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内容

林銮渡: 海权时代的国家符号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7-04-21

泉州这地方有三味:一为风味,二为海味;三为古味。

风味和海味,来过泉州的人大都能自己品味,我要说的是古味。

古味这东西隔着时间差,即使身在数千年历史遗存的现场,如果缺乏深刻的思考,也不一定知道这个遗存的价值,比如泉州石狮的林銮渡。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石狮遗留的具有重要文史价值的古迹很多,前些天前往林銮渡,浅浅地作了些了解,为之震惊。

六胜塔右侧有一条五六米宽的斜着通往小山坡的水泥路,斜坡处的左侧是一座古寺,谓之“东岳古寺”,尽管寺庙金碧辉煌,也不乏古色古香,但在古寺庙遍野的石狮,信仰文化只能是海洋文化的组成部分,重要的是,古寺前是千年古塔——六胜塔,古寺后为千年古渡——林銮渡,由此而构成的宏大气势,才显示了其海洋文化的价值,即使桑海沧田,今天仍改变不了她的辉煌。

翻过古寺后的小山包,有一条宽大的泥沙路,浩大无边的海就在眼前,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岸边正在修补的堤岸,同样显出一种征服的浩大气势,这气势与大海对峙着,勾起你心中关于人与自然的思考。只有此时,您才能体味出海边裔民的生存魄力,此情此景,未见林銮渡,思绪已走得很远了。

与闽南民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闽南的公共建筑。闽南的公共建筑总带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宏大气势,端显出集体主义的力量来。闽南人爱拼敢赢的特性,可以从中找到某种逻辑联系。站在历史的角度看,闽南人有一种因海洋风险带来的危机意识,安全、吉祥,成了他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最奢侈的追求,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生存目的显得深邃而悠远,于是,就有了开拓性的海上贸易,跨出了陆权主义国家数千年来不敢轻易迈出的第一步——海上丝绸之路。

此时,我们再回到林銮渡,就知道这个一千多年前的历史现场的意义了。

如果把林銮渡与六胜塔、再借亭等文化古存割裂开来,林銮渡确实不大,她只是一条由三四米长的青石条铺就的数百米长海堤,背后有各式民居,堤外是波涛微茫的大海,远处的泉州湾跨海大桥如卧龙待飞。然而,林銮渡不只是泉州的林銮渡,她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是一个国际性的港口,渡口下的海水连接着印尼、泰国、斯里兰卡、索马里等“海丝”之路上的沿线国家,是中国之于世界、世界之于中国的媒介。

记得王蒙的一本书,开篇谈到中国历来对海洋不重视的事实。站在政治的角度,王蒙的话并无过错。我国以陆权主义建立起来的文明秩序,最终遭到海权主义的打击和敲诈,在历代交出沉重学费以后得到了反省;但站在历史的高度,王蒙显然忽略了林銮渡的开拓性价值。假如从唐宋时期就听见了林銮渡的呼唤,这样的历史耻辱就会避免。因此,林銮渡不只限于贸易范畴,她与永宁卫联系了起来,为我国进入海权时代发出了最早的邀请,奠定了我国海权时代文化上而不是技术上的基础,其背后是纵深的国家经济、资源等战略诉求,凝固成了一个立体的国家符号。

人与文化的感情不只是用来怀念的,她还有价值。在林銮渡面前,无论您是富翁还是穷人、学者抑或庶民,都是一个懵懂的孩子。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林思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