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策解读 > 内容

张修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需处理好几个关系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5-07-28

  原标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 需处理好几个关系

  【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是历史必然性和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觉性与创造性的完美结合,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韬略,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新遵循。

  处理好“远”与“近”的关系,牢固确立责任共识

  推进“ 四个全面”,是一场新的伟大而又艰巨的革命,不仅要“破利益矩阵”,更要“涉滩”和“啃硬骨头”,特别需要全社会每个成员都把推进“四个全面”作为最高价值追求,自觉成为“四个全面”的参与者、奉献者和创新者。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有部分同志存在一些错误认识:有的认为“推进‘四个全面’是国家的事,是上层的事,与自己相距遥远”;还有的认为“推进‘四个全面’是组织的事,是领导的事,与我们这些小人物没有多大关联”。因而,对“四个全面”方针政策和目标任务,既不热情关注,更不积极主动投身建设。因此,要通过开展“‘四个全面’是什么,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联”的教育活动,引导大家深刻认识和正确处理“远”与“近”的关系,牢固确立“推进‘四个全面’人人有责”的责任共识。

  “四个全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升华,是我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凝练和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推进“四个全面”,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布局,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实践充分证明:科学理论和客观规律只有被广大群众掌握和应用,才能产生强大的力量。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但理论不能自动地“掌握群众”,而是需要宣传教育引导。“四个全面”是一种实践的逻辑和生活的逻辑,是从我国的现实及长远发展需要和人民的生活期望中概括出来的,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在组织专家学者进行理论宣讲时,要注重把枯燥的“理论说教”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审美语言”,把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化为直观的生活逻辑,通过由远及近、深入浅出的教育引导,确保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

  在此基础上,通过组织“‘四个全面’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联”讨论活动,帮助大家进一步认清:推进“四个全面”虽然是宏大的事业,需要中央顶层设计和上层战略谋划,但它的方方面面都与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它就在我们身边,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推进“四个全面”,不仅能使我们具有现实可见、可拥有和可支配的“获得感”,而且还具有制度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的“更多获得感”。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例,不仅是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不分男女老少、不让任何人掉队的小康,而且是“更好教育、更稳定工作、更满意收入、更可靠社会保障、更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居住条件、更优美环境”的小康,惠及的不仅是全社会每一个人,而且还是人生的每个阶段。从而确保广大干部群众始终把推进“四个全面”作为自己崇高的使命,以“在弦上”的忧患意识,“在路上”的进取意识,“在肩上”的责任意识,从每天做起,从每项工作做起,竭心尽力地为推进“四个全面”贡献智慧和力量。

  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牢固确立价值共识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不仅是工作布局的重大创新,更是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关键就是要勇于让“大我”战胜“小我”,敢于“革自己的命”,达到“自我革新”。然而现实生活中,却还有少数同志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说起推进“四个全面”,赞不绝口,并要求大推、快推、早推。但一旦涉及到自身,因怕失去“位子”、丢掉“帽子”和“票子”,不是陷入沉默,就是寻找理由阻挠。比如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有些部门和人员就避重就轻,专挑触动自身利益小的项目进行,这种“选择性地改、象征性地落实”,严重影响了改革的“全面”和“深化”。因此,要通过开展“推进‘四个全面’为什么,能够为我们带来什么”的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和正确处理“大”与“小”的关系,牢固确立“奉献‘四个全面’,利在千秋”的价值共识。

  在引导大家清楚“推进‘四个全面’为什么”的同时,通过深入开展“推进‘四个全面’能够为我们带来什么”,帮助大家既看到“我在推进‘四个全面’中的力量”,更看到“‘四个全面’改变我”的现实。从而进一步明确:虽然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聚沙成塔,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竭心尽力地贡献才智,就能汇聚成推进“四个全面”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主动参与和投身推进“四个全面”,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各种问题,推进“四个全面”早日实现,同时也能使自身得到全面锻炼和发展。例如“全面从严治党”,本身就是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根本途径。投身其中,才会自觉根据“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勇于改正自身缺点和不足,确保不断走向新境界。从而确保广大干部群众跳出个人的“一亩三分地”,从方向和全局上认识推进“四个全面”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意义,始终以“计利当计天下利”的宽广胸怀,以牺牲眼前“小利”赢得长远“大利”的实际行动,支持和奉献改革。

  处理好“来”与“去”的关系,牢固确立方法共识

  “四个全面”是具有深刻哲理的治国理政思想,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要求各项改革协同配合、系统整体推进,特点在“全面”,难点也在“全面”。

  “政之所兴在顺民,政之所废在逆民”。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最重要的力量。坚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动“四个全面”,既是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也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群众立场本身的内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既顺应了人民呼声,又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实现;全面深化改革,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分享改革红利,才能有更多获得感;全面依法治国,公平正义的阳光才能普照大众;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人民性,才能真正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些重大战略布局,充分坚持了群众立场,不仅生动体现了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推进“四个全面”的内在动力和根本方法。

  因此,要通过开展“推进‘四个全面’依靠什么,我们应该怎样依靠”教育讨论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和理解“四个全面”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科学方法,确保在牢固树立“失去群众立场就是没有立场,失去群众力量就会没有力量”思想观念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观点与路线、满足与唤醒、服务与领导”的关系。在推进“四个全面”过程中,既要确立群众观点,更要走好群众路线;既要满足群众多方面的合理诉求,更要唤醒和激发群众对“四个全面”目标的不懈追求;既要服务好群众,更要做好服务与领导群众有机结合的工作。一方面采取有效举措激发广大群众在推进“四个全面”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另一方面及时总结推广广大群众在“四个全面”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从而达到在领导群众中更好为群众服务,在服务群众中更好调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

  (作者单位: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林秋燕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