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 内容

坚守工匠精神 做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7-01-03

为帮助中小企业管理者拓展发展思路,16日,在福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下,福建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联合泉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举办2016年福建企业管理经验分享活动泉州行之创新发展活动,针对中小企业在面临成本增高、产能过剩、市场价格不高等诸多挑战,多位泉州本土优秀企业家各抒己见,共同探讨企业自身的转型发展之路。

跟随需求

在企业研发生产上加减乘除

“创新的原动力来自市场和客户需求,企业要根据这两者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做加减乘除。”福建泉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德国策尼特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傅炳煌坦言,作为老牌的制砖机械及混凝土生产设备研发、制造和销售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为了引进国际尖端技术,企业决定以资金换时间,通过国际并购的方式获得国外先进企业的核心技术。

为此,2014年7月,泉工股份收购了德国具有60多年历史的策尼特公司;2016年4月,该公司进一步加快多元化步伐,收购了奥地利莱尔集团旗下模具制造有限公司,使公司的模具设计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傅炳煌透露,德国人的工匠精神尤其令人钦佩,所谓“术业有专攻”,德国人一旦选定一个行业,就一门心思扎根下去,心无旁骛,在一个细分产品上不断积累优势,对于每一件产品甚至每个产品的一个小部件都追求极致,成为各自领域的“隐形冠军”,也成为德国工业“工匠精神”的最佳注脚。“即使拥有相同的图纸,不同技术人员生产出来的产品品质也不尽相同。我们做过测试,我们根据德国人提供的图纸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德国人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品质就大不相同,因此前者制造出来的设备售价80万元,而后者售价可以高达800万元。为了提高技术水平,我们会定期派出技术人员到德国去考察、学习。”

“传统纺织行业是一个千人线万人纱的典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了提升企业生产效率,龙峰也在不断进行技术上的创新。”龙峰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卫巍介绍,2014年,公司向日本一家设备企业一次性打包采购4个亿的设备,并根据企业自身工艺标准要求提出了48项设备技术改造计划,要求在采购的通用设备上进行个性化改造;同时,引进高端机器人配置并且持续对设备技术进行完善更新,在一个生产环节中,车间工作人员从150人降低至10人,效率提升上也由最初40%到73%再到95%。

注入激励机制

发动企业全员创新

卫巍认为,企业创新是一点一滴的改变,在点滴的改善中把知识管理储存起来,日积月累就会实现爆发性增长。

那么如何实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式的创新呢?“企业要挖掘、调动员工的意识和观念,把全员创新思路激发出来,企业才有创造力。”卫巍说,比如,传统的羽绒服是通过车缝线固定羽绒,这一工作量占到整件羽绒服生产工作量的70%,于是有员工突发奇想提出,是否可以将羽绒服织成双层面料代替车缝线;另一位员工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是否可以将可穿戴设备植入羽绒服当中。“我们将员工这一系列的创意思维付诸实施,激发出的企业价值相当巨大。”

阿米巴商学院院长李伟对此表示认同,同时他分析,发动全员改善,需要企业相应的管理机制来承载。如何让全员能够跟随企业来创新,要与利益相关联,并且在利益的施与和兑现上,要考量创新带来改变是现下还是未来,创新能够带来多少利润等等,然后再行利益分配。

“我们成立了提案改善委员会,建立表单系统,分为生产类别、工艺类别、物流类别、管理类别,并具备相对应的标准。”卫巍透露,员工针对某一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办法,公司根据改善效益按季度返还5%至30%给员工。同时,公司还设置了年度优秀改善提案奖励,改善效益个体在5万元以上,团队在200万元以上即可参评年度优秀改善提案。“今年以来,截至10月份,通过员工点滴创新,企业节省资金成本达1744万元。”

傅炳煌坦言,泉工股份在激励考核机制上,除去税收,对产生的效益按50%分成。在公司架构上,采用合伙人制,既有参股的,也有一次性买卖。通过参股激发员工主人翁意识和创新创意的活力。

“2011年是纺织服装行业的拐点,以美特斯邦威爆发出的库存危机为起点,持续至2015年,国内纺织服装行业陷入关店潮。与此相对的是,国际品牌大举进军中国,比如H&M、ZARA等品牌在中国频繁开店。原因何在?”龙峰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卫巍分析,国内众多纺织服装产品在设计创新上缺失,产品单一。有数据显示,2007年,人均服装消费水平为406元,而到了2015年,人均消费水平已达到1672元。“因此,服装行业市场空间仍然很大,但企业要在创新、研发等方面做文章,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林思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