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特色小食 > 内容

“砍柴尾”也能“砍”出好味道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7-11-30

泉州不少传统佳肴的用材很简单,但经不同的方式烹饪后,菜品各具特色,并带有浓郁的古早味道,而且这些菜肴还常伴有趣味典故

“砍柴尾”是闽南一道传统菜,也是一道融汇各种鲜美食材的“大杂烩”。

酱油炣比目鱼,是闽南传统的下饭海鲜菜。

核心提示

穿梭在泉州的城中老巷里,可见存留完好的闽风古厝,而细品这些古厝时,不仅可打听到许多趣味的老故事,也能嗅到许多诱人的“老味道”。这些古厝中的“老味道”历经代代相传至今,既成了许多泉州人难舍的“古早佳肴”,也成了众多外来访客迷恋的“怀旧菜品”。

纵览泉州的传统菜,你会发现,不少菜的来由各有不同,如有因剩菜剩料而烹的“砍柴尾”及面线米粉芡,或有因特选食材而烹的“葱烧鳗鱼”及白灼海蚌,也有因应季养生而烹的“老鸭炖水姜”等,这些拥有不同来历的传统菜肴,在经由大厨们的悉心烹调,虽口味清重各异,却都存有一抹迷人的“古味”,让人能借助味蕾重温一段怀旧的老时光。

本期《美食》就将为您介绍几道烹法迥异的泉州传统菜。

加入手制水丸与瘦肉煮成的清水丸子汤,是闽南人家常见的夏季汤品。

剩菜烹主食

“砍柴尾”与面线米粉芡

“有故事的菜”在泉州传统菜中有不少,一道简简单单的菜肴,因一段妙趣横生的典故或传说,时常显得充满食趣,而这也是许多大厨们眼中,泉州菜的魅力之所在。

“大杂烩”式的汤菜在泉州传统菜中是十分常见的,如闽南家常菜“二卤汤”便是之一,与之颇为相似的杂菜汤,还有一道名为“砍柴尾”,其用料、烹法都与“二卤汤”近似,只不过在汤头的调味上,“砍柴尾”的汤头不以酸辣为主,而以选用食材所炖煮而出的味道为主,是清淡或是重口,皆以入锅的食材逼出的原味融汇而成,不加其他。

“砍柴尾”流传至今,亦有一个小故事相伴。一直以来对闽南菜潜心钻研的小城故事会掌柜蔡晓川介绍说,这道名字特别的杂菜汤,相传得名于古时,当时某户家住古厝老宅的人家,因家中有事要宴客,为了让宾客吃得尽兴,主人置办了充裕的食材,但一场家宴结束后,许多上桌的菜肴都出现了剩余。因弃之可惜,主人便会将这些剩菜收集起来,倒入大锅之中,并加入剩余的高汤调和。由于烧火的木柴多已在办桌时用完,为了不浪费新的木柴,主人便将早前砍掉的木柴尾端取回再利用,重新放入灶中生火。一番加工之后,各种海鲜、肉品、油炸品及蔬菜混搭的剩菜,交融在汤水之中,意外地形成了美味汤头。待这锅用料丰富的杂菜汤端上桌,主人惊喜地发现其不仅是可以用于下饭的配菜,又是可用于小酌的下酒菜,久而久之,这道菜在民间流传而开,成了许多泉州办桌大厨在办桌结束后必做的一道“附加菜”。人们也用烧火的木柴尾取名,由此,便有了“砍柴尾”这一独特的菜名。

与“砍柴尾”一样,同为“剩料”加工烹煮而成的古早味菜肴中,还有一道名为“面线米粉芡”的主食。

用面线与米粉调煮而成的面线米粉芡

虽其貌不扬,但“面线米粉芡”的来历,却不止一个传说。古厝酒楼老板庄剑峰忆起了自己儿时听长辈们谈起说,“面线米粉芡”的出现是在改革开放以前,由于泉州本地盛产甘蔗,每到甘蔗收成时节,许多农民忙于在地里抢收甘蔗,无法赶回家煮饭,如何在甘蔗地里快速解决吃饭问题?有人便想出将家中带来的面线、米粉混在一起,再加入鱼或肉等食材混成一锅杂烩。而为了方便烹调,农民还直接用地里的甘蔗作为搅拌工具,如此烹调而出的食物,不仅带着食材的鲜味,还带有甘蔗的甜味,且浓稠得度适宜充饥,一下成了风靡甘蔗地里的“热门主食”。

