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智库 > 内容

深圳光明新区:阔步前行,建设文化小康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7-03-23

光明新区文化惠民演出《年年有余》

国际网球元老巡回赛比赛现场

光明新区2017迎春书画摄影联展现场

阅读起跑线活动走进光明新区实验小学,儿童文学作家陈诗哥“播撒儿童文学的种子”。

光明新区名家书法进校园,普及全民艺术教育。

“光明梦想秀”新区群众才艺大赛优秀节目巡演现场

光明读书会·创意手工坊活动现场

光明新区文化艺术中心效果图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是深圳市光明新区全面提升“绿色新城”城市品质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光明新区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挖掘新区文化体育资源,进一步加快示范性文体阵地建设,保护、开发历史人文资源,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现了全区文化体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为讲好光明故事、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小康作出了积极贡献。

加强交流互鉴

提高文化质量

“光明新区地处深圳西北部,是特区一体化之前的关外之地,文化建设基础相对薄弱。”深圳市光明新区文体教育局文化艺术科科长武玉蕾说,为解决这一“先天不足”,只有加强交流互鉴,才能引来文化的源头活水,为文化发展与弘扬提供优良的环境。

近年来,深圳市光明新区积极组织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并在交流中引进优质文化资源,加强自身文化建设。2016年,光明新区组织了“相聚光明全国文学创作笔会”“高层次艺术培训系列讲座”,引进“到人民中去”深圳市书法临帖展(光明巡展),与深圳市摄影家协会签订“深圳市光明新区文化历史影像资料库建设”的战略发展协议,并邀请业内专家开展“摄影家走进光明”活动……一大批文学艺术家因此走进光明新区,为新区文化事业增光添彩。

除了“引进来”,光明新区还积极推动文化对外交流,鼓励本地艺术家不囿于本市、本省,积极走出去,推广文化、拓宽视野、创作精品,颇具代表性的如光明新区文艺家走进黔西采风创作交流活动和光明新区作家协会策划的“后花园诗丛”活动等。深入生活创作的文艺精品频现,新区文化馆与新区舞蹈家协会创作的舞蹈《添丁祀》《旅途》分别荣获“广东省第五届岭南舞蹈大赛”非职业组创作银奖和表演铜奖;新区作家协会主席远人诗集作品《你交给我一个远方》荣获2016年广东有为文学奖、第二届“桂城杯”诗歌奖金奖……

为鼓励创作,同时为本地文艺人才提供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光明新区与《宝安日报》合作推出《新城文艺》专版,每周一整版刊登新区摄影家协会、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作家协会成员的优秀作品。新区还推出了当代中国生态文学读本(丛书)出版工程,该出版工程结合光明新区绿色新城的发展理念面向全国征稿、发行、寄赠,以季度为周期出版,展示中国生态文学的最新创作与发展成果。2016年,该丛书公开出版4期,共刊发62位作者的72篇作品。

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培育品牌文体项目

“这里未来将是新区的文化地标。”光明新区文体教育局副局长包小红指着规划图上光明凤凰城的位置说,这里正在建设的是光明新区文化艺术中心,总建筑面积预计达14.6万平方米,将于2019年建成并向市民开放。该文化艺术中心建成后将成为光明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阵地,承担辖区重大文化活动的开展及日常公益演出、培训、展览等活动的举办需求。除此之外,光明新区正在重点筹建深圳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光明新区综合体育中心)、田寮文体中心等基础建设项目,以全面夯实辖区文体设施网建设,保障群众文体活动有足够的空间。

光明新区成立后,还没有区一级文化场馆,新区图书馆、文化馆均由街道办事处级场馆改建而成。硬件条件的限制并没有成为光明新区开展基层文化活动的“拦路虎”,反而激发了新区文化工作者的工作热情。

2016年,光明新区从保障市民充分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权益、打造优质文化服务产品出发,植根于本土文体事业,瞄准群众需求,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共计4000余场,参与群众近70万人次。其中,光明新区图书馆开展的“书香光明”计划致力于全民阅读推广,通过举办亲子阅读大眼睛阅读绘、光明大讲堂、光明读书会、阅读起跑线、阅读推广人下基层、共读半小时、挑战图书馆、视频讲座等项目,2016年全年共举办各类活动552场次,累计服务近10万人次。此外,第二届粤剧艺术周七进基层,服务上万群众;街头艺术展演秀异彩纷呈、“小草音乐节”唱响6个不眠夜;“光明梦想秀”第三届群众才艺大赛共开展7场,吸引129组选手参赛,现场观看群众达7000余人次;“千场公益电影万人享”在26个社区、企业播放公益电影逾1700场,惠及群众近30万人次;共举办公益文化培训班1200余堂,服务群众约4.8万人次。

此外,光明新区组织了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多个项目教练进社区活动以及各类公益培训,举办了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全民健身嘉年华,承办了“谁是小棋王”2016年广东省第四届棋类特色学校四棋联赛等赛事,真正做到了“周周有赛事、月月有培训”。

基层文体活动的火热开展是光明新区的常态,品牌文体项目的精心培育是光明新区打造高品质文化城区的重要举措。2016年10月23日,光明新区成功举办了国际网球联合会国际网球元老巡回赛,吸引来自全世界21个国家和地区的252位选手参赛。活动增设与群众互动性强的网球嘉年华环节,并组织外教深入学校开设网球交流课程。

