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智库 > 内容

吴金营:让智商高的去考研 让情商高的去创业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4-12-15

 吴金营:让智商高的去考研 让情商高的去创业

吴金营:让智商高的去考研 让情商高的去创业

  他说:“一杯水,只能解决自己的需求;一桶水,要考虑家人的生存;而今我们共同的努力,是要实现一条河,让它源源不断地造福更多的亲人和朋友。”

  对泉州职业理工学院来说,毕业生是学校最宝贵的资源。董事长吴金营甚至能叫出很多早期毕业生的名字。

  从办中专学校开始,到中营学院,再到如今的泉州理工学院,校区搬了又搬,但学校最根本的精神内核却始终没变。

  学校早锻炼制度坚持了28年,风雨无阻,一路风雨一路高歌,从晋江金井唱到泉州市区,再到晋江内坑。吴金营说:“人的身体是基础,早锻炼可以使人身体强健,并培养坚持和刻苦的精神。这是人生事业成功的基石。”

  独特的“创业者摇篮”创业激励机制让无数的理工学子从高考失败的落寞中坦然走出来,建功立业,成就新的梦想。

  ……

  把理工办成创业者的摇篮

  泉州理工学院晋江新校区,董事长吴金营正在工地里忙碌,一身尘土。

  500亩象牙塔的模样,在吴金营脑海里逐渐清晰。就连主楼阶梯数和墙体浇筑的平方数,他都了如指掌。在这位晋江人身上,有多种身份的重叠:军人、创业者、企业家、教育者。丰富的角色体验,让吴金营对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28年来,从最初的摩托车培训班,到后来的中专学校,再到如今的泉州理工职业学院,吴金营的办学理念一直不变: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坚持创业教育,成为创业者的摇篮。

  “我希望,在理工毕业的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毕业证书,还可以学到一定的技能。”

  在办培训班和中专时,由于学生人数较少,吴金营几乎与每位学生都熟识。“当时是前店后校,跟学生们吃住在一起。”吴金营对这一段经历印象深刻。

  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吴金营大力推广他的“魔鬼训练法”:少讲理论,更多实践,要求学生拆解组装汽车,通晓机械和电路。加上经常参与实际汽车检测维修的实际操作,学生们练就一身真功夫,有些甚至光凭发动声就能听出汽车出啥毛病。

  就算离校十几年,在学生张信康的记忆里,“吴金营既是校长,又是师父,对我们要求都很严厉。因为他希望学生们学会真功夫。”

  “很多高学历的工程师一到工厂就傻了眼,什么都不会干。”吴金营说,他坚信对企业有价值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

  从办培训班到中专再到高职教育,学校一再升级,吴金营“格物致知”的实用主义教学却从未改变。在泉州理工学院,学校成立诸多校办企业,学生在企业里边实践边学习。同时,各专业老师可以在校外成立与专业相关的公司或工作室,优先带领学校学生参与项目操作。学校与泉州各民营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轮岗实习机会。

  “我希望,在理工毕业的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毕业证书,还可以学到一定的技能。有学历又有一技之长,势必会受企业的欢迎,会有不错的就业前景。”吴金营说。泉州理工学院不断加强“校企共建”,发挥政府、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学校各方的资源优势,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加快职教集团建设,扩大“企业专班”订单培养和“就业直通车”规模。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专业设置,切实满足行业、地方对人才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新需求。目前,该校专业建设贴近产业运行与发展规律,突出专业与产业,专业与专业之间的联动性、互补性和相互支撑,逐渐形成了专业建设发展的特色和优势。

  目前,泉州理工学院与福建冠科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开办“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班”,和西虎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办“汽车制造西虎班”,和恒安集团合作开办“恒安机械班”,还有与各大酒店、旅行社合作的“就业直通车专班”等,同时与泉州理工学院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达到70多家。另外,泉州理工学院推行通识教育、书院式公寓,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鼓励有条件的实验室转制“师生创业工作室”,如泉州理工美宝影视基地(面积1500平方米、投资700万元)、猎途信息技术公司、泉州理工273二手车交易中心、悦一旅行社理工营业部等,吸引师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中来。这些工作极大地推动了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使办学更贴近社会需求,有效地开拓了学生的就业市场和渠道。

  培养学生“爱拼敢赢”的创业精神

  “创业是高职生在事业上赶超本科生、研究生的主要途径。”

  “在泉州读书,要学习闽南人‘爱拼敢赢’的创业精神。”吴金营认为,在学术上,高职生理论水平未必有优势,而创业之路,或许是他们在事业上赶超本科生、研究生的有效途径。

  随着大学逐年扩招,高中升学率年年攀升,最多时达到了95%,而高职录取分数却年年下滑,生源质量成为高职院校生存的最大问题。吴金营的想法是:让智商高的学生去考研,让情商高的学生去创业。他认为,“有些学生由于学习习惯和性格问题,高考成绩并不是很理想,在传统意义上不是好学生。不过这类学生可能有其他特长,或者交际能力比较强。每一位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作为教育者,要懂得去欣赏这些闪光点。”

