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场馆 > 内容

五店市: 城市深处的原乡呼唤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7-11-30

晋江五店市一角 (张加陛 摄)

喜欢闽南的人,必定会喜欢闽南红砖厝的那一抹绯红,那是闽南传统建筑的底色,也是闽南人赖以自我辨识的原色。背靠古老青阳山的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占地126亩,街巷格局清朗,保留有蔡氏宗祠、庄氏家庙、布政衙、朝北大厝、宛然别墅等140多处具有历史风貌的闽南传统建筑。

记者近日获悉,该街区内如今已复现了古青阳八景中的“雁塔地灵”“阳山苍翠”“樟井圣泉”等景观,并且初步建成了传统文化区、艺术养生区、旅游风情区、都市休闲区四大片区。据信,不久之后这些片区即可闪亮登场,开门迎客。在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交汇的临界点上,五店市鼓足勇气,振衣起舞,它所带来的都市“古厝旋风”,着实令人惊艳。清华大学著名建筑学教授张杰就表示,晋江选择保留和保护五店市街区,就是在守住一座城市的“魂”。

注重文化体验 提升街区品位

五店市的历史源远流长,其街区是晋江城区的发源地。五店市传统街区如今被称为“闽南传统民居建筑博物馆”,它保存有明、清、民国至现代140余座体式各异的闽南传统建筑。时光在此沉淀,文明被牢牢镌刻。

与国内许多传统文化街区不同的是,五店市没有走惯常的“以商业带动文化”的路子,改以文化带动商业,注重文化体验。目前,五店市传统街区已通过合作经营的模式引来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卢思立、国家陶瓷工艺大师苏献忠等名人在此设立艺术展厅;街区还开办“五店市民俗馆”、“晋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晋江古建筑构件展览馆”等,使之成为南音、高甲戏、掌中木偶、南派建筑工艺等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上佳场所;街区中另有庄氏家庙、蔡氏家庙这样的闽南名祠,原住民的民俗活动、祭祖活动常年不断,传统气息浓厚。除此之外,五店市还规划建设室内剧场、露天戏台等公共文化展示设施,以期更大提升街区文化品位。

延续城市风华 缔造精神家园

中国民间古建筑很多,但目前大多数状况堪忧。由于缺乏保护资金,许多古建筑得不到及时的修缮和保护,一些古建筑在风雨飘摇中悄然垮塌、湮灭,还有一些则是在城市大改造中,被直接破坏、拆除。晋江市政府花大力气保护五店市街区内的老建筑,的确有自己的长远考量。五店市街区运营公司负责人表示,在繁弦急管的现代生活中,拥有这样一处秉承闽南传统文化的街区,更有聚合人气,彰显地方文化的作用。五店市为现代都市守住千年文脉,它所吸引来的不仅仅是生活在周边的人,更有那远在千里之外的闽籍华侨华人、离乡游子。今天的五店市,延续了一座城市曾经的万千风华,正被越来越多的闽南人视为“精神家园”。

已有不少华侨特地从海外赶回来参观五店市,不言不语的闽南红砖厝,一旦闯入他们的眼中,足以燃起心中那乡思不变的柴火。菲律宾华侨庄惠俊就是其中一位。当他在参观街区中的柳青新宅时,泪眼婆娑,这座古朴的闽南大厝,是他父亲留下的宅子。“这是福气。老厝留下了,阮(我)的心也永远在这里。”他说。

还有一些祖籍闽南的人,他们不光是来参观五店市,更愿意投资五店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台湾男歌星告诉五店市街区工作人员,他希望能在此地开办一家餐厅,“把家乡熟悉的味道留下来”。而富有台湾特色的回流艺术馆、海印斋、贯一台湾牛肉面馆等,也纷纷表态期望入驻五店市街区。一批离乡的游子,用脚步、用情感在丈量着这片街区,他们在寻找“家”的感觉。

不久前,第十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在泉州举办,包括岭南人、江一涯、柯清淡等在内的几十位东南亚闽籍诗人作家结伴前来五店市访问。在参观完街区后,他们留下了这样的话语:我们是幸运的,在21世纪的街角还能遇见五店市;我们是幸福的,不管在哪漂流,都有原乡温暖的怀抱在等待。

后塘街大井口

五店市闽南文化新街口 晋江城市会客厅

“厝”在泉州方言中除了有“房子”的意思,更有“家”的意思。老厝,承载了泉州古城的历史文化,沉淀了泉州人对家园的眷恋之情,更成为文都泉州在千千万万座城市中独树一帜的标志。

