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智库 > 内容

曾国恒:建造民间文化艺术新“家庭”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4-03-27

  

 

  2003 年,泉州市政府在清源山南麓划出50 亩地,凭借多年传承木偶头工艺、金苍绣等国家级非遗在海内外积攒的声誉,锦绣庄民间艺术园在竞标者中脱颖而出。这个长期隅居打锡街的民间作坊,能否顺利转轨?这个新使命,恰巧落在了刚刚从父亲手中接棒的少庄主曾国恒肩上。

  记者发现,锦绣庄从原来的200 多平方米扩展至现在的总建筑面积达2 万多平方米,然而更深层的改变还在于,盈利模式从单一到多元,行业形态从产品单纯买卖变成了租赁、旅游等服务业态,再通过推广手法创新,让闽南文化这一只“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可以想见,锦绣庄被“海归派”曾国恒赋予了更多的时代含义,从一个加工制作销售木偶头等为目的的门市部,演变成泉州地域文化及闽南文化的综合体,这无疑就是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外部气候下,对文化产业与市场运作积极互动模式的有益探索。

  从商铺营销转变为构建平台,将服务做深做透

  最近,“品位天下”餐饮会所在锦绣庄开业。该会所在装潢中融入泉州南建筑的设计元素,客人用餐时便能感受到燕尾脊等南派建筑的魅力。

  在曾国恒勾勒锦绣庄未来图景时,便确定了服务消费代替产品消费的基本“底色”,目标是通过依附包括餐饮的多种服务业形态,让闽南文化在现代生活中获得更广传播。

  曾国恒从小在木偶雕像和金苍绣的耳濡目染中长大。尤其在他留学英国期间,泉州木偶剧团在伦敦大剧院几次成功汇演,让他从外国观众对提线木偶的顶礼膜拜中,彻底感受到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从此,曾国恒立志做一名布道者,将闽南文化传承下去。

  从上世纪90 年代开始,随着台胞需求量上升,“锦绣庄”出产的工艺品蜚声海内外。然而,曾国恒发现,往来老锦绣庄的通常不外乎几类人:台湾及其他海外分店经销商、专家学者和外国游客,而泉州本地人却极少涉足。他分析,原因是老锦绣庄的定位在于销售传统工艺品,产品本身的需求特点决定了受众的局限性。

  基于此,曾国恒及时突破传统思维,将“新锦绣庄”定位为集民间艺术、主题休闲、老字号等一站式消费聚集地,从营销商铺转变为平台构建,既保留了锦绣庄原有功能,又为更多闽南文化元素及产品提供了展示平台。

  锦绣庄新馆建设期间,曾国恒便着手运作各展厅的对外招商,在开园前,除了计划内的锦绣庄木偶艺术馆外,惠安木雕、古典家具、书画馆、寿山石交流中心等文化产业形态均鱼贯入驻。静态展示外,还加入如梨园戏等动态形式,如最近的一场晚会,便是运用现代技术融合《古厝娶亲》、《采茶扑蝶》等闽南民俗婚俗文化元素,通过动静结合形式吸引更多观众进入锦绣庄。

  此外,为进一步聚集人气,曾国恒还通过加紧国家AAAAA 级旅游景区申报工作、锦绣庄吉祥物设计等举措,加快锦绣庄品牌化进程,将服务做深做透。

  打破传播与受者间的“玻璃门”

  拓展了锦绣庄的受众面,曾国恒下一步考虑的是留住更多的受众。对此,他创新各种方式,让更多人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

  “以往,传播与接受者之间仿佛总是隔着一道玻璃门”,曾国恒深有感触。自去年开始举行的闽南非遗文化DIY 体验,便是曾国恒这种“立体推广”的成熟范本。每逢传统节日,组织泉州中小学生,邀请非遗传承人手把手指导,让他们动手参与,从本来艰深复杂的闽南民间工艺中体验创作乐趣。

  就在2012 年端午节,闽南非遗文化体验一共有10 个项目,在前年基础上又增加了4 个,含德化陶瓷、泉州妆糕人、永春纸织画、木偶及金苍绣等。

  曾国恒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从娃娃抓起,让日趋边缘化的地域文化获得代序传承。对于制作工艺较为复杂的项目,曾国恒则不惜血本借助现代科技。

  譬如,制作一个木偶,然后绣制一件金苍绣服饰,为其穿上,再进行木偶戏表演,这个涵盖了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即使对于一名老师傅而言,少说也要花个三五天,而通过曾国恒引进的“多点触控”技术,只要根据一个投射在墙上的大屏幕提示进行鼠标操作,至多几分钟时间便可完成。

  经过两年来的运作,曾国恒发现必须找一位锦绣庄的形象代言人,最终他将目光锁定在“电音三太子”身上。他认为,作为木偶与现代电子产品的结合,“ 电音三太子”契合锦绣庄在闽南文化与现代生活高度融合的不懈追求。

  除此以外,曾国恒还在不断地探索创新将曲高和寡的闽南文化进行“大众推销”的各种介入方式,比如套用“印象大红袍”形式,将《光明之城》《古厝娶亲》等传统剧目以实景表演呈现,让所有观众成为剧中演员等等。

  打造文化产业金字招牌

  很多人忍不住要问曾国恒,他不遗余力地推广闽南文化时,往往只象征性收取一点服务费,除了政策性支撑外,锦绣庄的盈利点在哪里?

  面对不同人的疑惑,曾国恒总是耐心地解释:“通过集约商业服务形态和对民间艺术的创意介入形式,塑造‘锦绣庄’这一闽南文化产业金字招牌,从而打破单一盈利模式,催生多元赢利点,打造国内绝无仅有的包含闽南文化元素的旅游地产,实现闽南文化传承与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

  借助品牌的磁吸效应,曾国恒此前在锦绣庄旗下注册的四个公司正在各自范畴内发挥着增长点的作用。它们包括一家工艺美术公司、一家演出经纪公司、一家旅游文化公司和一家文化传播公司。

  曾国恒介绍,工艺美术公司沿袭了老锦绣庄的订制销售,在此基础上,产品上添加了陶瓷、木雕、石雕、纸织画、古玩等等。除买卖外,还开设了为客户量身订制的服务门类。其他三个公司均为打破产品销售获利“一元格局”应运而生的。

  演出经纪公司对外主要是聘请专业剧团,在锦绣庄舞台上展演舞台剧、话剧、音乐剧等西方剧种,利润来源于门票收入;对内则应客户需要演出梨园戏、南音、高甲戏等地方戏曲剧种,盈利点主要在劳务费。

  依托清源山自然景观与闽台缘博物馆人文景观两大门户景观,加上锦绣庄,三地捆绑共享旅游资源,由旅游文化公司推出闽南文化深度游等特色旅游项目。整合了老君岩、灵山圣墓等著名景观,收入主要来源于旅游套票、团队费用等。

  文化传播公司主要在于展会经济,充分运用锦绣庄广场,策划举办各种特色展会,比如陶瓷文化展、闽台农产品交易展览、茶文化展、创意文化展等等。

  曾国恒告诉记者,四个公司分工不同,独立经营,但又常常交叉互动。 2012 年中秋节举办的名为“锦绣泉州” 的大型文艺晚会,将各种闽南文化元素通过晚会得以呈现,便是旅游文化公司与演出经纪形成良性互动的典型案例。

来源:泉州企业家 责任编辑:阮李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