  进入高等教育领域14年,民办高校的整体办学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与公办高校相比,国家在政策扶持上还是有很明显的不足,甚至有很多人会认为民办学校是企业,忽视了它办学的公益性质。然而,民办高校也有办学体制机制灵活、市场反应灵敏、内部创新不断的优势。民办高校依然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营销与会计专业学生陈源强在校期间就对创业充满梦想,于是创办了创业协会,并与泉州各高校的创业协会、就业促进会等共同成立了泉州高校创业联盟,共同探讨如何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如何创业,帮助在校学生创造兼职工作机会。

  秉承“生态和谐、校地融合、健康体魄、自强创业”的办学理念,泉州理工学院办学20多年来,充分利用地处民营经济高度发达地区的地理优势,利用厂校合一的条件,大力开展自主创业的教学实践,提出“创业素质16条”,鼓励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

  2008年12月,陈源强受聘于厦门印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任营销总监。当时,印天公司刚成立不久,只有研发团队。他一手创建了一个营销团队,给自己立下一个目标:3年时间让印天品牌销售业绩达到国内前3名。结果,他们提前1年实现了这个目标。

  不久前,泉州理工学院委托麦可思公司,针对本校2012—2014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作调查。泉州理工学院校长臧树良告诉记者,调查结果显示:学校毕业生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度为45%,比全国高职院校高5个百分点;就业现状满意度为63%,比全国高职院校高12个百分点;自主创业的比例为4.5%,比全国高职院校高1.6个百分点;连续7年在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评估中获得“优秀”,蝉联3届“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首批获得“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资格。

  吴金营说,相对于本科生,高职学生更注重实践,注重掌握专业的一技之长。同时,也不忽视职业素养,他们的心态更平和,也相对更能吃苦一些。高职学生如果放下思想包袱,可以涌现出更多的创业者。

  在理工学院里,社团、兼职、实习机会比比皆是,学生很早就接触到企业生产、销售一线。从理工学院毕业出去的学生,学计算机的可以去开工厂,学汽车检测的可以去生产智能手机,学工商管理的可以去做DJ,一切皆有可能。

  根据理工学院的统计,学校毕业生创业成功率高,成功企业家多。近年来,先后涌现出福建万佳东方酒店集团董事长黄朝阳、总裁王子峰,香港茂豊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永远等知名企业家。因此,学校今年还特地成立了创业者协会,聚集了历届校友中杰出的创业者。

  奔跑丈量毅力托起理工的明天

  “我希望学生们有健康的体魄,坚强的意志,这对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是有帮助的。”

  吴金营鼓励学生创业,用他自己的经验说话。吴金营在部队待过,从国企走出来,先办企业,再办民营学校,几十年的创业历程,让他对创业有着深刻的理解,“身体好,能吃苦;学一行,专一行;懂社交,攒人脉。”

  早年在部队的浸润,让吴金营管理学校有独特的一套。28年来,吴金营自己制订方案,要求学生坚持早锻炼。业内有人说,如果理工取消早锻炼制度,估计在招生人数上可以翻一番。

  2005年,理工学生陈焕杰毕业后奔赴深圳,从一线的手机触屏技术员做起;到2014年,陈焕杰一手创办的手机触屏公司销售额超10亿元,他也被评为“深圳好青年”。

  陈焕杰说:“在理工,早锻炼磨炼了人的意志和坚持;而学校自始至终所鼓励的,是闽南人最特有的‘爱拼敢赢’的创业精神。”

  “人人都知道,有个好身体是事业成功的基础,但早锻炼却不是谁都能坚持的。”其实反对早锻炼的声音一直不断,但是吴金营和泉州理工学院的管理团队都达成共识:学校可以不办,早锻炼不可以不跑。“如果取消早锻炼,是否意味着我们坚持的教育理念向世俗妥协?”吴金营这样问自己。

  刚入学时,很多学生对早锻炼制度时分困惑、反对乃至抵制,不过,3年后的他们鲜有人不感激大学时练就的好身体,很多人因此养成了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多年以后,在理工毕业生的心里,早锻炼已经成为大学里最难忘的经历。铁血管理,让学生锻炼了身体。更重要的是,有很多学生在长跑的坚持中磨练了意志力,这对他们以后的就业和创业都有极大的影响。当然对早锻炼制度加入人性化的关怀和考量,也是理工学院一直在做的工作。如今,由泉州理工学院发起的“跑吧”,已经拥有粉丝几十万人,遍布全球。

  人物简介

  吴金营,1958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泉州理工职业学院董事长、党委书记。2014年9月被评为“全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早在1986年,他首创“以企养校”模式兴资举办摩托维修培训学校,先后培养了数千名技术创业型人才,从此走上职业教育之路。泉州理工职业学院现开设33个专业,在校生5300余人、教职工400余人,办学成效显著。28年职教办学路,他一心扑在事业上。他牵头探索建立的“学生综合素质积分制”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方面取得可喜成绩,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他力推以循环经济理念建设生态校园,在节能减排、绿色建材和施工方面成功申报多项国家专利,且全部转化投产。他累计捐资办学逾5亿元,2010年底学院主动申请成为省“非营利民办高校办学制度改革”试点院校,2013年底加入全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联盟。

来源:泉州企业家杂志 责任编辑:徐毓昭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