在晋江繁华的闹市中,安静伫立着一处保留众多闽南特色建筑的街区——五店市传统街区。这里是整个晋江的发源地。它位于晋江老城区青阳的核心区,毗邻世纪大道,背靠青梅山,与万达广场相连,拥有蔡氏宗祠、庄氏家庙、石鼓庙及布政衙、蔡妈贤宅、朝北大厝、庄志旭宅、涴然别墅等近百处历史风貌建筑。这些建筑的历史横亘明、清、民国至现代,长达数百年,其中一部分原本就坐落在五店市,还有数十处则是从晋江各地整体搬迁过来的。自2012年4月19日正式动工建设以来,街区始终坚持打造“闽南文化新街口,晋江城市会客厅”的发展定位,充分融合展示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营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市历史文脉记忆。

建筑文化锁住“泉州味道”

作为晋江发源地,如今的五店市已经成为晋江市民的集体记忆。这里有成片的闽南传统古厝、番仔楼、独具南洋风格的连排商铺,还有蔡氏大宗祠、庄氏家庙等大型祠堂建筑,如此多样的建筑风格齐聚一地实属罕见。这里是闽南人家宗族繁衍的所在,青阳地区的庄氏、蔡氏等旺族的家庙都在这里,来往的游人还可以看到闽南宗族春祭、冬祭的原生态场景;这里也承载着浓浓的华侨文化华侨情,众多历史悠久的闽南古厝、番仔楼是他们记忆中的家乡模样,也是他们的精神家园。

五店市街区坚持规划设计高标准和高起点,委托国内古建设计方面的权威单位——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编制《五店市传统街区保留与更新建筑详细规划》、《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更新建筑设计及环境景观设计》、《教委公园、竹树下公园地块提升修建性详细规划》确保街区建筑设计的高水平。截至今年6月,一期项目更新建筑设计图纸45栋已经全部完成,景观设计一期也已经完成,目前正在进行二期设计和二期项目规划方案修改。

坚持保留建筑修缮文物化和地方性,所有保留建筑的修缮方案全部委托闽南地区具有文物保护修缮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按照“完成一批,施工一批”的原则,根据相关招投标程序,委托具有文物保护修缮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保留建筑的修缮。截至2013年12月,一期项目81栋保留建筑全部完成修缮设计。

坚持业态策划与规划设计及施工同步进行,以确保街区功能的完整性。早在2012年初,即委托成功策划了成都宽窄巷项目的北京伟业理念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编制《晋江五店市项目建筑业态定位深化工作》,一期项目合理布局,分为传统文化区、幸福养生区、闽南风情区、都市休闲区,其中传统文化展示占35.35%,文化商业占44.31%,旅游观光占16.45%,自营的公建项目占3.78%,为街区的业态引进提供了科学指导。

五店市:城市深处的原乡呼唤

五店市东南角

宗祠文化联系海内外

在五店市的一条街道上,坐落着两座有名的祠堂——蔡氏家庙和庄氏家庙,这两座祠堂都是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蔡氏自唐代来定居青阳,至今传衍40余代,族裔遍布海内外,人口多达数十万,特别是在台湾的传裔众多,出现了许多企业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庄氏自宋末入居青阳,衍为当地大族,明清两代,族中科举人物颇众,才俊辈出。目前,蔡氏家庙和庄氏家庙在五店市的保护十分周全,每天前来参观两座祠堂的游人络绎不绝。

闽南各姓氏在乡村中所建的祠堂,通常是村中最宏伟壮观的建筑物,蔡氏家庙和庄氏家庙就是很典型的闽南祠堂建筑,特别是庄氏家庙建筑的精美更被称为“盖泉州南门外”。祠堂还是家族历史的载体、传统文化的表征,像蔡氏、庄氏两座祠堂中的匾额,都记录着先人在政治、文化方面的辉煌业绩,作为后人努力的方向。自古以来,闽南人多有“过台湾”、“下南洋”谋生的,出门之日,他们先要辞别祖庙,将日后祭祀祖先的事交托于至亲,然后揣带一包家乡的泥土上路;而游子一旦从海外归来,头一件大事就是往祠堂叩拜答谢祖先。

