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文化产业大讨论 > 内容

惠安县:雕艺产业转型提升 旅游文化提质增优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4-03-25

  中国雕艺界首个“中国雕刻艺术传承基地”落地惠安、首届“薯花文艺奖”设立并评选表彰、首批“大师文化企业”命名挂牌、首次完成并发布惠安城市品牌标志、组织举办“首届福建乡土文化能人工艺大师高级人才研修”、创建全市首个“省级旅游品牌县”、首次实现“广场舞”文化活动行政村全覆盖……2013年堪称惠安文化发展年,其核心是进一步繁荣惠安文化事业,发展惠安文化产业,为2014年实施惠安“文化提升年”、打造惠安文化发展升级版积势蓄力,实现2014年惠安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华丽转身。

  一、雕艺产业转型提升。以整合资源、兼并重组、行业协调、工艺创新和文化创意为重点,致力改造提升传统石雕石材业和木雕业,全力推进雕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大师文化企业,积极发展深加工、高附加值的石雕石材制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行业整体竞争力,打响惠安雕艺品牌。

  (一)命名大师文化企业。加强对全县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协调、促进,组织对全县文化企业进行摸底调查,提出“打造大师文化企业”概念性发展思路,出台《惠安县大师文化企业评选管理办法》,命名授牌首批17家大师文化企业。

  (二)获批“国”字号基地。积极组织申报,在中国雕艺界首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的“中国雕刻艺术传承基地”称号。

  (三)举办首期福建乡土文化能人高级研修班。成功在惠举办“首期福建乡土文化能人——工艺大师高级人才研修班”, 邀请了中国民协、中央美院、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等知名专家教授,采取高对高的培训方式,为来自我省各地的近50名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开展培训。该活动由我县与省委宣传部、中国民协、省文联联合举办,系中国民协首次与省级部门联合举办的高级人才培训班。中民协和省市主管部门领导亲临参加。

  (四)举办第二届雕博会。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惠安)国际雕刻艺术品博览会,采取“展与销”、“展与会”、“展与赛”等方式,开展经贸洽谈、文化展示和技术交流等系列活动。本届雕博会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福建省文化发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泉州市人民政府等主办。现场交易额1.35亿元,合同金额12.1亿元。

  (五)创建大师工作室。一是出台扶持政策。在鼓励创办大师创作室(工作室)的政策补助方面,凡按规划批准建设的大师创作室(工作室),实际投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给予补助50万元;实际投入500万元及以上的,给予补助30万元。二是启动雕艺大师工作室创建。制定下发惠安县雕艺大师工作室实施意见,鼓励企业在原有创意中心的基础上,建设符合标准的大师工作室,助推惠安雕艺产业创意、研发水平的提升。目前创建完成29个各级雕艺大师工作室。

  (六)编印雕艺大师专题画册。一是编印《中国惠安雕刻艺术大师作品选》。对我县获得18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的54件代表作进行汇编点评,聘请著名学者、评论家、《美术大监》主编王晓强为18位大师的54幅作品点评。二是完成画册《从工匠到大师之路》——惠安实施“雕艺特色人才培养工程”掠影,以及《中华惠女石雕》画册编印。

  (七)推进园区产业项目建设。启动雕艺文创园首期680亩玉雕基地建设,完成玉雕创意基地土地报批相关资料整理。同步开展玉雕基地680亩土地报批工作,目前已获省政府批准用地面积506亩,其中投资近900万元建设玉雕基地雕塑公园,现方案已委托设计中。目前,意向入驻玉雕基地的省内、外玉雕企业96家,经审核准入企业46家,其中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项目13个,商业服务项目5个,玉雕加工项目28个;核准的46家准入企业已全部完成意向入驻签约手续,正委托设计单位编制规划建设方案,全面启动项目筹建工作,

  (八)组织企业参展参赛。

  (1)参展民间工艺美术展。组织十家企业10名民间工艺美术家的10件作品,参加由中国文联举办的“中国(开封)首届民间工艺美术展暨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化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评奖活动”,摘得2金8银。

  (2)参展海峡工艺品博览会。组织近50家企业参加“第八届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现场设置20个展位。选送63件作品参加“百花奖”评奖,获7金13银13铜;选送58件作品参加“艺博会”优秀作品评奖,获17金8银7铜;选送112作品参加“争艳杯”作品评选,共58件作品获奖,分别是2金16银17铜,23件作品获优秀奖。

  (3)参展南阳玉雕节。组团参加中国(南阳)第十届玉雕节暨国际玉文化博览会。现场6个标准展位展出的我县40件玉石影雕作品,扩大惠安玉雕创意产业在国内影响力,增进与我国最大传统玉雕生产地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受到业界广泛赞誉。