蔡晓川笑说,关于“面线米粉芡”的由来,他更喜欢另一个传说:相传古时因遭受连日暴雨侵袭,家住在蔡洲附近的一对老夫妇被困家中数日,家中食材渐渐吃完,翻箱倒柜之后,夫妇俩总算找到残存的一点面线与米粉,将之齐齐放入锅中滚煮。老妇正抱怨没有配料可加,老翁突然看到屋外积水中有鱼儿出没,便拿出工具捕了一只回来烹煮。如此一来,鱼汤与面线米粉一同烩煮成可口的食物,让老夫妇甚感惊喜,待洪水退去,两人感念这道“救命主食”,便时常在家烹煮,因味道鲜美,邻里之间口口相传,一传十、十传百,这道主食也便开始家喻户晓。而后随着民间大厨们的一步步改良,蔡晓川说,如今在烹煮“面线米粉芡”时,用料会更讲究一些,往往需要选择较有筋道的粗面线,以及较有韧度的米粉,如此经过高汤熬煮之后,面线与米粉既会交融成浓稠的芡状,又会保持滑韧又带有筋道的独特口感,吃起来也不会太过单调乏味。

白灼海蚌,不用加任何调料,仅靠海蚌自带的鲜味与咸味就能激发味蕾。

“鲜”材开胃菜

葱烧鳗鱼与白灼海蚌

在众多泉州传统菜中,可以用来开胃的菜品,除了凉拌小菜之外,许多做法简单的大菜,也同样具有“开胃提神”的功能。

闽南沿海的海岸线漫长,浅海滩涂辽阔,由此也让鱼、虾、螺、蚌、鲟、蚝等鲜材常年不绝,成为本地大厨喜用的烹菜原材,而在每年夏季从当地渔民手中采购而来的大海蚌,就是蔡晓川十分青睐的上等鲜材,为了将鲜美的海蚌保存下来,蔡晓川有着自创的独门保鲜方式,那就是将海蚌封存在密不透风的保鲜盒子中,之后将之放在冰箱中进行“冬眠”,海蚌自带的营养物质可以形成自我供给,且不会受到外部空气的侵扰。蔡晓川说,用此保鲜方式,不仅可以延长海蚌的寿命,还能让其在烹煮时依旧保持买来时的“鲜度”。

在烹煮时加入任何的调味料,在蔡晓川看来都是多余的。先让海蚌静置在水中放松,待其慢慢吐出含在硬壳之中的沙土后,蔡晓川便会用最简单的白灼方式对其进行烹调,滤出浸泡时的多余水分,等锅中的水一烧开,将海蚌一一放入锅中小煮,等其“开口”,掐准时间关火捞出,海蚌肉软嫩依旧,自带的甜味也来不及流失,仍“锁”在蚌壳之中。趁热品尝,合着汤汁与蚌肉一起入口,滋味曼妙不可言喻,汤汁的甜度让味蕾一度产生错觉,犹如饮下一口熬煮了数个小时的上等高汤,精神一下得以提振,人也有了胃口大开之感。

葱烧鳗鱼,既可吃到鲜美的河鳗,经由酱料调配的葱也显得格外美味。

同样能让人有大快朵颐冲动的菜品,还有一道“葱烧鳗鱼”。但与烹煮海蚌的白灼方式不同,庄剑峰介绍说,葱烧鳗鱼的味道则较为“浓墨重彩”。烹煮鳗鱼以河鳗为主,宰杀后需放入清水中滤出泥沙味,之后将鳗鱼切断之后还需用盐腌制,以此既让鳗鱼入味,也让去除腥味。在焖烧之前,庄剑峰提醒,还需先将鳗鱼段入油锅油炸一下,再与姜块、葱条、酱油及少许高汤一起焖烧。

经过焖烧的鳗鱼,肉质变得松软绵滑,吸附了酱香味显得尤为顺口,而吸收了鳗鱼的鲜味以及酱香味的葱条,更是这道菜的一大“亮点”,无论是跟鳗鱼一起吃,或是单独配饭食用,都很开胃。

老鸭炖水姜,是一道适宜在夏天食用的闽南食补汤品。

夏日“降火”汤

老鸭炖水姜

“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季的餐桌上少不了姜,也少不了清汤,而用姜炖煮的清汤亦是兼具养生功效的应季补身汤品。

适宜在夏季品食的肉品,鸭肉亦是不二之选,温性的肉质在品尝时不会对身体造成过多负担,而如何烹调,蔡晓川说,亦可把鸭肉与姜一起炖煮。

炎热时节,炖汤的鸭,蔡晓川会选用菜鸭,与之搭配的姜则选用的是水姜,其拥有嫩黄色外皮,且姜上有微微的淡红色,看上去白里透红,颇为水灵。而以清炖的方式将菜鸭与水姜入锅进行慢炖,“逼”出鸭肉与姜中的甜度,开始加入的清水会渐渐变成清新的淡茶色,少了油腻,多一分清爽。

在品尝菜鸭水姜汤时,大多以喝汤为主,因为经过长时间的熬炖,汤水吸收了鸭与姜的精华,形成温润清甜滋味的同时,也颇具营养,在开饭前喝一碗可以开胃,生姜还能驱散体内的风寒,起到补气养身的食疗作用。

来源:泉州网 责任编辑:曾丽芬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