1989年以来,先后来蔡氏家庙拜谒的台胞已达数十批,其中包括台湾著名富商蔡万霖的弟弟蔡万德、侄子蔡辰阳等人。庄氏家庙每年祭祖,都有闽、粤、台各地族裔,乃至菲律宾等海外族胞前来参加。去年年底,第七届世界庄严宗亲恳亲大会在晋江青阳举行,庄氏家庙作为活动的主会场,6000余名庄严子孙欢聚一堂,畅叙同宗亲谊。

五店市传统街区仍保留着地方的民俗风俗,包括宗祠文化等,是对传统文化的给力传承。这种传承也打开了一个面向四海的窗口,深深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子、游人。它不仅仅是晋江文化的一个窗口,也是泉州面向海内外的一个窗口。

涴然别墅

地方非遗的活性载体

五店市传统街区在推进传统建筑修复工程的同时,还利用古厝设置了展示地方民俗文化的五店市民俗馆以及晋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成为展示南音、高甲戏、掌中木偶等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上佳场所。未来,街区内还会出现更多展示地方文化的场馆。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变成一池活水,体现活态传承的原则,五店市传统街区可以成为晋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性载体”。

南音是流传于闽南的一种民间音乐,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晋江涌现过不少技艺精湛的南音大师,现在晋江市南音协会属下有63个团体、3000余人。据悉,五店市将辟出专门场所展示南音艺术。古厝古曲,相得益彰。

高甲戏来源于明末清初闽南乡村赛会中的“宋江阵”,是闽南流播区域最广、观众最多的剧种之一。五店市传统街区计划在庄氏家庙、蔡氏家庙中间空地建一个露天戏台,在街区西南区建一处室内剧场,作为高甲戏等晋江非遗的表演场地。另外,五店市保护范围内有座石鼓庙,该庙一直保留着演戏酬神的习俗,庙前设有固定戏台,每年演出戏剧150场以上,闽南各地的高甲戏班轮流在此登场。

掌中木偶又称“布袋戏”,以泉腔演唱的泉州掌中木偶被称为南派布袋戏。掌中木偶表演迅捷灵敏,摹形仿意,人偶合一,雅俗共赏,有“东方艺术珍宝”之称。五店市接待外宾时,多次在庄氏家庙中展演掌中木偶戏,效果甚好。

清华大学建筑学教授张杰表示,五店市传统街区的建筑内涵丰富,非遗展示馆、民俗馆和祠堂与晋江市民的生活有机融合,如果能与游客良好互动起来,将形成丰富多彩的独特文化。一方面,地方非遗得到更好的保护;另一方面,非遗项目也会为街区聚拢更多的人气,可谓“双赢”。

多元文化共铸时尚新坐标

保护与发展的矛盾随着城市化的加快而日益尖锐,如何选择一个智慧、科学的方案解决城市发展和传统建筑保护的矛盾,是当前十分棘手的问题。晋江市在五店市传统街区内推行的其实是一种“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并举的模式,在改善五店市传统格局的同时,传承和展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从而激发整个街区的市场活力。

引进和注入文化元素,通过举办“中国作家看晋江”元宵笔会、知名画家走进五店市写生、“名家走进五店市”高端电视访谈节目、书法家五店市写春联等活动,创作五店市题材文艺作品。

引导和打造政策环境,结合《晋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文化创意和创新孵化型产业园区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的出台,制定了对传统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演艺、文化展览、文化股权及文化产品交易、影视拍摄制作、地方名小吃与闽南土特产专营等重点引进业态的优惠扶持政策。此外,对一些在闽南地区较有影响力和典型性的传统文化类企业,以一事一议的工作方式独立优惠招商。

运营公司目前已正式签约商户50家,引进了包括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卢思立、国家陶瓷工艺大师苏珠庄在内的文化艺术类商家入驻,经营类别涉及传统文化展示传播、高端艺术品投资、旅游工艺品销售和主题餐饮等。

五店市传统街区不仅是老晋江人的记忆,还是新晋江人的文化聚集地。作为一个脱胎于传统的文化街区,五店市街区保护更新后,仍保留传统市井风情,并将导入餐饮、休闲娱乐、特色商品零售、以客栈为主的服务行业等丰富业态,成为时尚、文化的新坐标。 这个新坐标,不仅让闽南人感到亲切,还将吸引外地人、辐射台港澳晋江乡亲和东南亚晋江华侨到这里旅游、休闲、寻梦,从而在城市核心区构筑“闽南文化的新街口”、“晋江城市的会客厅”。

来源:泉州网 责任编辑:曾丽芬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