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策解读 > 内容

从“端午节保卫战”到共同保护与传承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4-06-06

  

清嘉庆胭脂紫地粉彩婴戏龙舟竞渡图瓶

  原标题:中韩端午申遗的回顾与思考

  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建筑、艺术品、文献,以及建筑、历史文化名城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与节庆等。截至2013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的世界遗产共有45项。今年的“文化遗产日”是6月14日,为第9个文化遗产日,主题为“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本刊将在六月选取不同的角度,从对中国文化遗产的争论、典型文化遗产介绍、生产性保护等角度一窥对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韩端午申遗之争事件

  2004年5月6日,就在全国人民畅想、筹划端午佳节之际,《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亚洲某国申报端午节为文化遗产引起我专家注意》的报道,国人傻眼了,哗声一片!端午节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吗?如果国外申报成功,我们还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于是,在激愤与恐慌中,举国上下,掀起了一场慷慨激昂的“端午节保卫战”,随后演变为网民对韩骂战。中新社长沙5月8日电发表了题为《湖南打响端午节保卫战》的文章,表示要坚决捍卫这一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5月9日,《江南时报》疾呼,保卫我们的端午节,别让屈原恸哭地下。经核实,原来是韩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江陵端午祭”为“世界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一时间,端午节与端午祭有何不同?韩国能否申遗成功?他国申报了,我国能否再申报?这些围绕端午节申遗而展开的讨论在各家媒体栏目中热议,传递了国人因申遗而深切感受到的文化震荡。

  与此同时,网络则开始了一场抢注中文域名“端午节.cn”的网上文化保护战。2005年10月下旬,域名注册机构———创联万网国际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传出消息,韩国某公司于2005年10月13日以280元人民币抢注了“端午节.cn”的中文域名。此举引起了中国网民的强烈反响。11月18日,中国域名投资界知名人士姚劲波以3万美元赎回“端午节.cn”。说起购买“端午节.cn”域名的初衷,姚劲波表示:“想法很单纯,就是不 能 让 这 种 传 统 文 化 流 失 海外。”显然,文化遗产所属权的争夺战为我们敲响了一记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警钟。

  2005年11月21日至24日,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韩国成功申报“江陵端午祭”为“世界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韩国的申遗成功加剧了国人保护传统文化的危机感与紧迫感,并加快了中国端午节申遗的步伐。2008年10月,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中国端午节申报书和相关材料。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阿联酋审议并批准了“中国端午节”成为“人类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韩国端午祭与中国端午节的渊源与异同

  从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到“中国端午节”被批准为“人类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前后四年的时间里,饱含了国人太多因申遗而引发的文化反思,以及努力从文化实践中探寻保护传统文化的心路历程。那么,韩国的“江陵端午祭”与中国的“端午节”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二者又有何异同呢?

  关于“江陵端午祭”与中国端午节的关系,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书的第一句话便有一个清晰的定位:“端午节原本是中国的节日,传到韩国已经有1500多年了。”显然,“江陵端午祭”是在中国端午节文化影响下形成、发展的民间习俗,但同时,它又具有典型的韩国文化特征。它是在韩国农耕社会时期祈求丰年,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祝祭活动,从阴历四月初五开始,到五月七日结束,活动时间长达一个多月,是韩国岭东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庆典活动,其核心仪式便是举办“山神祭”。“山神祭”有着延续千年的漫长历史,仪式过程长达20多天,它的主要内容是巫婆用辟邪的“神酒”祭奠山神,感谢神灵护佑,祈愿驱邪逐魔,风调雨顺。与之相对应,“江陵端午祭”专门为游客建立了“民俗体验馆”,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尝“神米酒”,体验用菖蒲水洗头等祭神和辟邪活动。尽管“江陵端午祭”的祭祀对象和祭祀仪式与中国的端午节有所不同,但是,在这些活动中,仍然可以寻找出具有中国民俗风情的文化因子,例如用菖蒲洗浴的辟邪习俗等。

  “乱场”和“官奴假面剧”等传统艺术演出也是端午祭的主要内容。“乱场”类似于中国的庙会,“官奴假面剧”则是韩国目前唯一保存下来的无言喜剧,它以舞蹈和动作为主要表现形式,讲述了一对贵族夫妻从陌生

  到熟悉,从误会到理解,直至圆满的爱情故事。这些表演也有意增加游客的参与性,在少数动作的演出中,请游客上台,参与表演。此外,“江陵端午祭”还包括了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充满了韩国文化特色。

  而我国申报的“中国端午节”由三省(湖北省、湖南省和江苏省)四地(秭归县、黄石市、汨 罗 市 和 苏 州 市)联 合 “ 打包”,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分别是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习俗 ” 、 黄 石 市 的 “ 西 塞 神 舟会”、湖南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和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既是对中国端午节传统习俗的共同传承,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其中,屈原故里———秭归是“一个端午三次 过 ” : 五 月 初 五 为 “ 小 端午”,以挂菖蒲、艾蒿,饮雄黄酒为主要内容;五月十五为“大端午”,主要开展龙舟竞渡;五月二十五为“末端午”,主要是送瘟船、亲友团聚。尤为独特的是,秭归农民自发组织骚坛诗社,于端午时吟诗唱和,400余年传承不息。黄石的“西塞神舟会”以制作神舟、唱大戏、祭祀、巡游、送神舟下水等活动为主,从农历四月初八佛祖诞生之日举行龙舟开光,到五月十五至十八的正式会期,整个活动历时40天,是目前国内端午节时间较长的祈福和祭祀活动。“汨罗江畔端午习俗”一般从五月初一开

  始,到十五结束。沿江一带除了办盛宴、吃粽子、插艾挂菖、喝雄黄酒、赛龙舟外,还有雕龙头、偷神木、唱赞词、龙舟下水、龙头上红、朝庙、祭龙和祭祀屈原等特殊风俗。上述三地的端午活动各具特色,但祭祀对象均为屈原,其祭祀仪式也紧紧围绕屈原与本地历史文化的关联。而苏州与之不同,它纪念的是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表现出端午节活动与吴地历史文化的切合,投射的是吴地百姓对吴国功臣的崇敬与怀念。此外,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佩戴香包、贴端午节符剪纸、悬钟馗等端午常规性活动也是苏州端午节的主要习俗。苏州旧时端午节还有挂钟馗像驱鬼、饮雄黄酒辟邪的相关习俗。由此可见,“中国端午节”活动主要是以对历史上拥有高尚品格的杰出人物的祭祀仪式为文化核心,以赛龙舟的体育竞技,吃粽子的民俗食品,挂菖蒲、饮雄黄的辟邪仪式,以及赛诗会的诗意品格为文化元素,而展开各具地域文化特性的端午传承活动。

  传承和保护才是对文化遗产的尊重

  中国端午节文化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参与群体涉及到全球华人,以及部分亚洲国家的民众,节日文化内涵深邃、活动形式丰富,是全人类共享的文化遗产,值得并需要参与国家、群体的共同传承。韩国“江陵端午祭”与“中国端午节”一方面有着同一的文化源头,另一方面又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发展、延伸出各具民族魅力、地域风情的习俗活动。韩国的文化保护意识,无疑对于中国的民俗传统保护起到促进作用。骂战是可笑的,只有实实在在的传承与保护,才是端午节及其民俗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中韩人民,以及世界各国人民一起来继承发展中国端午文化,体现出端午文化的华彩与魅力,体现出当今世界对于文化遗产的尊重。(余红艳,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林煜炫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