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 内容

因应时代发展的戏曲教育政策指南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7-06-08

中国戏曲学院院长  巴  图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财政部四部委联合发文,专门就全国戏曲人才培养做出的国家层面的战略安排,这在新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意见》是全国戏曲教育在新形势下实现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的政策遵循,是戏曲院校全面提升办学质量的政策指南。

《意见》提出优化戏曲专业结构布局和完善戏曲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思路。我国现有约300个剧种,如果都纳入正规的学校教育并不现实,需要相关部门统筹规划。戏曲院校应结合基层戏曲院团的需求,以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数据为基础,以世界级、国家级非遗剧种为重点,坚持抢救和发展“两条腿”走路:一要提高地方戏进入学校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数量,二要重点保证主要戏曲剧种与院校戏曲专业相对应,以优化全国戏曲专业结构布局。良好的戏曲教育生态来自于完善的戏曲人才培养体系。戏曲启蒙教育重在兴趣培养,中专教育重在规范与“刻模子”,大专和高职教育重在职业适用,本科教育在于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在于实践创新和深层次的理论探求。按照《意见》要求,做精戏曲本科、研究生教育,就是要重视表演人才特别是青年拔尖人才的培养,要改革现有的教学体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避免千人一面。戏曲编剧、导演、作曲、舞台设计及各类戏曲管理人才的培养,要结合舞台需求,探索戏曲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以此有效提升院校戏曲研究和创新能力。

《意见》提出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创新戏曲人才培养模式。的确,传统戏曲教育的成功经验在于重视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利用口传心授式的经验体悟传导,在剧目学习中实现戏曲艺术的传承,在舞台演出中检验教学成果,积累经验,“天天听锣鼓,周周见舞台”应当是戏曲教育的常态。《意见》据此提出,可在政府的支持下,发挥戏曲院团育人的重要主体作用,校团共建实践教学基地,鼓励学生参与剧团的彩排、演出,推广“剧目驱动教学”“演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按照强化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思路,戏曲院校应加强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积极探索,包括培养方案、培养过程、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管理方法等,设立戏曲名家或者非遗传承人工作室,把名家传戏活动与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结合起来,鼓励有条件的学生、青年教师拜名家为师,归流归派,为新流派的创建打好基础。

《意见》提出戏曲教育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建设思路,强调要完善戏曲专业和课程质量标准,健全戏曲教育评估体系。戏曲院校的质量标准建设工作要从核心专业和核心课程入手,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课程特别是剧目课和实践课程的安排、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场所保障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关键要素。各院校可以在借鉴现有戏曲院校本科专业和核心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剧种特点和人才培养规格,制定个性化的质量标准,补齐短板,强化特色。全国戏曲院校不能简单照搬普通院校的建设标准,如现有戏曲表演的实践场所和实训基地对于空间、教学设备、基础设施都有专业要求,应该按照《意见》要求,结合戏曲教育的特殊规律和特点,制定适应戏曲发展、有利于拔尖人才涌现的评估指标体系。《意见》决定遴选表扬一批戏曲人才培养基地、示范专业点和优秀教师,对于规范戏曲院校办学、鼓舞戏曲从业人员的士气、提升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戏曲生态环境,必将起到典型示范和价值引领作用,应引起全国戏曲教育同行的高度重视。

《意见》提出统筹解决戏曲院校招生、就业两头难的瓶颈性问题。戏曲选才长期存在空间狭小、生源数量不足的问题,虽然这一情况正得到有效缓解,但根本改善非一日之功。在生源状况无法立即改变的情况下,《意见》提出的文化、教育行政等部门协同,院校与院团协同,编制戏曲人才需求报告,制定戏曲人才培养规划和年度计划,院校在院团建立生源基地,完善优秀生源选拔机制,校团联合培养濒危剧种人才,推进招生考试改革等措施都可以有效缓解招生难题。《意见》要求各院校在做好专业人才培养的同时,还应该大力推进戏曲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涵养戏曲生态环境,培育戏曲观众,为根本上改善戏曲发展环境创造条件。其实,基层院团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在供需双方联合培养、订单培养的同时,戏曲院校还应该引导和鼓励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到基层院团和戏曲事业迫切需要的地方去。正确的就业观念教育应当成为戏曲院校德艺双馨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促进戏曲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关键在于戏曲教育和人才培养,我们坚信随着《意见》的全面落实,戏曲教育的美好前景指日可待。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林思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