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策解读 > 内容

特色文化产业路向何方?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4-09-11

  原标题:特色文化产业,路向何方?

  ——从2014云南文博会看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之道

  

展会上的云南特色工艺品 CFP

  

手工艺人在加工翡翠制品。 CFP

  

云南昆明,琳琅满目的特色手工艺品引人注目。CFP

  日前,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布《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保障。所谓特色文化产业,是依托各地独特的文化资源,提供具有鲜明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形态。

  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之路该怎么走?翻看我国的文化地图,不妨将目标锁定在云南,这个民族文化异彩纷呈的省份是怎样发展当地特色文化的?前不久刚刚落幕的创意云南2014文博会,或许能给出一些答案。

  1.民族文化要传承也要创新

  《意见》:鼓励各地发展工艺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特色节庆、特色展览等特色文化产业。工艺品业要在保护多样性和独特性的基础上,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促进特色文化元素、传统工艺技艺与创意设计、现代科技、时代元素相结合。

  “我们的纸都是手工制作的,按照传统工艺,要经过5步流程11道工序才能完成,产量不高,但质量非常好,纸的韧性很强。”在西双版纳州展台,傣族姑娘正热情地向顾客介绍她带来的产品——傣族手工纸笔记本。

  硬壳封皮上,一位美丽的傣家少女剪影身姿摇曳;打开翻看,纸香味迎面而来,纸张手感绵实、力撕不破,与其说是个笔记本倒不如说是件手工艺品。

  “这个笔记本很有民族特色,设计也很精美,买几本回去,还能拿来送朋友。”在北京工作的陈怡缜一到展馆就马上被各式各样的民族文化产品吸引住了。“我还买了手工油纸伞和有彝族手工刺绣元素的单肩包。”挑选到心仪物品的陈怡缜显得很兴奋。

  民族的是传统的、特色的,但未必是落后的、守旧的。在创意云南2014文博会上,记者看到,许多民族文化产品都包含着创新的元素。特色的羽毛饰品,设计简约时尚;主打彝族刺绣元素的文化产品种类丰富、美观大气……创意,是云南文博会的宗旨。

  正是看到了民族文化发展创新的需求,创意云南2014文博会之“昆明建设民族文化创意之都”高端论坛于文博会开幕之前举行,专家围绕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在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京成看来,民族文化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沃土。他认为,找准定位、盘活资源、遴选产业、加强融合、跟进政策是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策略。

  原云南省文产办专职副主任、研究员赵晓澜用“文化产业创意为先”来描述创意对文化产业的重要性。赵晓澜认为,创意是文化产业创造价值的根基,是推动文化消费最重要的平台。而民族文化之都的打造恰恰是创意的体现,有利于集中智力,推动顶层设计,最终把握整个文化的导向。为此,赵晓澜提出了“创意空间”的概念,希望有一个空间聚集创意人才,进行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并充分争取政府给予支持。

  2.大师集聚 发挥品牌力量

  《意见》:支持各地实施“一地县、镇、村一品”战略,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品牌。发挥有代表性的民间手工艺人、工艺美术大师和文化名人在培育特色文化品牌中的作用。建立特色文化品牌认证和发布机制,加强宣传推广,完善传统工艺、技艺的认定保护机制,鼓励挖掘、保护、发展中华老字号等民间特色传统技艺和服务理念。

  在云南,几乎人人都爱玉识玉。在云南文博会的一号展馆,大师玉雕作品展并未表现出曲高和寡的冷清,反而吸引了不少民众驻足品味观赏。

  在这里,上好的玉料经过玉雕大师之手变成一个个生动活现的人物、一幅幅清幽致远的山水、一尊尊庄严肃穆的菩萨……作为云南文博会的特色展览,云南文产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设立玉雕大师展是为了挖掘云南玉雕产业精英、集中玉雕人才,加强文化工艺的交流、陶冶大众艺术情操、展现云南玉雕文化精髓,打造优质品牌。

  “出没”在云南文博会上的大师远不止玉雕大师,云南州、市特色文化产品展销馆特意开辟出大师作品展示专区。乌铜走银、云南铜锅、苴却砚……这里的工艺美术大师各个身怀绝技,他们有各自从事的领域,几乎覆盖了云南所有特色文化种类,他们也都致力于云南特色文化品牌的打造。

  寸发标曾被云南省文化厅首批授予“云南省民族民间高级美术师”称号。“文化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有形的就是文化产品,它是文化的载体;无形的就是从业者的心,以及对文化事业的热爱之情。”这位以手工银器制作而闻名遐迩的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说,“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塑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在不同文化土壤的地区塑造出德艺双馨的工艺美术大师,通过打造名人,来影响和带动一大批工艺美术人才。”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与文化部主任祁述裕认为,我国很多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缺乏品牌意识、缺乏产品的可辨识性等突出问题,《意见》提出“一村一品”战略,发挥民间文化名人、艺人的品牌效用,以及利用产地标识等方式,很有针对性和可实施性。

  3.展台+网络 完善营销体系

  《意见》:完善特色文化产品营销体系,创新营销理念,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组织和流通形式,依托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拓展大众消费市场,探索个性化定制服务。支持特色文化产品参加各类文化产业展会,鼓励有条件的展会设立特色文化产品展示专区,支持西部地区、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参展。

  建水紫陶、乌铜走银、彝族刺绣……多民族多地域文化,一直是云南最耀眼的名片。如何把各民族绚烂多彩的文化产品展示在消费者面前,也是云南文博会主办方云南省文产办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本届云南文博会上,5号展馆一直是人气最旺的展馆。作为云南州、市特色文化产品展销馆,这里汇集着前来参展的各个州市带来的文化产品。

  2013年,彝家公社刺绣专业合作社社长金永淑第一次参加云南文博会,云南文博会带给她最大的收获是观念的转变,思路从单一化的产品经营模式及保守的经营思想转变为多元的、更为开阔的经营理念。今年她再次参加云南文博会时,彝家公社已从创办时每年营业额十几万元发展到近400万元。

  通过搭建实体展示平台为民族特色文化产品寻找销路的同时,云南省文产办也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探索寻找新的销售平台和模式。

  8月27日—31日,“云南文化产品网络拍卖会”在淘宝网举行,只需点击一下鼠标,网友就能在网上买到具有云南特色的手工艺品、珠宝玉器、普洱茶等。这是淘宝拍卖平台与云南文化产业的首次联手。文博会开幕前夕,云南省文产办还举办了“云南文化产品淘宝网推广行动——淘宝大学培训讲座”活动,拓展当地民族文化产品生产厂商营销渠道。

  “酒香也怕巷子深”。专家认为,民族手工业应以现代化的市场营销策略来提升产业实力,在营销手段上跟上市场化脚步,积极利用一切机会走向市场,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煜炫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