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智库 > 内容

淄博:集聚资源为文化名城建设添柴续火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5-11-11

经济基础雄厚、文化氛围浓郁、名胜古迹众多、城市包容开放,是国内外众多文化名城的标志属性。地处鲁中的山东省淄博市,坐拥齐文化、聊斋文化、陶琉文化等丰厚的资源及名胜,有着文化名城建设的先决条件。近年来,面对城市发展中的转型机遇,当地坚守历史底色与发扬时代特色并举,以打造“鲜明地域特色、鲜活城市形象、鲜亮文化品牌”为目标,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名城规划、发展之路。

深挖传统承继历史底色

口小如豆、坯身朴拙的陶工艺品,光滑朗润、翠色欲滴的鲁青瓷瓶,岁月风蚀但仍形制可辨的古老窑址……置身淄博中国陶瓷博物馆展厅,展品和它背后的故事让人流连。这个占地4000余平方米的博物馆,汇集了江西景德镇、江苏宜兴等著名瓷窑的珍品,既提供了研究陶瓷技艺的丰富实物,又是一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10月31日上午,高青县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李子佳半蹲在一件青釉莲花尊前,用歪歪扭扭的字迹记下了展品信息。“学校每学期组织学生来三四次,参观之后,希望他们写下感想。”带队老师王立晴说,让孩子们了解陶瓷的发展历史,也就感知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在淄博,类似的挖掘传统内涵、梳理历史流脉的展览还有很多,占地445.7亩的齐文化博物馆群,便是临淄展示与传承齐文化的“大手笔”。作为该博物馆群的一部分,足球博物馆中既有“球不离足”的古代蹴鞠模拟,还有不同朝代比赛规制的实物演示,也有融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室外球场,为观众形象、立体地展示了从蹴鞠起源到当代足球发展的演变。淄博市临淄区文化新闻出版局局长毕国鹏介绍,在博物馆群中,像齐文化博物馆、民间博物馆聚落等,立足非遗或风土人情保护等角度,活态展示了齐文化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的包容、开放特质。

“淄博目前有国家级文保单位18处、省级文保单位105处,国家级非遗项目13项、省级非遗项目35项,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大市。”淄博市文广新局党委书记周茂松表示,文化积淀成就了地域特色,也提升了城市形象,让历史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承传下来,使百姓由衷热爱,是文化名城建设的第一步。

融合发展应对转型难题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传统深厚是优势,但如何利用这一优势推进城市创新发展,成为一道需要破解的难题。近年来,淄博以跨界融合和产业化发展应对转型中的困惑,为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助力。

11月1日,在周村古商城“瑞蚨祥”匾额前,游客秦玉川听讲解员讲述瑞蚨祥为新中国生产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历史和掌柜孟洛川大商无算的经营之道,频频点头说:“鲁商的故事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在瑞蚨祥、大染坊等展现鲁商历史的门店广受追捧外,现场演示、体验技艺成果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周村烧饼传统手工技艺更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大家看了制作过程,都觉得买着放心。”游客李云双手提着采购的周村烧饼,连说“还是这里的最正宗”。

传统商业文化展示、民俗与非遗项目、庞大的古建筑文化群,构成了周村古商城完善的历史文化街区产品体系。同时,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在促进文化传承、传播之外,也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据淄博市周村区文化新闻出版局局长丁秀霞介绍,至今,周村古商城先后获得“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原生态影视拍摄基地”等多项荣誉,已签约旅行社4000余家。

修建聊斋民俗风情园,打造“北方瓷都”“中国琉璃之乡”,扶持“诺宝丝邦”“鲁梅”等丝绸品牌……得益于不同领域的跨界发展,聊斋文化产业、陶琉文化产业、丝绸文化产业等一个个产业项目也相继走入人们的视野。

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位于淄博高新区的民营上市公司——山东世纪天鸿书业,20年前还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谈及企业的“蜕变”历程,董事长任志鸿有一本“生意经”——单一的发展模式必须突破。秉持这一理念,短短10余年间,该公司从图书发行扩展到教育信息化等领域,并融合了民营、直营、电子商务等不同销售渠道,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在齐文化博物馆群,像齐国文字博物馆、世界钱币博物馆等民间馆,大量的陶器、封泥、印章、瓦当等实物,或出自民间收藏,或由民间筹资展览,也是社会化参与的成果。

“盘活和利用社会资源,既能吸纳资本、人才,又促进了经济增长、提升了服务效能。”周茂松表示,吸引众多参与力量、实现不同资源优势互补,是激发社会活力进行文化建设的有效之举。

惠民理念引领文化建设

“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10月31日傍晚,周村古商城的挚友京剧团在矫玉福等的带领下早早操练了起来.作为自发的票友活动,矫玉福将附近东塘、李家等地的戏迷都吸纳进来,通过《四郎探母》、《武家坡》等戏码,把剧团打造成古商城中的“文化一景”。丁秀霞介绍,为落实全市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周村区重点扶持了挚友京剧团,还将其纳入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范畴。“平时唱戏自己图乐,政府给予资助后,我们身上有了份儿沉甸甸的责任。”矫玉福说。

走访淄博的文化场馆或活动现场,随处可见这种朴素的惠民理念,“互联网+科技”体验便是一个鲜活例证。无论中国陶瓷博物馆中以三维手段呈现的制陶工艺,还是足球博物馆中,将参观者幻化为“球员”的光影传送,抑或是公共图书馆、博物馆里资源的“云”服务,均让市民切身感觉到文化就在身边,也让“群众15分钟文化生活圈”成为现实。

“建设文化名城,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口号,它的落脚点在于提升城市的发展品位和知名度,最终又以提升百姓满意度和居民文明素质为旨归。”周茂松坦言,淄博文化名城建设不争一朝一夕,关键在于积蓄驱动城市发展的长效力量。

据介绍,在打通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同时,下一步,淄博还将完善文化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宣传推介当地的陶瓷艺术、琉璃艺术大师,培养、挖掘储备力量和稀缺人才,为文化名城建设助力。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徐毓昭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