狮”的动作。教练通过生动传神的讲解、规范精准的演示,引导同学们学会腾、挪、闪、扑等醒狮动作,展现出威猛刚劲的醒狮神采。

陈教练带领舞狮队伍在晋江梧林传统村落表演

感受传统狮文化魅力

同学们学习了两个多小时后,开始了激动人心的舞狮表演环节。他们分成5个小组,分工合作,有的敲锣打鼓,有的舞狮。随着开头鼓声的响起,先进行“拜狮”,即狮子向观众“行礼”,接着进行“起狮”,狮子开始起舞,再接下来是“醒狮”,狮子威武地腾挪跳跃,展现狮子各种形态和神态。

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的黄伯森同学套上狮头,信心十足地登台,认真地表演了起来。“心情很激动,这是一个有趣的体验,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每组同学都使出了浑身解数,表演得有模有样,得到了围观游客的夸赞。最后,教练根据舞狮技巧的掌握度、表现力和配合度进行了打分评选,给舞得最好的同学奖励了一个小狮子头。

“作为一名学生家长,我觉得舞狮研学活动很有意义,我看到了孩子的成长、教练的努力,也为能与孩子们一起感受和传承传统舞狮文化感到骄傲。”带孩子来参与现场活动的家长吴先生说。

“通过舞狮的学习,让学生切身体会中华礼仪文化,深刻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产生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增强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同时,让学生学会与同学相互配合协作,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合作精神。”陈伟告诉记者,南狮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进一步推动传承。南狮的入门不难,但是要达到一定的水平难度比较大,需要武术功底,需要多年的积累。如今,醒狮在表演上已从传统的地狮逐步发展到凳狮,由凳狮又发展到高台狮、高竿狮,由高竿狮又发展到桩狮。桩狮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大,如增加了走钢丝、腾空跳等表演类。进一步弘扬舞狮文化,建立专业的“桩狮”队伍是他的梦想。

舞狮很受小朋友欢迎

推动校园传承 注入少年力量

为了传承狮文化,陈伟走进泉州轻工职业学院、晋江华侨中专职业学校、晋江第二实验小学等学校担任舞狮指导教师,他组建的武生团的成员有不少是来自泉州大中专院校的在校生。张志彬就是来自泉州轻工职业学院人工智能系2021级的学生,有着武术基础的他,对威武、帅气的舞狮表演很感兴趣,到轻工学院就读时恰逢学校舞狮队纳新,他就加入了,跟着陈伟教练学习。学习了两年多的他,能掌握各种舞狮的基本技巧,很快成为学校舞狮队的队长,并利用节假日跟陈教练参加公益演出和各种活动,成为武生团的一员,致力传承弘扬狮文化。

武生团在各个传统节日经常进行公益的舞狮表演活动。其在晋江梧林传统村落表演的刣狮还登上了中央电视台。“刣狮表演结合了武术、舞狮及阵法操演等,代表了民众与土匪、倭寇作斗争的精神,也有驱邪除恶之意。”陈伟介绍。

据了解,泉州刣狮(狮阵)发端于宋代,“杀”者闽南方言为“刣”,故称为“刣狮”或“狮阵”。有些地方的“宋江阵”会舞狮,称“宋江狮阵”。这些阵法演武形式在明末清初定型,是泉州武术发展的成熟阶段和完备标志,成为闽南各地武馆普遍存在的传统演武形式。泉州刣狮广泛分布于闽南各地,石狮市的卢厝、沙美、东园等乡村的狮阵传承发展至今仍保持古朴齐整的阵法,是狮阵传承的核心区。2021年,以石狮狮阵为代表的泉州刣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狮阵帮助闽南人铸就爱国爱家、爱拼敢赢的性格特质,随着时代发展,这种家国情怀转化为建设家乡、热心公益的精神动力。

责任编辑:苏慧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