     (4)参加厦门文博会。组织8家大师文化企业的近60件石、木、玉雕精品参展,参加第六届厦门文博会,展示惠安雕艺魅力与风采。其中王向荣的《惠女系列·晨光》获本届文博会金奖。

  (5)参加中国民间艺人节。组织9名省级以上大师、工艺美术师作品,参加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单位,在杭州举办的“中国民间艺人节”暨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评奖活动。

  (九)兑现大师名人奖励。根据去年新评各级大师、名人,兑现奖励资金,激发雕艺创作激情,扶持雕艺企业转型发展。其中国家级大师(木雕、石雕)8人,金额8万;福建省级大师7人,金额7万;省级名人45人,金额13.5万元;第七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获奖21人,金额2.1万元。

  (十)强化版权保护服务。落实《惠安县石木玉雕作品版权保护工作方案》,积极为知识产权人提供登记服务,保障大师、知识产权人创作成果的合法权益。目前,已登记162件,86件获得通过。尚有100多件正在整理申报中。

  (十一)开展聚焦大师文化企业宣传推介。海峡卫视海峡名录—《惠安雕艺》纪录片,通过特写镜头展示惠安雕艺大师的创作才华和超群技艺,讲述惠安雕艺的历史和传承;福建日报“视点”以《惠安石雕:会唱歌的石头最美丽》为题,香港大公报以《打造大师文化企业 助力雕艺“惠安智造”》为题,《泉州晚报》以《惠安寻求雕艺产业转型突围 打造千亩玉雕创意基地》、《惠安命名17家大师文化企业》、《石雕:引得石头轻盈歌唱》等为题,专版或专题对惠安雕艺产业及雕艺大师进行宣传报道,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凤凰网、搜狐、网易、中国日报等纷纷给予转载报道,惠安雕艺美名进一步远扬。《惠安乡讯》连续3期推出大师文化企业主题专版,并推出《惠安大师文化企业 大师作品巡礼》专栏,出版《品鉴惠安中国雕艺大师专刊》持续宣传报道我县18名大师的雕艺精品。

  2013年,全县雕艺企业完成产值175.1亿元,增长15.2%。

  二、旅游文化提质增优。创建全市首个“省级旅游品牌县”、做优崇武古城4A、创建净峰寺国家级3A景区。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历史、文化等资源,以崇武山霞滨海旅游度假区为龙头,以发展惠东蓝色滨海休闲旅游带和惠西绿色生态观光旅游带为依托,大力发展滨海风光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石雕工业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壮大惠安文化旅游产业。2013年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349.3万人次、增长15.9%,实现旅游收入33.7亿元、增长15.8%。

  (一)加大A级景区创建力度。今年,我县4家景区将创建国家级风景区。一是惠安净峰寺通过国家3A级风景区总结验收。二是引导聚龙小镇,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广阔的对外知名度,打造国家4A级风景区。三是引导小岞林场,立足惠女护林特色和滨海自然风光,打造国家3A级风景区。四是引导青山湾与青山宫整合联动,借势青山湾对外影响力和对外信仰向心力进行捆绑营销,建设成为集宗教、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海滨度假胜地。

  (二)推动旅游配套服务优化提升。一是推动达利世纪酒店五星级标准建设,启动五星级旅游饭店评定工作。二是规范餐饮物配套服务。规范提升县城和崇武的旅游餐饮购物街区,打造集餐饮、购物、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独具惠安特色的旅游购物街区,延伸旅游消费链,深化“购”环节,增添旅游趣味体验,丰富“夜游惠安”的活动内容。二是完善崇武镇省级特色旅游村镇创建工作,以及小岞“惠女”原生态保护工作,加大培育100家特色家庭旅馆、乡村酒店或农家乐旅游经营户力度,壮大惠安旅游休闲接待群。

  (三)拓展崇武古城发展空间。一是实施与崇武国家级海洋公园关于崇武古城外侧石雕公园适度利用整体联动,加快游客服务中心及三个展馆的建设进度,完善城内旅游标识系统,整治城内环境卫生。二是引导城内居民利用“百家文化”文化元素及滨海、惠女、雕艺特色文化基因建设家庭旅馆、写生基地等旅游休闲接待点,开发、出售特色旅游商品,全面提升大崇武古城景区综合品质。

  (四)扩大惠女品牌效应。一是推动崇武、小岞“惠女服饰展馆”建设,丰富惠女风情游活动内容。二是丰富崇武古城风景区“惠女风情表演”表现形式。三是推动“惠女”文化服饰与校服设计相结合,开展服饰进校园活动。四是基本完成惠女形象识别,为更好利用事件营销广泛传播扩散,打好基础。五是策划打造“惠女风情”专题文化旅游大戏,丰富惠安的文化旅游内涵。

