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景点景区 > 内容

德济门:见证四海舶商诸蕃琛贡云集的古城门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1-03-29
德济门,这座宋元泉州城的南门曾淡出人们视线半个多世纪。

德济门,这座宋元泉州城的南门曾淡出人们视线半个多世纪。随着泉州近代城市的发展建设,南城门不再使用,后毁于火灾。直到本世纪初,这座见证古刺桐港辉煌的遗址渐次露出真容。这也是泉州古城目前唯一经考古发掘出土的古城门遗址,是四海舶商诸蕃琛贡云集的见证。

德济门遗址 (陈英杰 摄)

□记者 陈智勇

名 片

德济门遗址是宋元以来泉州古城的南门遗址,南面紧临着晋江,建造于十三世纪,十四世纪中、晚期(元、明两代)扩建,沿用700余年。德济门遗址是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管理保障的代表性遗产要素,记录了宋元泉州城市向南部拓展的历史,为城市南部商业性城区的重要地标,体现了官方对海洋贸易和城市商业发展的行政保障。

为泉州唯一经考古发掘的古城门遗址

“这是我首次参与古城门遗址考古发掘,怀着对刺桐古港敬畏之心,一连数月探寻古城昔日的辉煌,每天都有新的收获。”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林聿亮是此次考古领队,回忆起20年前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2001年11月至2002年3月,福建博物院会同泉州市文物部门组成考古队,对德济门遗址进行考古发掘。通过此次考古发掘,基本弄清了德济门遗址各遗迹的建筑结构、相互关系、年代早晚,以及最早遗迹的年代上限,还出土了一批具有断代意义的陶瓷标本和古、砖、瓦等建筑构件。2003年,由林聿亮执笔的《泉州德济门遗址发掘报告》刊发在《福建文博》杂志上,引起省内外考古界的关注。

已发现的遗址面积约2000平方米,规模庞大。遗址主要以大型花岗岩砌筑,展现了闽南地区的建筑用材特点。遗址内的城墙、城门、城濠、门道、月城、濠桥等城防设施构成完整,形制信息丰富,格局清晰,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

德济门遗址是闽南地区宋元以来大型石质城防设施的典范,为泉州古城目前唯一经考古发掘出土的古城门遗址,见证了古城泉州的发展史。自唐初泉州建制后,修建衙城,唐末扩建为子城:东行春门,西肃清门,南崇阳门,北泉山门。五代留从效拓建罗城,并“重加版筑,旁植刺桐环绕”,面积比子城大七倍,城门也由原来的四座发展到七座,分别为:东仁风,西义成,南镇南,北朝天,东南通淮,西南临漳、通津,大致是今古城鲤鱼状。元时偰玉立改镇南门为德济门。

叠压打破关系实证泉州海丝商贸史

“胡贾航海踵至,富者赀积巨万,列居郡城南。”德济门遗址成功发掘,印证了《泉州府志》等史料的记载,这座迄今700多年的德济门,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贸和文化交流。

“德济门遗址北对天后宫,南临晋江,是古代泉州经晋江开展海上贸易的主要出入口。”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原主任陈鹏鹏说,宋元以来,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商贸活动兴盛,泉州城南一带由于临江海,在海陆交通上独具优势,商贸活动迅速发展,人口迅速积聚。元时外国人集中侨居此地,称“泉南蕃坊”,元代庄弥邵有记:“一城要地,莫盛于南关,四海舶商、诸蕃琛贡,皆于是乎集。”

陈鹏鹏说,南宋时期在此筑翼城及镇南门,元代扩建城墙并建德济门,正是与宋元时期泉州海上商贸活动的繁盛和城南一带的发展相关联。此外,德济门遗址中出土的伊斯兰教、印度教、基督教、佛教等宗教石刻,印证了宋元时伴随海外贸易而来的文化交流和宗教活动。

地下的文物会说话,德济门遗址是海港城市泉州古城发展的历史见证,这里是泉州古城的南门遗址、沟通城内外的主要孔道,遗址历史信息丰富,宋、元、明、清各期遗存叠压打破关系较清晰,体现出完整的城市设施发展演变,实证了泉州古城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的发展,特别展现了宋元以来泉州城南一带在江岸线变迁和海外商贸活动繁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城市发展轨迹,其各个历史时期的建造痕迹是宋元以来泉州城市发展的历史标本。

德济门遗址独特的价值得到国家文物部门的重视,2006年5月25日,德济门遗址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露天遗址公园”与百姓生活共融

2002年,德济门遗址完成考古发掘,我市就开始实施遗址保护工程,并对遗址的历史信息进行了系统的阐释与展示,使这一承载了丰富历史信息的古城门遗址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周边社区及城市居民非常热爱这处遗产,称之为“露天遗址公园”。

德济门遗址与泉州天后宫、李贽故居等文物胜迹仅一街之隔,前两年德济门百姓书房建成对外开放,成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旅游休闲的网红地。

“让老百姓共享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果,德济门遗址的发掘与保护就是为了让更多老百姓受益。”泉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负责人唐宏杰20年前曾参与德济门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后来又参与该遗址周边环境提升工程建设。他表示,德济门遗址旁边不仅建设了广场,还陆续增加了文物保护碑、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标志牌等,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可以近距离地欣赏珍贵的文物遗产,更加了解和爱护遗产。

来源:泉州网 责任编辑:付秀美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