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 内容

文化自信是实践中的刻骨感受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7-11-16

十九大报告在部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工作时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结合工作,我对此有深切的共鸣,“文化自信”不是简单的理念倡导,而是工作实践中的刻骨感受!

2002年,我出任中国驻南非使馆文化参赞,当时读到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的“国情咨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从遗传基因上说,黑人和白人99.9%是相同的。”黑人和白人的基因几乎一致,那是什么使得他们相差得如此之大?原文化部长、原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先生在《追求与梦想》一书中说,“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名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正是文化,使得白人和黑人截然不同。在《辞海》的定义里,文化是“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专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如此广泛深入地存在于一个民族的物质和精神世界,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自然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文化自信是具体而实在的,绝非是抽象而空洞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资本。在精神层面,当世界许多地区还处于文化蛮荒时代,生活在轴心时代的我们的先人就漫步黄河岸边,思考着“道”与“仁”这类深层次的哲学命题,并给世界留下以《道德经》和《论语》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学说。在几千年中华文化库里,有《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有程朱理学、王阳明心学,还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物质层面上看,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瓷器、丝绸、万里长城、大运河;当代有三峡大坝、珠港澳大桥、航空航天业、高铁、信息时代的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文化自信的资本。

文化自信是开放而包容的,绝非是封闭而排他的。开放、包容,是中华文明从未中断的主要原因之一。任何一个闭关锁国、唯我独尊的朝代都会走向衰败,清朝后期就是个明显的例子。相反,只要海纳百川,社会就迎来大发展、大繁荣。汉唐时代是很好的实例,鲁迅先生在杂文《看镜有感》中说:“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近40年间的巨变更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文化自信是谦虚而低调的,绝非高傲而张扬的。中国人崇尚虚怀若谷、谦虚低调的行事方式,这来源于传统文化,老子讲的大智若愚、大成若缺、大巧若拙,已经渗透进中国人的基因。国家也是如此,因为国家是人民的集合体、是民族的放大。文化自信绝非文化自大、文化傲慢,而是低调自谦的。邓小平同志深谙中华文化,他告诫我们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窃以为,这句话永不过时。

文化自信必须以综合国力做基础,绝非建在空中楼阁之上。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人总体上是窘迫而自卑的,因为文化自信必须建立在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基础之上。离开了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就像数字1,文化软实力就像0,没有1,再多0也派不上用场,有了1,加一个0,就威力无比。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有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理论的。近年来,我国文化界、外交界、学术界等,都在讨论文化软实力,“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关系就如同“毛”和“皮”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林思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