  (五)扎实推进省级品牌县创建。一是完成“惠安旅游宣传”手册和“惠安旅游交通图”编制,其中“惠安旅游交通图”将于12月交付使用。“二是完成惠安十景”、“特色旅游伴手礼”、“小小惠安女”、“乡村旅游经营示范户”推荐评选、“智慧旅游”网站建设等方案初稿。三是形成惠安城市形象宣传片、微电影拍摄思路雏形,与合作方洽谈具体拍摄事宜。四是与厦门建发国旅就旅游线路合作推广事宜达成共识。

  (六)开展旅游宣传推介营销。围绕泉州城市形象宣传片、“清新福建“宣传片拍摄,上海电视台《星旅途》栏目摄制组来惠,“5.19中国旅游日”,组织参加贵州省贵阳市2013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泉州市 “第五届海峡论坛·台湾特色庙会“活动、 “清新福建风,绿色森呼吸”旅游推介活动、第十届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泉州“541公里海岸线”自驾游巡礼、接待台湾中高等院校旅游专业学生休学团来惠参观考察等活动,开展旅游宣传推介营销,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惠安旅游观光、休闲度假。

  三、城市品牌标识正式出炉发布

  全面启动惠安城市形象品牌标识系统、惠安雕艺logo设计体系建设及推广应用。经过一年多的深入调研、设计和修改完善,2013年11月20日,我县正式确立并发布了以黄、蓝、红三个三角形勾勒出“惠安女”意象图形、以王羲之字贴和惠安县书法家协会书写“惠”字组成“中国惠安”和英文“Welcome to HuiAn”及“石雕”红色印章的惠安城市品牌标识系统。为大力宣传推介惠安城市品牌标识,使惠安城市品牌标识深入千家万户,我县启动城市品牌标识应用推广工作,并在外宣、外事、招商、旅游、文化、城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协作、会展等各类活动逐步应用,惠安城市形象和惠安雕艺品牌气质识别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精品文艺创作异彩纷呈

  (一)薯花文艺奖首次颁奖。出台《惠安县“薯花文艺奖”评奖办法(试行)》,县里每年拿出30万元设立“薯花文艺奖”专项基金,首届“薯花文艺奖”共奖励120位艺术家的196件获得国家、省级、市级奖项的文艺精品,奖金总额高达47万多元,极大激发基层文艺界创作热情。

  (二)惠安女主题文艺精品策划创作。全面完成精品木偶剧《古城惠安女》创作排练,并于6月份参加在四川南充举办的“亚太国际木偶节”比赛。

  (三)文艺创作硕果累累。

  2013年,获国家级专业大赛大奖的文艺精品有21件,省级3件,市级2件,内容涵盖书法、美术、文学等类别。

  (四)文化交流积极开展。组织我县掌中木偶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赴新加坡参加第十一届“华艺节”。其中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演出20场,新加坡《联合早报》等新闻媒体争相报道。

  五、特色传统文化进一步弘扬。筹拍《惠安女》、《指尖上的惠安》等重要外宣专题片,组织县掌中木偶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开展对外文化交流,龙雀铁罗汉茶制作技艺入选泉州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15人入选泉州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编印《中国惠安女》画册,以载影、载文(诗歌)、载书(书法)形式展示惠安女民俗、生产生活劳作等,多层面、多视觉展示传统与现代交映的惠安女服饰美,展现惠女精神和新惠安女生活。惠安特色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弘扬和传承。

  六、群众文化繁荣发展

  (一)广场舞活动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举办“激情广场”辅导员培训班和全县广场舞大赛,在全县掀起群众广场舞活动热潮,实现广场舞推广行政村全覆盖。

  (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面完成24个农家书屋典型点、73个村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点、36条健身路径及36个激情广场的建设任务,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行政村全覆盖,崇武镇潮乐村农家书屋获得由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联合表彰的第五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争取专项资金45万元,给予15个基层宣传文化阵地3万元建设扶持资金。

  (三)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全年组织开展“贯彻十八大实现新跨越”等文化“三下乡”活动6场,高甲戏、木偶戏下乡演出230多场次,组织包括传统特色文化展演、书画摄影展赛、各类赛事等群众性文体活动近千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2472场。

  2014年工作安排

  制定并实施2014年惠安县“文化提升年”活动,主动对接泉州“东亚文化之都”建设,全力打响文化品牌,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展示惠安良好城市形象,使惠安成为泉州市“东亚文化之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文化中心。

  一、文化产业

  (一)雕艺文化产业

  1、充分利用好“中国雕刻艺术传承基地”,组织雕艺企业参加中民协组织的各类活动,加强全国各地民间工艺行业、地区的互动;创建“中国雕刻艺术传承基地示范点”;

