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智库 > 内容

成都青羊: 五措并举推动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6-04-27

“咚咚呛,咚咚咚呛呛……”4月19日一大早,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康庄社区广场上热闹非凡,由康庄90多名“新市民”组成的文翁震天鼓艺术团正在这里排练。康庄作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和全省功能设施最齐全、文化主题最鲜明的新型社区,在实现公共文化标准化建设的同时,以供给侧改革为着力点,在个性化服务方面大做文章,推动了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为“新市民”构筑了一方心灵的家园。

其实,康庄只是青羊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青羊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以标准化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两项试点”工作为着力点,聚焦“城市化”“老龄化”两大社会问题,瞄准公共文化服务存在“供需错配”“群众参与度低”等问题,着力在服务理念、制度建设、运营模式、服务方式和服务网络等方面寻求突破,致力于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坚持三个转变

树立公共文化服务新理念

为切实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青羊区推动文化行政部门的观念从办文化向管文化、从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在资金方面以“保基本促提升”为原则,以购买服务、原创补贴、以奖代补和项目征集等方式,吸引社会力量进入文化服务领域,培育和扶持了10余家社会组织,使文化服务主体更加多元化。成都市摄影师协会开展“影留记忆”系列纪念照拍摄项目,弥补了文化行政机构缺乏专业人才的空白。在少城辖区,微笑生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把“银龄空间”开到了老年人的家门口,为2万多老年人提供了精准的公共文化服务,实现了“老有所乐”,营造了和谐温馨的生活氛围。

创建“1+3+1”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平衡

将“坚持按需供给”作为基本原则,从制度层面要求避免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一厢情愿,从群众需求出发,以群众公共文化需求侧去指导供给侧的改革,从而达到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平衡。制定科学规范的涉及区文化馆、图书馆、街道(社区)综合文化活动(服务)中心、文化类社会组织的“3+1”公共文化服务标准,配套制定了“3+1”考核办法和细化考核规则,从群众需求出发,把群众喜欢不喜欢、认可不认可作为衡量和评价公共文化服务的一把重要的尺子。同时,“1+3+1”机制将成为制定青羊区公共文化“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依据和重要保障。

践行“丙模式”开拓文化繁荣发展新天地

以“两项试点”为契机,推行“政府主导、部门指导、街道监管、社区当家、市民做主、社会力量参与共建共享”的街道、社区文化运作的“丙模式”,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在资源整合、群众需求、社会监督和全民共享上的良性循环。比如,社区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妈妈家”,作为社区女性的创业孵化和社区民意的收集、反馈、化解平台,培养了社区居民邻里包容互助的精神。宽巷子社区美术馆作为西南片区第一所社区美术馆,多次成功举办了包括美术、书法、摄影、插花等艺术形式的展览,提升了社区文化建设水平,为创新社区文化事业做出了新探索。

推动互联互通实现公共文化惠及民生

秉承“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只要所在,必有所为”的理念,在保持原有行政体制和自身特色的基础上,突破行政管辖壁垒和条块分割的限制,充分整合省、市、区、街道和社区各类公共文化资源,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五级网络体系的互联互通。打破部门体制局限,形成资源共享优势,将分散在文化、科技、体育、教育、工青妇等部门的公共文化资源通过协调机构有效整合,形成合力,实现公共文化资源效益的最大化。青羊区图书馆通过整合各级各类图书馆10个,创新开展“十百千阅读推广”活动,培育了百名阅读推广人,开展了千场多元化阅读推广活动,促进了书香社会的建设。

推行“三单工作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

通过问需于民,梳理需求“清单”;通过问计于民,提供公共服务“菜单”;通过问效于民,收集分析工作“成绩单”,修正充实公共服务供给计划。引入“互联网+”的模式,利用“青羊文体旅”微信公众平台,搭建起政府和群众双向沟通平台,宣传服务项目。针对问题清单中反映的问题,全面实施“三化两延伸”贴心服务(活动形式多样化、免费培训常态化、展演安排错时化;延长服务时间、延伸服务地点)。青羊区通过精准发力,开展了“多彩文化惠民行动”,为全区2800户低保户发放公益电影进影院、公益文艺培训、全民阅读等文化惠民卡,逐步培育群众良好的文化消费习惯。供给侧改革较大地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文化活动参与度、满意度大幅度提高,青羊区也因此荣获“2015年成都市公共文化先进单位”“2015年成都市‘走基层’文化惠民活动先进单位”等多项殊荣。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林思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