“以后每年都有吗?”“希望以后在家门口经常看到这样高级别的文体赛事。”“这么专业的交流课程如能形成常态就更好了。”在参加完国际网球元老巡回赛系列活动后,辖区民众表达出对这项品牌文体活动的喜爱和支持。

品牌文化活动是一个城市或区域的文化名片与文化象征。为促进辖区文化产业发展,光明新区还引进了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通过该活动的举办,集聚产业创新资源,激发新区创新活力,引进创新人才。

保护文化遗产

寻找光明记忆

光明新区积极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坚持对文物工作要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要实现对辖区文物的保护、开发,首先要摸清家底。为梳理出一套历史文化台账,宣传推动辖区文艺事业发展,光明新区文体教育局就辖区的文物保护、开发和利用推出了文物资源数据库建设、寻找光明记忆等一系列创新举措。

2016年,光明新区启动了东宝中学祠堂修缮工作和公明墟专项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积极推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陈仙姑的故事”和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玉律舞麒麟”保护传承工作。

在寻找“光明记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走访辖区内各个社区及老村落,以老村落、古建筑、传统风俗、老农场、传统美食等为线索,进行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记载与留存。据统计,2016年开展寻访活动36次,采访口述者78人次,收集整理文字、图片、影像资料600件,“光明记忆”专藏文库51件、光明深圳文艺家文库70件;项目小组在报纸发表“寻找光明记忆”专版文字37期,共7.4万余字;组织开展了“光明记忆”特色寻访活动“端午节——光明农场越南归侨饮食民俗”“光明记忆里的中秋——公明本地的饮食民俗”等特色寻访活动,吸引来自深圳各区150余人参加。2016年5月,深圳新闻网《寻找光明记忆》栏目在 “广东省第四届网络文化精品推广”中获评品牌栏目奖(娱乐休闲类)。

相关寻访成果还在深圳图书馆、光明图书馆、新区管委会以及新区辖区内9个社区开展“寻找光明记忆寻根村落展”“木石砖瓦里的光明——‘寻找光明记忆’之古旧建筑展”“舌尖上的光明——光明记忆风俗美食展”等活动,同时设计制作“寻找光明记忆——寻根村落篇”等4种书画册,广泛发放群众,并与光明新区电视台合作拍摄了《光明记忆口述历史纪录片》,在保护宣传文物的同时提高了辖区居民对光明历史以及身边文物的认知。

改革创新

助推光明文化奔小康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光明新区在公共文体事业的发展中不断探索新思维、新观念、新业态、新体制,逐渐形成了一条符合自身条件的文化光明之路。

为提升群众享受文体服务的便利性,光明新区整合现有文体场馆资源,与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联合推出了惠民一卡通(文体通),实现“一卡在手,生活无忧”的文体消费服务。据介绍,惠民一卡通(文体通)通过消费折扣、积分返利等方式吸引市民参与公共文化体育活动。持卡市民可以享受消费折扣,通过参与阅读(免费)和文体志愿服务、公益文化活动获得积分,所得积分可以用于文体消费。文化、体育义工为新区文化体育活动提供志愿服务时,每次服务都能获得相应积分,这些积分可以兑换文体场馆的有偿服务。这大大吸引了市民积极加入文化、体育志愿服务队伍。据统计,目前已累计发卡25.8万余张。

光明新区文体教育局局长郭峰表示,一卡通切实起到了惠民、吸引群众参加文体活动的功效,便于光明新区整合文体资源、搭建优惠服务平台,更将市场化与公益性结合,体现了光明新区惠民服务创新务实的工作精神。

为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通过科技手段实现文体服务的全面覆盖,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普惠性、均等性提供新的抓手。光明新区积极借助“互联网+”技术,研发并推出“光明文体通”公众服务平台,借助网络力量,迅速、广泛地传播文体信息,宣传文体法规政策,预报文体活动讯息,公布文体场馆信息,集成查询、预订功能,实现文体信息瞬间通达,方便市民全面了解新区文体动态,参与文体活动。该平台2016年上线后,累计发布信息近300条,吸引粉丝近3000。

文化部等五部门日前出台了《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具备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建立起上下联通、服务优质、有效覆盖的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光明新区对此项工作早部署、早行动。在2012年成立后,光明新区图书馆便着手图书馆总分馆制的探索,区馆与已有街道、社区图书馆进行对接,实现图书的通借通还,在业务指导、人员培训及活动举办等方面形成了共建互补模式。同时,新区图书馆根据辖区民众需求,积极开设分馆,满足辖区群众的图书借阅需求。2016年,合水口、西田、新羌等社区图书馆加入总分馆制统一服务平台,新设的“伯尼钟表基地特色馆”及“爱湾分馆”也纳入了总分馆体系。目前,光明新区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已全面纳入区馆社会化人员统筹管理,在人员招聘、管理、财务、图书配送等方面均由总馆统一安排,基本实现了图书馆总分馆制体系建设。

一系列的创新举措,推动了光明新区文体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从关键点的资源撬动到全方位的整体提升,光明新区走了10年。也正是这10年的发展,让光明新区文体建设工作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全面实现文化小康,深圳光明新区正阔步前行!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林思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