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内容

艺术大咖秀 梨园天后打头阵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5-08-05

献礼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海峡都市报今起推出“学艺亚洲 逐梦海丝”特别策划之“海都艺术大讲坛”

曾静萍,中国梅花奖两度获得者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开栏的话】

说起泉州艺术名片都有啥?南戏、南音、南派工艺、南建筑、南少林……在泉州生活久了,大抵都可以聊个一二,逛一逛泉州老城,艺术的点滴俯拾即是。抬头可见红砖燕尾,街头巷尾,人群拥挤处,可听南音弹唱,广场公园,或许就碰见外国面孔的年轻人摩拳擦掌。是的,这就是拥有东亚文化之都魅力的泉州,也是11月8日至15日将举行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的泉州,这一次,亚洲乃至世界的目光又将聚焦这座千年古韵的城市——泉州。

艺术融入生活,离不开人,首先需要会发现的耳朵和眼睛,那些最本土的泉州艺术,需要我们一起用眼睛欣赏,用耳朵聆听。不管你身居何处,都不可否认,这是闽南人共有的乡韵,也正是泉州撬动世界艺术的支点。

在亚洲艺术节开幕前夕,本报今起推出“学艺亚洲 逐梦海丝”特别策划报道,开设“海都艺术大讲坛”,陆续邀请本土艺术大咖,分享其独特的艺术人生。

免费报名成为海都艺术大讲坛粉丝,就有机会来现场聆听探讨,甚至还可以动手体验一番,感受艺术融入生活的魅力。

一期一会,今起征集50位最审美的双眼,最挑剔的耳朵,本周六一同走进最本土的泉州艺术,来吧!

本周六 我和曾静萍有个约

为海都艺术大讲坛打头阵的,必须是咱泉州最拿得出手的艺术形式之一,也得是分量够重的角儿。

“如果说京剧是端端正正的一个官派男子,昆曲是婀娜多姿的女子,河北梆子是那撒了野的村妇,越剧是受了气的小媳妇,秦腔是那失了疯的男人……那么梨园戏是一个俏丽的妖媚女人,一举手一投足,全是风情”,外地戏友如是说。

首期海都艺术讲坛,我们邀请来了曾静萍。

你且听一听她的头衔:国家一级演员,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团长,曾两度荣获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项梅花奖,荣获首届文化部文华表演奖、首届中华非遗传承人薪传奖,其领衔主演的《董生与李氏》荣膺2003—2004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

是不是觉得特别高大上!

熟悉的戏迷,对曾静萍的身姿最是过目不忘:腰肢永远是软的,曲线永远是柔的,手势永远是动的,从没有一个姿态是端正直立的,有一种柔媚蚀骨的风流态度。那魅力是要人命的,却偏偏显得贞静娴雅,真是天下至无理而有情之事。

可你知道吗,年少时的她,只是一个喜欢唱歌跳舞的小姑娘,根本不知梨园戏为何。从咿呀练声和枯燥的基本功开始时,她如同困兽一般,“这就是我要的唱歌跳舞吗?”近40年从艺生涯中,她是如何爱上梨园戏,又是如何挑起“天下独一团”的大梁?究竟梨园戏有何魔力,让亚洲人和金发碧眼的欧美观众爱上它?

这些答案,尽在首期海都艺术大讲坛,当天,当家花旦将现场表演哦。

有福利 50个免费看戏名额

当晚,曾静萍团长还亲自发福利啦!来参加海都艺术讲坛的读者们,当晚可以留下来,免费欣赏7点半开场的经典剧目《李亚仙》。

女神李亚仙其实并不止出现在梨园戏中。但是如果在梨园铁杆戏迷中做一项小调查,最熟悉、最喜爱的剧中人是谁?前三名必然是“陈三、五娘、李亚仙”。

和《陈三五娘》一样,《李亚仙》的故事在闽南民间可是家喻户晓。你可以在剧中看到早期的“踢球”,还有拍胸舞的雏形呢!剧中有“三千两金”、“鹅毛雪”等名曲,老戏迷一定不陌生,年轻人也快来脑补吧。

□戏说 墙内开花墙外也香

梨园戏发源于宋元时期,甚至可以追溯到唐末五代,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它还保留着古代戏曲的乐律和乐器,保留以南戏鼓、箫、弦伴奏为主的形式。唱腔源于晋唐古乐,一字多腔。行当设置沿用宋元南戏旧制。早在明代万历年间,梨园戏班就东渡琉球演出。

每年元宵,外地戏迷会在网络上发起“又是一年元宵节,背起行囊聚泉州”的征集令,邀请戏迷们组团到泉州观看演出。上海网友@海青歌RAW就是领军人物之一,今年才过了大半年,他已经“五下泉州”了,而且都为梨园戏而来。外地网友“@张爱胡说”称,“泉州来过便不曾离开”,因为这里可以“观唐宋遗存梨园古韵、食尽闽南风物酸甜苦辣……更有只为元宵灯悬古厝檐下看潮起潮落,听南管声声催人慢”。而“诱使”他们前来的,就是梨园戏元宵演出季了。

有位戏迷署名“川贝”,在《上海戏剧杂志社》今年第四期发表了《元宵梨园戏观戏小札》。川贝写道:“连续三年在泉州过元宵,每次都是奔戏而来,满足而归……”

曾静萍说:

“梨园戏最该感谢戏友的关爱,高素质的观众是剧团的良师益友。由于他们,梨园剧团为此做了很多努力。困难的是,剧团的努力总是赶不上戏友们的审美要求。一个古老剧种的继承发展总是困难重重。”

“别人教我,我教别人,传承就是这样的。”

来源:海峡都市报 责任编辑:傅少锋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