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智库 > 内容

镇江以“1+X”模式推进基层阵地建设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6-03-04

文化部于2014年下半年启动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工作,确定了10个国家级试点地区。作为试点之一的江苏省镇江市按照文化部的部署要求,大胆创新,灵活运作,通过推行“1+X”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

“1”即“规定动作”,“X”为“自选动作”,“1+X”就是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突出亮点和特色,创新“自选动作”,更好地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截至2015年底,镇江市已有681个村(社区)按照“1+X”模式完成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占比85%。2015年10月,镇江市在全国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今年1月,镇江市的“1+X”模式入选“2015年度江苏省文化系统十件大事”。

明确规定动作,提出“两步走”

自入选试点地区以来,镇江市委、市政府便将试点工作纳入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及城乡发展规划、为民办实事工程、政府目标考核,其经费也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确保了试点工作落地生根。同时,镇江市委、市政府又下发了试点工作方案,制定印发了相关的建设规划,提出了“到2015年全市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80%,2016年覆盖率达100%”的建设目标。

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镇江市制定了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设施建设标准、管理运行标准和服务供给标准,积极申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省级地方标准,明确提出了设立“7室1站2超市”等22项中心建设的“规定动作”,为建设提供刚性保障。

在推进的过程中,镇江市又提出了“两步走”方案。第一步即按照“试点先行”的原则,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为此,镇江市选择了68个基础条件好、工作积极性高的村(社区)先行开展试点工作,树立典型的同时积累经验,助力建设工作全面推开。截止到2015年7月底,镇江市68个示范点已经全部达到建设标准并投入运营,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635.5万元。

示范点建设完成后,镇江市走出了建设工作的第二步——及时召开现场推进会,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专家指导等形式,充分发挥示范点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全市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盘活存量,综合利用

在“两步走”的基础上,镇江市政府定期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及时了解掌握全市推进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相关问题。在建设初期就成立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部门联络员工作小组等,分别负责试点工作的综合协调和具体推进,建立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宣传文化部门牵头实施,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紧密联动”的工作机制。不仅如此,镇江市文广新局会同市民政局等部门每季度组织两次现场联合办公,指导各中心按标准进行功能设计、布局规划、提供服务和开展活动,形成了合力推进、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的良好局面。

在财政收入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镇江在建设工作启动之初,就确定了“整合资源、盘活存量、综合利用”的工作思路。据统计,在目前已建成的681个文化服务中心中,镇江对原有不达标的基础设施进行改扩建或者资产置换的占到了80%,新建的占20%,这一工作思路和建设方式较好地解决了基层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此外,镇江市政府还设立了专项资金,评选表彰2015年度“镇江市十佳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20个“优秀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对验收达标的示范点和功能发挥出色的中心进行奖补,已发放奖补经费300多万元。镇江市文广新局文艺处处长薛玉龙说,在中心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各地在建设过程中虽然注重引入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但社会力量参与服务的氛围仍不够浓厚,还需要继续动员和加强。

形成特色,一地一品

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镇江市各地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工作载体和方法,创造性地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做法。如扬中市在建设过程中增设群众工作室,润州区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引入了“新市民大讲堂”,等等。这些探索和实践经验,具有很好的推广性和可操作性。与此同时,基层各村(社区)还按照“建得好、管得住、用得上”的原则,通过发掘本地的民间文化资源,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深受群众欢迎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如京口区古城社区的网络广播、润州区迎江路社区的“街巷剧场”等,实现了“一地一品、一村一特色”,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除向群众提供文艺演出、读书看报、广播影视等基本公共服务外,还要做好党员教育、科学普及、就业社保、养老助残等公共服务。薛玉龙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升中心服务效能,让服务中心成为为基层减负、为居民提供多样化服务的加油站。”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林思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