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智库 > 内容

博山:104个民间剧团带活群众文化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6-07-07

近来,淄博市博山区原山京剧社负责人徐其国十分忙碌。“我们剧社刚刚完成在区文化宫的演出,现正着手运作一部以驻村‘第一书记’为原型的新作品,这个月还有几场到镇、村的演出任务。”

参加城市“周末大舞台”,到广场、农村送戏……在博山,活跃着一批像原山京剧社这样的民间剧团,他们以各式各样的节目,“闹热”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丰富。但本地专业团队匮乏成为一个制约。”博山区文化出版局局长尹玉刚介绍,2016年初,区统计上报的民间剧团104个,盘活这个数量庞大的民间队伍,成为基层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头戏”。

为104个民间剧团“评星定级”是当地整合民间剧团资源的首选。“评星定级不是根据上报材料和演出场次简单地分出A、B、C,在定级之前,我们先进行民间剧团调演,集中两个月时间在区文化馆排练厅看节目、提出指导意见,这样做不仅整体水平一目了然,也能促使各剧团之间你追我赶。”尹玉刚介绍,通过统一评星定级,2016年度博山区评出一级演出团队20支、二级演出团队36支、三星级演出团队48支,不同等级的剧团在演出时都参照每场补贴500元的标准,但在演出场地选择及演出场次分配上优先考虑一级团队。

“原先大家都以玩票为主,结构比较松散,评星定级后,有了更高的责任感,有那么多人作比较,谁都不想落后。”徐其国如是评价现今剧团的状态。通过各民间剧团责任意识及演出积极性的提升,博山区不仅实现了城区每周五“周末大舞台”场场有节目、周周报精彩,据统计,6月以来,104个民间剧团还主动组织、编排了大量以宣传精准扶贫、文化惠民政策为主要内容的文艺节目,在各镇村集中演出了逾500场。

通过民间剧团的带动,群众的参与热情也得到激发。

博山区源泉镇岱北村的戏台就建在村口,是村里花了近10万元修建而成的。“我们经常邀请区里的民间剧团来我们村演出,要是有重大节日,还会请他们帮着联系省市剧团。附近的村民也来我们这看戏,要是戏班特别有名,观众会超过千人。”岱北村的书记徐茂孝热衷于推广乡村文化活动,每次演出前几天,都会将消息提早广播出去。

山头街道乐疃村是博山远近闻名的幸福村,先后获得国家“美丽山村”“省级卫生村”“省级生态文明乡村”等称号。在孙启帅等村领导的带动下,该村不仅完成了文化大院、文化广场等的建设,还成功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博山褡腔小剧种,并在村里举办了乐疃文化艺术节,涵盖歌舞、戏曲、器乐专场及摄影邀请展、廉政绘画展等多项文艺活动。

一系列专业培训保障了民间剧团的活力。博山区文化馆馆长陈青云介绍,除为民间剧团免费提供学习场地外,该馆目前还开设了3个层面的业务培训,一个是全年不间断的“文化周课堂”,每周三开课一天,每月更换一个艺术门类,所有感兴趣的剧团成员都可免费参加,可以学习有关声乐、舞蹈、戏曲及灯光音响使用、演出组织策划等一系列内容;另外,若有民间剧团编排节目需要业务指导,文化馆工作人员可“一对一”跟进;而针对该区10个镇办文化站的文艺活动需求,该馆也定期进行业务帮扶。

“我们团队成立至今15年了,有相对固定的演员,有作曲、配乐、演奏方面的实力,在演出一些经典作品的同时,更希望创作一些能够代表自己乐团的作品。”博山区民族乐团负责人于绍敏坦言,被评定为一级剧团后,通过参加一些高水平的演出活动和业务人员的辅导实训,团队成员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他还建议政府在演出补贴之外设立一部分专门经费,用于对优秀节目创作的扶持与奖励,更大程度地鼓舞干劲。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林思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