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智库 > 内容

潘胜泉:泉州“新丝路”上的领头羊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5-07-15

潘胜泉:泉州“新丝路”上的领头羊

潘胜泉(右三)陪同泉州市政府副市长陈荣洲(右二)参观峰亿柬埔寨工厂

  2015年初,福建省副省长郑晓松一行考察柬埔寨。考察期间,他们走访了峰亿集团位于柬埔寨金边的加工厂,还在会上点名给予了表扬。在构建“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峰亿集团引起福建省及泉州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早在2011年,以轻纺制造为主的龙头企业峰亿集团就大胆走向东南亚,不远千里地在柬埔寨创办成衣加工厂。彼时,作为峰亿领头人的潘胜泉就曾向泉州市主要领导建言:泉州传统企业应该走出去,去东南亚开拓市场。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改革开放以来,更是以大量质优价廉的传统产品闻名国际市场。当泉州被确定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时,昔日曾创造出“涨海声中万国商”盛景的泉州更是一马当先。潘胜泉,便是众多企业中的先行者、佼佼者。

  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峰亿集团董事长潘胜泉,听他“抖抖”泉州企业为何要跋山涉水到柬埔寨办厂的“谜底”!

  年过花甲,远赴柬埔寨

  说起来,潘胜泉的“下南洋”倒是有几分无奈和被迫。在此之前,峰亿是泉州众多纺织服装企业之一,集针织坯布、印花绣花、服装制作及外贸出口为一体,覆盖全产业链的服装出口生产企业。传统的外贸型企业,虽然产品销售渠道不乏沃尔玛、大润发等跨国公司,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峰亿也和众多传统企业一样开始走下坡路,另一方面自欧盟对最不发达的国家(包括柬埔寨)实行更宽松的普惠制起,同样价值的服装产品,从中国出口到欧洲要增加12%的关税成本,而从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出口将享受免关税待遇,扣除运输、管理成本,还留有7%的利润可以与客户共享,大量的订单被东南亚厂商获取。不仅如此,中国日益上涨的劳动力成本和原料成本,也让外国客户越来越“吝惜”在中国下单。更有甚者,一些长期合作的老客户直接向潘胜泉下通牒——要么去柬埔寨办厂,要么终止合作,他们自己去找柬埔寨的工厂下单。

  2011年,潘胜泉已经62岁,征战商场四十余载的他来不及犹豫,毅然决定放手一搏,前往人生地不熟的柬埔寨考察。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在柬埔寨首都金边的一个工业区里,已聚集了20家纺织服装企业,包括“阿玛尼”“ZARA”“优衣库”等高端品牌的代工厂。

  在这里,潘胜泉已经看到了产业转移的必然趋势,历史潮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此次考察后,潘胜泉立即决定转战柬埔寨。

  现在看来,开辟海外生产基地是中国企业应对国内生产成本上涨过快和跨国企业订单加速转移的不利局面,加强与重点客户的战略合作,布局全球化产业链的需要。潘胜泉说:“我们根据国际大牌客户产业转移到东南亚国家的现实情况,积极在东南亚国家建立新的生产基地。首先,这可以享受到对应国的免关税政策。其次,柬埔寨具有劳动力优势,普通工人月薪在128美元左右,约合800多元人民币,且当地习惯,员工全部自己解决食宿,企业不用提供食宿。综合计算,在柬埔寨设厂后,欧美客户保住了,且客户利润也增加4%-5%,实现了企业和客户双赢。另外,开设海外公司在抓住老客户的同时,也有利于开辟新客户,抢占国际市场的份额。”

  在柬埔寨办厂的比较优势

  顺应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潘胜泉在柬埔寨走出了一条全新的生存之道。整个工厂已有35条现代化生产线、2200多名工人,是福建省在柬埔寨投资规模最大的服装生产企业,而这隐藏在背后的人口红利随之呈现。潘胜泉算过一笔账:在峰亿柬埔寨工厂一年3500万美元的产值中,光人力成本就比泉州节省了200万美元。另一项红利来自关税,相比中国出口产品要加收12%的关税,柬埔寨进入欧洲免关税,同样的客户,柬埔寨的工厂无形中又多了4%~5%的红利。

  潘胜泉告诉记者:“传统服装制造绝对不是夕阳产业!”如今,潘胜泉将中低档订单移到柬埔寨生产,而在泉州的总部则腾出更多的精力致力于中高档服装的研发和生产。目前,潘胜泉中柬两地的工厂每天可以生产6万件成衣(国内2.5万件,柬埔寨3.5万件),位于泉州的峰亿纺织产业园已形成纺织品原料一条龙的产业链,这些原料通过航运等,被源源不断地送到柬埔寨的服装厂进行加工,再出口到欧美各国。

  巧的是,这条运送纺织品的航道恰恰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今时今日,在国家大力构建“一带一路”的历史大潮中,越来越多的泉商像潘胜泉一样继续活跃在这条路上,通过投资“世界工厂”把更多的“泉州制造”输向世界。

  走出去,泉州具备多重优势

  来自海关的数据显示,2014年泉州进出口总额达308.56亿美元,中东和东盟是泉州外资的重要来源地。目前,泉州企业赴中东、东盟等地投资设立办事机构32个。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是一个经济载体,承载着泉州对外贸易的新方向。泉州的双向投资贸易行动计划拟全面提升泉州与“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地区间的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着重发展与东盟、南亚、中东等国家的合作。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许多憧憬着“走出去”的泉籍企业家都希望能向潘胜泉“取经”。潘胜泉介绍说:“泉州企业走出国门,有很多优势和潜力,但不是每家企业都适合走出去。”

  在他看来,在国外设厂风险大、困难多,企业一定要克服文化融入难、国内外法律差异、境外管理难度大等诸多问题。潘胜泉说,至今他都还在克服一些管理、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水土不服”。例如,柬埔寨工人纪律意识、独立意识差,工厂运作容易受政治波动的影响;当地员工的生产效率远远低于泉州;缺乏管理信息系统,一些原材料从泉州送进服装厂后突然出现短缺,为了应急还得紧急空运。

  因此,潘胜泉不厌其烦地提醒同行,要往外走,必须得具备四个基本条件:一是企业要有一支精干的运营团队。二是产业链要尽量完整,才能很好地把控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生产不停顿,交货能及时。三是生产订单要持续,有一批优质的海外客户作为支撑点,提供稳定的订单,保证生产可持续发展。四是要有雄厚的资金支撑,保证按客户要求的时间点出货,又能保证国内资金不会出现断裂影响生产。

  因此,正是由于是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让潘胜泉和他的峰亿集团顺利地“出海”,朝着“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在异国他乡发展的风生水起。

来源:泉州企业家杂志 责任编辑:徐毓昭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