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动态 > 内容

鲁迅文学奖即将发布 文学奖评选幕后无秘密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4-09-18

  4.有些好作品根本没有参评

  “再见!从今天开始,鲁迅文学奖在我心里已经死了。”在那篇《告别鲁迅文学奖》中,朱鸿写道。朱鸿的选择并不孤独,面对种种无奈,一些作家对文学奖已纷纷心生退意。

  16年前,作家高建群的《最后一个匈奴》与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废都》等陕西作家的作品引发了“陕军东征”现象,震动了中国文坛。如今,高建群却说,不想再参评啥奖了,“到了我这个年龄,还是把机会留给年轻人吧。”但随后他又说,其实自己是不愿意蹚这道浑水了,“每次评奖都是对中国文学的一次伤害,不是我一个人有这种感觉,只是大家都不愿意说。”高建群说,21年前《最后一个匈奴》面世,至今累计售出300万册,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他已把读者的认可当成对自己的最高褒奖。

  中国诗歌界的不少优秀诗人更和鲁迅文学奖有了不小隔膜。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一位评委说,“我们不认为周啸天的作品是最好的,但认为他的作品在可供选择的作品中是比较好的。”而阿来认为,这其实道出了国内文学奖的现实处境,“很好的作品天然就没有进入评选,久而久之,一些人就不参与了,而且有一些人是永远不报了。”

  在西川看来,这个情况的产生实属必然。他说,诗歌界的情况比小说界还要复杂,有通过杂志冒出来的诗人,有作协系统出炉的诗人,还有各种出身的古体诗人,他们的文学观念、阅读范围、关心的问题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这些诗人之间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根本捏不到一块儿去。”西川说,但现在的问题是,鲁迅文学奖就把这些火星人、土星人、海王星人,都混在地球上了,这就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

  面对国内文学奖所处的尴尬境地,老舍先生之子舒乙为此发出了呼吁: “文学奖的评选,应该进行改革。”

  舒乙道出这番话,也与今年老舍文学奖遭遇的变故不无关系。早在颁奖前几个月,舒乙就得知,办了五届的老舍文学奖突然要被取消,他很快写信给有关部门干预了一下,老舍文学奖8月6日才举行了颁奖仪式,“此前已确定老舍文学奖要正式取消,但现在又重新发奖,有点违背决定,所以采取折衷的办法:第一不能叫第五届老舍文学奖,改叫2014老舍文学奖;第二不发奖金,只发一点儿劳务费。”

  但舒乙至今执拗地认为,应该给获奖者发奖金,“我跟老舍文艺基金会讲,奖金无论如何要发,名字我都想好了,叫‘2014年老舍文学奖获奖人创作项目赞助金’,明年春节前开一次茶话会,发奖!”这个时候,舒乙才哈哈大笑了起来。

  老舍文学奖遭遇变故,鲁迅文学奖凸显尴尬,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有一个问题已不容忽视:多年运转下来的官方评奖体系或已存在某些瓶颈。

  舒乙就直言,官方主导评奖,就不大听评委的意见。因为专家看重的,官方不一定看重;官方看重的,专家也不一定看重,这就导致不能遵循客观标准评奖。

  方方更是态度坚决:“官方不应介入,文学奖尤其不能成为提拔干部的硬标准。”对此,朱大可也表示,必须把获奖跟升职、升级、加薪和奖金彻底脱钩。

  后记

  与评委的对话未能见报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结果公布后,该奖一直深陷舆论漩涡。于是,想梳理一下鲁迅文学奖评奖的整个过程,以辨析外界产生的种种纷扰之声。

  坦率地说,这是一次艰难的采访,十位评委中,只有两位表示可以接受采访,其他都以不想谈、工作忙、在出差等各种原因加以拒绝。基于以上原因,于是改变了采访计划,将采访对象改为关心国内文学奖的业内各方人士。

  不得不说的是,在此过程中,也有一位鲁迅文学奖评委表示,可以以书面形式回答提问。他回复的文字达6000字之多,文中,他对“跑奖”之说很气愤,也对评奖结果的一些争议给予了回复。囿于版面,他的回复有删节。我将报道文字以及与这位评委的对话,回传给他过目。评委看后,决定不发表他的对话部分。理由是,报道中一些人的观点很偏颇,与他见到的鲁迅文学奖评审的过程有很大的差距,与他见到的大部分评委们认真负责、无私无畏的事实不符。

  于是,就这位评委的意见与数位受访者再度沟通,并发去邮件,嘱其认真审看文字,不妥之处必改过。在电话沟通中,受访者反复说,他们所言代表了各自真实想法,因为文学奖是否公正、是否干净,对年轻人的影响最大。他们只是希望文学奖办得更好,希望文学的天空更纯净,仅此而已。

  而相比之下,面对外界的质疑,倒是一些文学奖评委甚至负责人,一再雪藏自己的观点,一直缺乏正面回应。不知道他们是不屑,还是无勇气,或是少底气……无论如何,都希望这篇报道能激起有关机构和评委的反思,能重树鲁迅文学奖这项国家级大奖的权威性,让它沿着良性的轨道一直走好。

  延伸

  国外文学奖怎么评?

  龚古尔文学奖创办一百多年来,评委们虽然以眼光好、独立性强著称,但也犯过错误,有时候只看作者的名气而忽略了作品的质量,有时则与出版社瓜葛过深。但是现在这些情况已经基本不存在了,龚古尔文学奖的公正性得到了有效保障。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道德准则,从原则上反对评委和出版界过多联系,并且,在过去的二十几年中,一些未成名作者创作的小说也能摘得大奖。

  ——龚古尔文学奖评委皮埃尔·阿苏里

  为了保证公正性,三位初评委员每年都调换,但普利策文学奖仍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弱点:一些垄断性的出版商出的书获奖机会多一些,一些小圈子互相吹捧的因素难免会掺入到评奖中。有时候,评委之间的互相妥协也使挑选出来的作品往往是那些意见折衷的产物。

  ——美国作家、1993年普利策文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奥伦·巴特勒

  诺贝尔文学奖百年来有不同的标准,有的时候要表彰有先锋性、先驱性作用的作家,因为他们开辟了一条新的文学道路;有的时候又要把那些不知名,但是很优秀的作家选出来,因为他们推动了人们对文学的了解。当然,不同的标准会结合着使用,轮换着使用,我们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标准在其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前主席谢尔·埃斯普马克

责任编辑:林煜炫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