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智库 > 内容

江苏海安523:县城文化园区的翻身之路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5-07-12

海安523园区内的中国青年艺术人才孵化基地

位于江苏省中部的枢纽城市海安,虽然行政级别仅为“县级”,但在2012年即拥有一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海安523文化产业主题公园(以下简称“海安523”)。创办人王冉之的初衷,是引进台湾文创发展的经验,开创文化产业发展的全新模式。今天的海安523已不是一个单纯的主题公园,它吸引着外来画家,也挖掘着当地人才,还不断创新出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复制之路走不通

创办海安523之前,台湾人王冉之一直想打造一个两岸文化的交流平台。2009年,他去深圳大芬村考察,本着打造另一个大芬村的想法,王冉之在海安留了下来。“‘523’取义于毛泽东1942年5月23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纪念,寓意园区发展文化产业的主题,同时希望海安523能够放眼全世界。”王冉之说。但很快,他发现大芬村的发展模式在海安行不通。“大芬村有大量的画工,通过流水线作业,批量复制作品。而在海安,找不到那么多画工,但是周边人群对于油画的消费水准却比大芬村要高。”后来,他们想到以引进原创画家驻村创作为发展重点,保留部分商品画画廊,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园区。

海安523在上海M50艺术区设立了“523艺术空间”,作为海安523驻村艺术家原创作品展示和销售的窗口。同时,园区内还增置了制作陶瓷的基础设施,炼土、拉胚、修胚、上釉、烧制等设备一应俱全,吸引了油画家及陶瓷艺术家的关注。国际艺术家驻村创作交流和两岸文创产业交流互动等一系列活动让海安523在口口相传的艺术家“江湖”中打出了名号。目前,海安523内聚集的艺术家来自全国各地,也有国外艺术家入驻。

除了吸引外来画家,海安523的成立也让很多在外务工的年轻人有了重返家乡创业的机会。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海安县及海安523写生,当地兴建了一批民宿,服务链也在慢慢健全,人口的回流让农村的生态逐渐恢复,古村落也得到了保护。

艺术培训丰富园区体验

文化园区的生命力离不开持续创作,而它的文化内涵更收获于各种文化的交融碰撞。海安523虽然离文艺乌托邦还有一段距离,但不同的艺术形式共同集聚在园区里,为整个海安孵化着更为丰富的文艺世界。园区中有不以售卖为主的“陶艺创作营”,更多地担任着创作平台的角色。陶艺创作营每年举办一次交流活动,邀请大批热爱陶艺的人展开一场头脑风暴。石雕、木雕等传统手工艺也在园区中找到了一席之地。“我们的内容多样化,也准备把生产链条全部配备好,这样就有优势请更多的人留下来。园区内有中国青年艺术人才孵化基地,已和几个大学有了合作协议,毕业生来直接进行社会化孵化。”王冉之介绍,海安523的中国青年艺术人才孵化基地,与山东临沂大学、东华大学合作,已培训3批共计136名美术系学生入园创作。参加培训实习的学生中,已有10名学生正式就业落户海安523,学生们自己成立了经营公司,将海安523艺术产品作为自主经营项目。

海安523的这种做法让即将毕业的学生感受市场的需求,也让学生为园区创造新的艺术需求。这也成了海安523普及群众艺术的一种方式。培育受众市场,“文化园区需要解决本土化问题,走美学教育和美术培训的路子,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王冉之说。按照这个思路,园区请来台湾艺术家林正碌践行他的“人人都是艺术家”教学理念,经过4年多的教育实践,已陆续培训了合计百余位未曾学过油画的社会人士、残障人员、青海玉树的藏族青年人。他们在短期培训后的作品,已能够入选省级美术协会新人美术作品展览。

为进一步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人人都是艺术家——林正碌艺术教育实践展”活动中来,去年,海安523将艺术培训就业中心“搬进”上海知名的艺术园区M50,开展“人人都是艺术家”的上海站活动,作为期一个月的免费油画培训,鼓励每个人都拿起画笔,根据个体的视觉感受绘出自己心中的图画。王冉之还计划在上海设立常态性、公益性的艺术普及教育机构,“我想让更多的人掌握艺术表达能力,尤其是帮助弱势群体成为文化创意的强者。”

文创园不应只是上班场所

从台北到海安,在文化产业内摸爬滚打多年的王冉之对两岸文化园区的经营有自己的看法:“台湾和大陆的文创园区,我认为相同点都是利用有历史感的废旧厂房修旧如旧打造新园区,但再向前走一步之后情况就两样了。台湾的文创园区,对动态的演出活动比较重视,成功的文创园区通常把招商放在次要位置,重点是做好硬件、环境、主题、业态、活动计划与定位等规划。”王冉之强调,现在大陆很多文创园运营者在靠收物业、房租完成收入指标后不愿费力做规划,而房租年年上涨,导致园区内企业频繁轮替,甚至出现打砸纠纷,实在可惜。

“大陆很多园区只看重房租带来的收益,而真正能让园区提高知名度、带来文化影响的文化活动却少有策划,为此预留的场地和规划也难得一见。台北的华山1914文创园白天相对安静,一到晚上却热闹得不得了,就是因为园区内有几个大的空间计划性引进各种流行音乐、表演艺术以及很前卫的实验性、学术性的活动来吸引人潮。相比较上海M50艺术园区,晚上一过下班时间就没什么人了,像是商务CBD下班后成为空城,还是停留在一个上班的场所。”王冉之说,只重视房租收入的结果就是高昂的房租倒逼艺术家和艺术机构离开,只剩休闲餐饮,到时候“文化园区”也不复存在。另外,大陆和台湾对文创园区的发展都比较重视,但是着力点不同,效果自然也大不相同。

有专家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一般经历从文化产业开发区,发展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然后是城市文化创意街区,最终发展到城市文化和创意城市融合的阶段。这既是文化创意产业从业者的要求,也是城市市民生活的需求。因此,文创园区不应该只是一个上班的地方,未来的文创园区不但是城市市民的休闲娱乐中心、游客的地方文化体验中心,更是城市产业升级的创意驱动中心。

未来多元摸索

2014年,海安523新推出的绘画、陶艺、3D影棚、才艺培训、文创商品展售五大体验项目吸引了周边县市及全国各地游客参观体验,年均参观流量达到10万人次,带动餐饮、住宿、娱乐休闲项目等经济收入千万元以上。王冉之透露,海安523建设规划期为10年,项目工程投入为10亿元,一期已开发使用200亩土地,其中180多间立体多层商铺目前运营效果不错,入驻商家每年能够完成营业额3000万元至5000万元。

海安523已从粗放型、松散型向专业型、集聚型方向发展。王冉之介绍,下一步园区准备推出“523鸿禧艺术品核心街区”项目,利用园区内已建成的180间商铺和繁荣起来的文化产品市场,新建、扩建1万平方米的复式挑高室内商铺,利用地处火车站和高铁站路对面的区位物流优势,打造以经营油画及若干艺术品的经营、设计、生产、展示、培训为主的旅游商业核心街区。建成后,能形成东西对应的5万多平方米室内艺术品市场街区。

借着园区积累的众多文化资源,王冉之对园区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有很多想法。“我们除了油画,还有其他文化资源,比如古书画、玉器等。我们即将在上海自贸区注册一个艺术银行,把艺术品和金融、互联网结合起来,进行艺术品的交易、租赁。”王冉之表示,他十分看好目前高端艺术品租赁市场,在上海自贸区设艺术银行也是海安523向长三角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交易平台迈进的重要一步。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傅少锋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