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 内容

新时代影视产业发展肩负重任:用艺术创造美好,满足人心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7-11-15

近日,文化产业领域各行业纷纷以多种形式组织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文化从业者们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开幕会上作的报告充分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这让文化工作者备感振奋、备受鼓舞,同时也更加自信,要更加自觉担负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的新的文化使命。

结合当下中国影视产业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如何在创作、教育以及市场培育等领域促进影视行业向新生活、新时代的前景迈进,成为影视行业研讨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点。11月4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位影视专家学者齐聚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新时代”影视现状与发展研讨会,为当下影视产业在新时代的发展方向把脉。

确立新品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工作,推动文艺工作取得了历史性重大进展。5年来,中国影视产业呈现出了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态势。与会专家一致表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影视行业创新活力、创作活力显著增强,创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影视作品中所体现出的主旋律更加深入人心,呈现形式更为活跃多元,社会感召力、影响力更为广泛;市场空前活跃,规模增长迅速;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完善,行业新力量脱颖而出……同时,专家也指出,当前影视行业仍存在一定不足,诸如市场的跃进和文化内涵的表达尚未平衡,“叫座不叫好”和“叫好不叫座”的现象较普遍,中国影视作品在国际市场上所占份额仍然较低等。

“新时代呼唤银幕新形象。”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赵葆华说,影视艺术创作者要关注自身所处的时代,创作出更多以爱国主义、改革创新为核心,具有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新人物、新形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影视作品过度倚重娱乐狂欢的创作模式,令市场弥漫着过重的世俗品格,导致英雄品格不足。” 赵葆华认为,电影《战狼2》的出现,不仅彰显出了新时代的军人形象,更彰显出新时代的精神气质,这样的主旋律电影应成为今后影视创作的方向之一。此外,他还表示,在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同时,影视创作者还要关注日常状态下的英雄品格,创作出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向上、具有拼搏精神、充满阳光正能量的“平凡英雄”形象。

针对中国电影产业未来的发展,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黄式宪表示,影视创作者需要深刻认识并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步履和时代新课题。“要在现代文明的高度上重塑电影叙事的观念,需要遵循时代的诉求,并大力倡导现实主义精神。”他说。

作品满足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而影视作为人民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食粮和重要的文艺形式,则肩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播使命。

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看来,人民对于影视作品丰富性、品质化的需求和当前影视产业发展之间同样存在不平衡的状况,“让美好生活在影像中得到充分表现,中国影视作品在这方面依然还有许多不足。”周星说。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克对此表示认同,他以当下的类型电影创作为例,指出中国影视作品类型虽然正在走向多样化,但在部分题材表现上仍缺乏成熟作品。“尤其是战争片、科幻片、儿童片、青春片等类型电影,目前在创作上仍缺乏亮眼之作,在讲述故事和人物关系处理方面相对简单。”他说。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钟大丰认为,如何在追求影视作品商业价值的同时,兼顾拓展其新的艺术境界,值得业界更深入的思考。

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并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与会专家一致表示,“文化自信”是影视产业发展的根本前提。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陈旭光表示,坚定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是把文化样式转化为文化建设有机源流的前提,这既包括传统文化、民间文化,也包含平民文化、主流文化等,甚至亚文化、边缘文化等,“所有的文化样式都是不可忽视的,唯有在这样兼容并包的文化资源中,影视创作的题材和类型才会更加丰富。”他说。

周星认为,文化自信意味着影视创作不再是对欧美大片成功经验的一味模仿、生搬硬套,也不是以西方影视的标准去衡量中国作品的水准、以欧美的文化逻辑去塑造中国影视的审美价值,而是凭借中华传统文化和时代文化的特质,打造出优秀的本土作品。今年以来,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和泰国电影《天才枪手》的成功,都为中国本土影视作品生产提供了借鉴。

黄式宪说,近年来,盲目追逐收视率、过分倚重票房、明星至上、原创匮乏等乱象在影视行业频现,这和文化自信的缺失不无关系。“‘作家、艺术家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很久没有人提了,因此,影视创作者不应辜负‘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文化地位和其所承担的时代使命。”他表示,影视从业者需要有一种文化的韧性和定力,与时俱进。

谈到中国影视作品如何走向世界,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峰认为,新时代中国的影视创作首先要拥有大国心态,“让世界去理解中国的文化,并不仅是单纯地强调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还要找到更现代、更通行的表达方式,在传统主流价值和大众时尚趣味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他说。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林思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