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智库 > 内容

“古泉州(刺桐)史迹”监测平台框架搭建完成 大数据应用为文化遗产保驾护航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7-11-22

列入我市“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的16个遗产点,以其悠久的历史、极高的文物价值等特点,吸引着世人目光。为了对各个遗产点及遗产区、缓冲区实施更好的监测、保护措施,我市引入高科技手段建设遗产监测平台。目前平台框架搭建已经完成,在按照申遗标准对各项功能进行完善后,24小时不间断地为遗产点保驾护航。

记者近日走进“古泉州(刺桐)史迹”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工作人员现场展示了智能化预警信息系统的庐山真面目。

依托“数字泉州”平台服务遗产监测

监测中心可以说是整个监测体系的“神经中枢”:巨大的LED显示屏在工作人员操控下,实时显示各种监测数据与现场监控视频;操作平台上,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分工协作,在各自电脑屏幕前察看遗产点汇总到系统中的数据、图像和影像。

据了解,监测中心的最大特色,是创新性依托“数字泉州”城市综合平台,利用城市管理资源,服务于遗产保护管理。“数字泉州”平台对城市日常运行管理覆盖全面,监测系统可以方便地调取、利用这些城市管理基础数据。

在嵌入“数字泉州”的保护管理现状总图上可以看到,这里以卫星影像图形式,清晰显示着监测设备位置、遗产区、缓冲区范围,所有监测要素在地图上一览无余,只要数字城管发现出现在指定范围内的违建等违法行为,就能及时通知监测中心,由专业人员全程跟踪事件处置,并及时总结评估,为后续事件处置和遗产保护提供参考。

而在日常监测过程中,监测系统能通过数据共享,掌握自然环境数据和台风、暴雨、地震、消防、公安数据,实现应急情况下的快速响应,全方位监测遗产安全。

人工巡查与自动化监测结合

透过安装在各个遗产点的高清摄像头,江水荡漾的洛阳桥,夕阳余晖下的东西塔,九日山人来人往的参观者等影像尽收眼底。工作人员介绍,这套监测系统不仅被高科技“武装到牙齿”,还利用大数据为遗产保护提供全面的数据分析支撑。

监测系统根据我市遗产点特点,分成本体病害、规划与建设活动、安防与日常巡查、自然环境及灾害、旅游及游客管理、保护和展示措施监测等方块,采取人工与自动化监测方式,不仅有遗产点工作人员常态化的日常监测,还有专业团队定期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自动化监测设备则实时监测、汇总遗产点各项关键数据。

大数据体现在监测系统的方方面面。以本体病害监测为例,在操作平台上,有包括沉降、风化、倾斜、位移、裂缝、表面温湿度、室内温湿度、振动、微环境监测等多项监测内容。有的数据看似与遗产点本体关联度不高,其实将它们叠加分析后会发现,这是影响本体保护的重要因素。如开元寺的镇国塔,工作人员对倾斜数据、沉降数据、温度数据三者叠加分析,发现温度与塔体沉降存在正相关关系,把温度作为核心监测指标,一旦指标达到设定的安全阈值,就会产生预警,提醒采取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遗产点现场设有包括沉降、位移、微环境监测等专业监测仪器,共同构成全方位监测保护体系。工作人员提醒市民,在保护文物本体的同时,也要爱护这些守护遗产点安全的精密仪器。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林思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