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平潭创新论坛 > 内容

李健聪 :按需定制 力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5-07-09

  7月8日,中国平潭•企业家科学家创新论坛在平潭举办,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健聪应邀在校企合作分论坛上发言,通过具体数据详尽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科研水平及成果转化情况,介绍了产学研合作公益性计划实施情况,并从如何更好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角度想要提出了建议。

  李健聪首先表示,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部署、战略支撑,这是我们党总揽国际大势,着眼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实施创新驱动要加强自主创新,加快建立协同高校的国家创新体系,推动经济与科技深度融合,要致力于打破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科研人员动力不足的障碍,激发全社会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真正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让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

  高校不仅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的殿堂,也是进行科研与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是原始性创新成果的重要源头和实现技术成果转移的生力军。据统计,我国目前高校共有研发人员82.6万人,2013年高校科技总经费达到1170亿元,共获得专利授权12万多项;目前正在运行38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有137个依托高校建立;依托高校建设国家实验室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包括省级贡献608个,分布在全国260多所高校,涵盖了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全部重点学科。此外,高校还创办了数千家科技企业,控股了30多家上市公司,参股了100多家上市公司,资产总额4500亿元。

  在成果转化方面,从2009年开始,经教育部批准,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开始实施高校与地方大型产学研合作公益性计划。到目前为止,这个计划已举办12次大型成果项目人才对接活动,组织了全国1200多位专家教授赴地方开展产学研合作。参加对接的企业界代表达到1800人,累计达成合作意向450项。

  李健聪介绍,这个计划的特点是按需定制,“我们在与合作的地方人民政府签约后,一般由地方主管部门先行摸清当地企业的技术需求,我们再将需求发给相关大学、科技部门,组织大学相关系科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参与具体合作项目。”这样的合作模式针对性、适用性比较强,开展合作的效率比较高,受到地方政府、企业和高校教师的普遍欢迎,呈现出越来越强的生命力。

  “我们在这个计划实施过程当中,不断总结经验,改革创新。”李健聪介绍说,2013年首次设立了地方协调员,从高校选派教师赴地方挂职,专门从事产学研工作。2014年与政府专门设立创新专项,引导高校老师与科研生产一线紧密结合,支持了一批高校重大项目在地方落地。今年明确提出将这个计划升级为2.0版,努力增强项目实施的时效性,推动高校与地方的产学研合作,从科技项目合作转向全面的科技合作和人才服务,建立高校与地方产学研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前不久在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司的支持下,他们首次组建计划博士工作团,从高校选派百名在读博士生赴计划实施地工作一个月,开展科技服务。专家教授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联系,互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此外,记者了解到,他们正在积极谋划在十三五期间实施高校国际创新合作的“海桥计划”。该计划将借助高校雄厚的科技创新资源和丰富国际交往渠道,从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国际现金产业技术创新合作与转移转化。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建设高校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合作网络,吸引一批国外项目在国内实现产业化。

  最后,李健聪从如何更好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角度提出了两点建议。

  第一点建议是加快立法,并加强国家层面的政策协调,推进综合改革,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面临的迫切问题。科技成果转化受到多领域体制机制的制约和束缚,需要国家推进科技知识产权、财政、投资、国有资产管理、税收、人才、产业、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协同,为科技成果转化创造良好环境,才能卓有成效推动工作。为加快政策协同,他建议在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促进可以成果转化法修正案之后,由国务院授权设立专门机构,统一协调各部门、各领域与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体制改革和政策制定工作,改变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的状况,推进综合改革,形成政策合力,共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过程。

  第二个建议则是国家应重点扶持一批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的发展。当前整个科技行业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重科研投入,轻成果转化”现象。许多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部门,普遍存在着业务预算逐年削减,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的窘况。他建议在推进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组建专业机构方面,改变纯粹与行业领域设置专业机构的思维,组建一批社会建制科技成果转化机构。

来源: 责任编辑:杨英180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