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文化产业大讨论 > 内容

永春县:积极融合地方特色 三级联动繁荣基层文化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4-03-25

  近年来,我县加大对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投入和关注,扎实推动县、(乡)镇、村(居)三级文化建设,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着力改善我县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1、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用文化为民办实事。近年来,我县突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县、乡镇、村(居)三级联动全力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2005年以来把创建农村文化示范乡镇、文化示范村(居)、农家书屋工程等文化惠民工程列为我县为民办实事项目,2010年、2011年更是纳入“五大战役”的民生工程战役,严格文化工程建设指导,成立项目建设工作领导组;各乡镇、村(居)落实经费、配套设施、开展活动、建设队伍,督促各项工作实施;村(居)实施“文化自治”,自筹资金投入配备文化活动室功能设施,结合各村(居)特色文化元素,如琵琶村、白鹤拳村,自组文化活动队,自办文化活动。坚持联同共建、协调发展,推进县、(乡)镇、村(居)三级文化设施协调建设,截至目前,县图书馆晋升国家一级图书馆,截止2014年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9个、文化示范乡镇9个、农家书屋236家(实现全覆盖建设)、文化示范村(居)93个、特色文化村6个、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点10个、馆外图书流通点17个、各类图书年入藏量3500份(册)以上、报刊年入藏量350份(册),目前县图书馆文献量已达到18万册。

  2、切实落实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保障群众文化权益。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学制定《免费开放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从投入、机制、服务时间、服务内容上保障公共文化场馆确实落实免费开放服务,充分发挥公共文化场馆资源优势,积极为社会各界提供服务。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常年提供各类文化服务,为广大群众特别是离退休人员和青少年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活动场所。县文化馆和县图书馆在倡导全民读书构建学习型社会、文化艺术交流、培训青少年艺术人才等方面开展了多项活动:办双休日艺术培训班;每周四到永春县港永幼儿园对舞蹈兴趣小组进行幼儿舞蹈基本功、幼儿剧目表演等教学的授课工作;举办进校园、进部队图书服务活动;开展送书下乡活动等。县博物馆常年对外开放服务,举办爱国主义教育展览,每年参观人数达4000多人次,充分发挥爱国教育基地作用。

  3、融合地方特色,不断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我县积极培育、扶持群众文艺团体,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坚持“抓日常、重节日、办精品”原则,大力实施“年月周日”工程,形成县级重大文体活动年年办,乡镇大中型特色文化活动月月有,基层文化服务(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周周乐,广场文化活动天天有的格局。一是打造“激情广场”,组织县文化馆文艺专业人才指导群众学习广场舞蹈,投入资金购买音响设备并配备专人管理,培育县城广场文化活动,每天晚上县城中心广场群众性的歌舞娱乐活动已经成为县城夜景的一大亮点。以县城广场舞蹈为示范,带动全县村(居)组建广场舞蹈队,如今村(居)中的休闲空地都成了群众的“文化广场”,健身、晨晚练、广场舞、腰鼓队等成为群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重点抓好节假日活动,结合永春地方特色,充分利用春节、元旦、元宵、中秋等传统节假日,县、(乡)镇、村(居)每年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000多场,参加人数9万多人次,如春节3000人大型广场猜谜活动、少儿百人书法现场表演、迎春“民族器乐表演”、 迎春“南音大会唱”、 “走进吾峰吾顶”文化下乡活动等。

