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创精英 > 内容

郑煌章:良木诉尽泉南往事 刻刀传承五代技艺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0-11-20

在素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的泉州,从来不缺宫殿庙宇。无论是在热闹喧嚣的马路街头,还是在清雅静谧的小巷深处,总有一座座香火袅袅的庙宇,以一个城市历史守护者的姿态,静看世间沧桑变化。

走进庙宇之内,由木结构和木雕制作而成的佛像和佛塔,令人肃然起敬,不仅展现了闽南宗教文化的独特韵味,更是将传承了一千余年的泉州木雕工艺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品《轻舟已过万重山》

创作中的郑煌章

以木为载体 讲述千年往事

“七千年前,河姆渡时期的游鱼木雕,在滚滚的长江之中,乘风破浪、嬉戏玩耍。”作为中华文明中的灿烂瑰宝,木雕以木为载体,讲述着漫漫历史长河里的尘封往事。

“历史上,泉州木雕最早源于两晋南北朝。”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雕刻大师、郑家木雕的第五代传承人郑煌章告诉记者。武则天登基后,便开始在全国各地大兴土木、广建寺庙。彼时的泉州,经济繁荣、香火旺盛,寺庙的兴建,为泉州当地木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宋元时期是泉州木雕发展的鼎盛时期。无数的泉州木雕精品,通过东方第一大港,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为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的人民带去了惊喜。”郑煌章说。

时至今日,泉州木雕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制作技艺,涌现出了一大批本土的木雕工匠大师,为侨乡文化及宗教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发挥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泉州木雕工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作品《芈月》

五代传承人 追寻木中艺术

当记者走进郑煌章位于泉州台商投资区的木雕工作室时,他正手持刻刀,聚精会神地雕刻着一尊木制佛雕。一笔一画,细致入微,他始终全神贯注,仿佛此刻的他正在与木雕作品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与沟通。直到完成手里的工序之后,他方才放下工具,和记者聊起了他和木雕的不解之缘。

“我们郑家祖辈以雕刻为职业,时至今日已有百年历史、五代传承。”郑煌章告诉记者,早年,他的祖父及父亲那辈人长期在泉州一带从事宫、庙、祠堂及古民居的雕刻。而生长在木雕世家的他,从小便受到雕刻艺术的熏陶,特别酷爱木雕艺术。“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小时候,家里面没有太多玩具,我常常喜欢看着父亲制作木雕,然后就模仿着他的动作,拿着他的道具,随意地一通乱砸。通常在刀具被砸坏了之后,我总是免不了一顿挨打。尽管如此,对于年幼的我来说,木雕艺术的确是一种十分新奇的事物,我十分好奇地想:是不是每一块木头中总是藏着宝物?同时也对它们产生了一份敬仰。”郑煌章说。

19岁那年,郑煌章从磨刀具开始,系统地跟随父亲郑君标学习雕刻技艺。在父亲的指点之下,郑煌章的技艺日臻完善,他创办了木雕厂,还从事过民间寺庙佛像雕刻。尽管在木雕技艺方面已小有成就,但郑煌章并没有满足。

他积极地拜访名师,渴望能创作出更好的木雕艺术佳品。在得到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郑成昆教授的指导之后,他的艺术素养有了质的提升。在对圆雕、平雕、根雕等有了较好的实践基础和深入研究之后,郑煌章在保留中国民间传统雕刻工艺精华的基础上又在自己的木雕艺术品中融入现代雕塑艺术技法,题材涵盖古今中外,形神兼备,主体感强,独具魅力,自成风格,深受海内外收藏家的喜爱。

作品《拈花观音》

作品《泉州古艺苑·丝竹乐队》

作品《福满人间》

落脚生活细微处 文化遗产世代相传

如何能够让木头主动开口说话?不仅仅是开口说话,还要能够传递情感,能够温暖人心,能够讲出好的故事,这是每一个木雕艺术家穷尽一生都想要参透的问题。这不仅需要创作者具有精湛的木雕技艺和艺术表现能力,还需要创作者拥有对生命真挚的热情、对日常生活的细微体察与关注,更需要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充沛的文化情怀。这不仅是郑煌章木雕艺术创作的初心,更是他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

“我在进行木雕艺术作品创作的时候,除了注重形神兼备,也十分注重人文情怀。因为我希望我刻刀之下诞生的每一件作品,都能被赋予它自己的故事,每一件作品都应该是独特的,且有意义的。”郑煌章认为,艺术来自生活,木雕作品美丽的动态、精彩的造型,都需要通过对生活细致的观察方能捕捉到。“我时常留意生活中的细节,某些美好的瞬间就像照相一般定格在脑海里。而这才是真正能够触发我艺术创作的灵感之源。”郑煌章说。除此之外,一件好作品的诞生,还需要酝酿、孵化的过程,这就如同破茧化蝶的过程一般,历经煎熬之后,方能蝶变出美丽的羽翼。

如今,在郑煌章那双布满老茧的双手上,诞生了无数木雕精品。他擅长运用平雕的形式,繁简、留白的手法以及融入国画的写意技法,结合线雕的制作工艺,精彩呈现出光与影相结合的独特艺术效果。在作品《福满人间》的创作过程中,他以民间对福禄的向往为灵感,打造出笑容满面的弥勒,再加上招财进宝、寓意福气的蝙蝠,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一派幸福安定、祥和喜庆的景象;作品《经书观音》,手法精妙地将观音的眉目神态刻画得生动形象,流畅地表现了观音手持经书、脚踏莲花的端庄仪容;以佛教为题材创作的《阿弥陀佛》,让佛陀用双手做接引状,配合传统的雕刻手法,使佛陀形象圆润慈祥又不失庄严……

而最值得一提的则是作品《泉州古艺苑·丝竹乐队》。“我在创作这件作品时,灵感源于被中国音乐界认定为‘汉唐古音’的泉州南音。作为泉州人,我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别喜爱与敬仰的。为了创作这件作品,那段时间我特地跑了好几趟去看南音寻找灵感。南音溯源于汉唐,发祥于咱们泉州地区,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汉族古乐,被称为汉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活化石’,与木雕一样都是前人留下来给予我们的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因此,我们这一代人更应该好好地去保护它们,发扬它们。”郑煌章说。

木雕制作工序流程

第一步,选材。

木头有软硬之分,也有颜色的区分,每一件创意作品,与材料也是息息相关的。

第二步,画稿。

通常要先画创意稿,把脑子里的创意实施在实体上,用墨线勾画放大到木材上。与教师因材施教一般,木雕创作也应因材构思,从木材的形体出发,再去赋予这块木头灵魂。

第三步,打粗坯。

粗坯是整个作品的基础,它以简练的几何形体概括全部构思的造型,要求做到有层次、有动势,比例协调、重心稳定、整体感强。随后,还要凿细坯。先从整体着眼,调整比例和各种布局,然后将具体形态逐步落实并成型,要为修光留有余地。

第四步,修光。

运用精雕细刻及薄刀法修去细坯中的刀痕凿垢,使作品表面细致完美。要求刀迹清楚细密,或圆滑、或板直、或粗犷,力求把作品意图准确地表现出来。

第五步,打磨。

根据作品需要,将木雕用粗细不同的木工砂纸搓磨。要求先用粗砂纸,后用细砂纸。要顺着木的纤维方向打磨,直至达到理想效果。最后,再按作品需求打蜡或上色。

来源:泉州网 责任编辑:刘鑫鑫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