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征集 > 内容

泉州晚报:郑国明:因材施艺创孤品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4-03-28

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国明的作品展览室内,一件木雕作品上层层叠叠的特殊纹理,犹如项羽滔滔江水般不平静的心情和虞姬那水一般美丽的容貌,让人联想起二千多年前乌江之畔上演的那场爱情悲剧。“艺术必须通过技巧来表现,但艺术的精髓更多地取决于思想的深度,它决定了作品的艺术高度。”郑国明说起自己三十多年的创作体验,颇有感触。

  正是有了这种思想深度,郑国明在创作作品时,总能善于利用天然木、天然根、木抱石等材料,因材施艺,以天然和人工巧妙结合的手 法,将传统技艺和现代审美完美结合,创作出《石头记》系列等作品,都是无可复制的绝世孤品。

  郑国明的思想源泉来自长期的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他先后多次参加中国雕塑论坛会议和海峡两岸高峰对话,发表多篇理论文章。因为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超强的创新意识,郑国明在每一件作品的具体雕作之前,脑海里总会先有意象形成,之后再反复构思,由细而大,由大到细,不断推敲,直至统合成形,完成设计。他近期创作完成的《赤壁赋》就是典型代表。见到那块连着青石的木材,他端详片刻脑海里便浮现出苏东坡《赤壁赋》的场景,最后精雕细琢打造出这件精品。

  郑国明还具有敏锐的艺术前瞻性,不断地把中国雕刻艺术融入到环境设计中,先后完成设计雕刻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的京剧题材相关作品、沈阳抚顺雷锋纪念馆的大型浮雕设计及制作、泉州闽台缘博物馆的民俗传统木雕作品等设计工程。他2010年设计的四大名山作品,更把自己从单件雕刻转变到整体艺术的创作,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在30多年的创作实践中,郑国明苦心钻研专业理论,走访古寺庙古建筑,结合现代艺术理念进行认真总结,去粗取精,汲取养分,大胆创新,逐渐形成个人艺术风格,使艺术创作更为贴近现实生活,达到人文和理念的和谐统一,得到业界的认同和赏识。他近十年构思创作的近百件木雕作品,频繁出现在国际、全国及省级专业作品大赛上,斩获金奖8件、银奖9件、铜奖18件。

  在创作之余,郑国明深感惠安雕刻艺术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为此,他早在1999年就出资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在惠安联合创办雕刻培训班,邀请许多中国雕塑界的名师、专家、学者来县授课,提高了惠安雕塑界人员的理论水平。

  本报记者 詹伟志 陈桂生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林煜炫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