  4、积极拓展文化投入渠道,强化投入保障。根据县、乡镇财力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因情制宜,我县积极探索“依靠政府主导兴建、引导各级自筹自建、鼓励社会资助捐建”的务实投入机制,由此带动推进全县文化建设,做到四个“实现”:一是实现政府主导兴建。由县委、县政府牵头组织领导全县公共文化设施、文化队伍、文化活动的建设与开展,在经费上给予大部分支持。二是实现部门挂钩援建。在农家书屋工程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上,我县建立县直有关部门挂钩援建农家书屋工作责任制,分解项目,发动县直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乡镇政府捐款、捐物、送书,每年分别获得捐赠款物20—40万元不等,使我县农家书屋的建设经费得到了保障,有力推动农家书屋建设。三是实现社会资助捐建。积极引导国企如中国移动通讯永春分公司等参与建设文化工程项目,以“文化互动、政企双赢、群众受惠”为目的,开展农村文化合作。同时,驱动社会经济能人出资捐物完善文体设施,真正实现社会力量参与办文化,营造共建共享文化的氛围,推进公益文化项目建设模式的转变。四是实现项目结合共建。我县把文化示范村、农家书屋工程以及乡镇综合文化站等文化工程项目捆绑共建,实现资源互用,如在文化示范村创建中,结合农家书屋,将农家书屋的阅览室、图书种类等硬件设施配套列入文化示范村的创建基本内容和要求,同时农家书屋也丰富了文化示范村的内涵。

  二、加快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建议

  1、大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保障机制

  一是要确保公共财政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应当不低于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增长幅度。要设立县级文化发展专项基金,将公共文化阵地设施建设、图书购置、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人才培训、文艺创作奖励、群众性文体活动等经费全部列入财政预算,并按财政收入的增幅逐年增加。

  二是要广泛吸纳民间资金投资文化建设。采用政策导向、社会荣誉等多种手段,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建设各类文化设施,开辟有偿服务的文化服务网络,大力引导人民群众举办公益文化活动,赞助公益文化事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从而解决由于公共财政投入不足造成文化设施欠缺的问题,并使之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

  2、大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服务保障机制

  一是要全力“建”。在县城,加大文化馆、图书馆上等升级创建工作,积极开展公益性社会文化辅导;在乡镇,要发挥好综合文化站功能作用,积极组建集图书阅览、宣传教育、文艺演出、体育健身、青少年校外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大力推进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书屋的交流互动、资源共享。在村(居)一级,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方便群众就近参与活动的文化室,利用文化室抓好文体活动开展和文明创建活动。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开展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经营活动,逐步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

  二是要努力“传”。继续推动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以互联网、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网、移动存储、光盘等数字化传播方式,使广大城乡群众共享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创新党和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手段和路径。

  三是要大力“创”。要引导广大专业、业余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积极创作一批城乡群众喜闻乐见、反映侨乡厚重文化底蕴和发展新成就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和精品节目,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

  四是要着力“送”。广泛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让农民群众更多地接受城市文化的辐射。在“送文化下乡”的主体上,注意发挥好县属文化企事业单位的作用,调动文化体育协会(社团)等各方面的力量,做好文艺下乡、图书下乡、戏剧下乡,将重点放在倡导文明新风、重视文化学习上,放在引导农民群众增强健康、卫生、环保、科技、文化和文明等意识上。

  3、大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人才保障机制

  一要配强乡镇文化工作队伍。建议恢复乡镇综合文化站机构设置,配备专职文化工作者,调整充实乡镇文化工作人员,达到每个乡镇至少配备1名专职文化干部,充分发挥乡镇文化骨干的作用,组织带动村(居)开展文化娱乐、思想教育、科技普及、信息传递等文化活动。要采取分级负责的方法,抓好县、乡(镇)、村(居)三级文化队伍培训,努力提升基层文化队伍素质。

  二要配好村(居)文化协管员。选配具有文艺特长或文艺爱好的村(居)干部担任村(居)文化协管员,达到每村(居)至少配备1名文化协管员。同时要加强对文化协管员的管理考核,督促文化协管员确实履行职责,做到农村文化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三要重视文化专业人才培养。配齐配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县级公益文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时把具有美术、音乐、舞蹈、创作等一技之长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县级文化服务机构中来,做到专业与岗位对口,人员结构合理,并采用深造、培训、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文化单位工作人员的培养、培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

来源:泉州文化产业网 责任编辑:阮李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