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第六届厦门文博会 > 内容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 泉州迈向新征程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4-11-04

  传承丝路文化

  城市发展再添长久动力

  10月1日,泉州开元寺人头攒动,一艘穿越了700多年历史烟云的古船,再度聚焦世人的目光。对听惯海潮的泉州人而言,这一天是国庆佳节,更是一条千年丝路的重生之日——泉州宋代古船馆,在这一天重装开张。

  如果历史的笔触总有巧合,那么泉州宋代古船馆,就是这样一个精妙的坐标。它是泉州海洋文化的传承载体,更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珍贵见证。以它为坐标的泉州,横向是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纵向则是联合国在中国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双重身份的水乳交融,两道光环的相互辉映,让泉州的城市肌理,悄然发生着由内而外的改变。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古城,国际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设计的泉州当代艺术馆,将把分散在大街小巷的文艺景点连珠成串,让6.1平方公里的古城成为古典与现代结合的“城市会客厅”和“市民文化家园”。目光若投向古港,你会看到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正蜕变为集古港文化展示、海上旅游、海丝表演、游艇基地、商贸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经济文化港湾区。而在更广阔的新区腹地,一座“亚洲多元文化展示交流中心”已经跃然纸上,中国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文化传习中心、市民文化广场、国际会展中心……这座以国际交流为主题的文化综合殿堂,将在不远的未来闪耀海西。

  对泉州而言,海上丝路不单是展柜里的文物陈设;文化之都不只是舞台上的阳春白雪。

  它们是惠泽民生的文化盛宴。全市13个县域次第端出“拿手好戏”进城赶考。从阳春白雪的北管雅乐,到下里巴人的民间小吃,这场文化盛宴从盛夏摆到初秋,让市民天天过节庆,日日感文风。泉州投入40多亿元,建设10个重大文化民生设施,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福利播洒全城。

  它们是群情激昂的传承接力。海内外3000万泉州人关注和参与文化之都、海上丝路建设,各类海内外捐款超过1亿元。不少泉州企业自掏腰包,在纽约时代广场、国内高速公路口为“文都”“丝路”打广告。众人拾柴的拳拳之心更支持着泉州继续延续了13年的海丝申遗“长跑”,举办九城申遗联席会和“海丝”文物联展,推动“申遗”走完最后一公里。

  它们是冉冉升起的产业新机。象征着“海的女儿”的“惠女阿芳”等卡通形象,通过多元的文创产品形式,让海滨邹鲁的形象平易可亲;隐匿在西街街头巷陌的一个个文创基地,正酝酿着3.0时代的“草根革命”;入驻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领SHOW天地、福建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园源和堂1916等创意重镇的文创军团,拉动去年泉州文化产业增加值至全省第一,占GDP比重首次突破5%,成为地方支柱性产业。

  每个城市都有这样一个梦想,因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天时地利,把握住城市发展的钥匙。对泉州而言,借力东亚文化之都和海上丝路先行区建设,重塑文化设施和精神风貌,为经济转型注入新的活力,给城市发展带来长久动力,这样一把金钥匙,已经紧握手中。

来源:泉州晚报 海峡都市报电子版 责任编辑:何淋淋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