  2、制定《促进惠安雕艺文化融入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的指导意见》,在我县城市重点街区及城市重点建筑、城市重点景观节点展开实施。加快打造建筑产业链条,推动雕艺文化与建筑文化融合发展,鼓励建筑企业经营范围向节能建筑、勘探设计、装饰装修、楼宇智能等领域延伸拓展,推动建筑与石雕融合发展,扩大石雕园林古建、外墙装饰等市场,提高建筑产业附加值,引导两大产业相互融合、优势互补。

  3、启动第二届大师文化企业评选工作,鼓励雕艺能人申报国家、省市县级非遗传承人和国家级、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成立惠安县文化产业协会,服务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4、进一步拓展旅游市场。启动黄塘玉雕基地雕艺交易品市场建设。

  5、举办第三届雕博会,申报“世界石雕之都”。

  6、全力推进惠安雕艺文创园整体建设,实现整治改造升级、征地、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建设等目标如期实现。

  7、成立惠安县文化产业协会,服务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8、加快惠安县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园、惠女风情文化村、泉州海洋城项目落地建设。

  (二)文化旅游产业

  1、A级景区创建提升。启动崇武全镇区域5A级景区创建工作,新增聚龙小镇、青山湾和小岞林场等3个A级景区,打造高端旅游产品。

  2、打造旅游文化大戏。深挖旅游产业潜力资源,盘活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整合惠女、惠雕、惠建和古城、海岸、生态等特色文化,打造集雕艺文化、惠女文化、海丝文化、滨海生态文化、五南文化、茶文化等大泉州文化基因融汇的惠安特色文化旅游“大戏”。

  3、探索山海旅游资源串点成线开发模式。以“惠安旅游十景”为依托,大力推广“惠女风情之旅、古城寻踪之旅、雕艺文化之旅”等6条精品路线。

  (三)文化事业

  1、特色文化弘扬

  (1)实施精品创作工程。优先扶持高水准和反映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以及具有示范性、导向性的重点文艺项目。以舞蹈、掌中木偶剧为龙头,加大以“惠安女”为主题的文艺精品创作,创作2-3个具有惠安文化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影响广泛的精品力作,完成木偶剧《古城惠安女》创作并实现首演。修订“薯花文艺奖”评奖实施意见,启动第二届薯花文艺奖评奖。

  (2)实施惠安女服饰文化推广工程. 开展服饰实用性研发,举办惠安女服饰制作及相关展示活动,以“色彩(三原色)不变、风格风格”为原则,设计集“保暖、舒适、透气”功能的惠安女服饰,推动惠安女服饰文化的生活化、大众化。

  (3)惠安女表演队建设工程模式。探索“惠安女表演队”组建模式,充分发挥其“旅游展示、文化交流”功能。

  (4)重组惠安县民间文艺家协会。

  (5)完成《惠安县非物质文物遗产名录》和《惠安文物史迹》的编撰和出版工作。

  (6)启动“中国书法之乡”申报工作,力争为文化惠安再添新名片。

  2、群众型文化活动开展

  探索更符合基层群众的广场舞推动体系,继续举办激情广场辅导员培训提高班,举办广场舞比赛,实现广场文化全县自然村全覆盖。组织包括“文化三下乡”、第二十三届“芳草之夏”戏剧展演、高甲戏、木偶戏下乡巡演、传统特色文化展演、书画摄影展赛、图书下乡活动,以及各类赛事等千场群众性文体活动,实施农村公益电影“2131”工程。

  3、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实施15个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建设落地工程。二是建成农家书屋典型点6-12个,灯光球场24个,健身路径36条,激情广场点100个。三是提升现有217个农家书屋,217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点,151条健身路径,120个灯光篮球场,36个激情广场(音响等设施)等文体设施的利用率和服务水平。

  (四)城市品牌打造

  加大惠安城市品牌标识系统应用推广力度,做好品牌标识注册工作,制定推广宣传应用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城市品牌标识使用管理办法,充分借助节庆活动、文化交流、招商引资、媒体正面报道等渠道进行策划推广,鼓励商业机构、知名企业合法使用惠安城市品牌标识,全方位、多角度展现惠安城市气质,将惠安城市品牌标识影响放大到全县乃至国内外。举办“知我惠安、爱我惠安——我画惠安城市品牌标识”主题活动。

  惠安雕艺文化产业发展亮点

  近年来,惠安县委、县政府加快雕艺文化产业发展步伐,亮点夺目:雕艺文化产业总量增长,2013年雕艺行业总产值175.01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170.58亿元,同比增长16.49%;行业重点项目增多,产业集聚态势初显,雕艺文化产品市场空间也得到不断扩大。雕艺文化产业已成为推动惠安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一、产业平台初具雏形。惠安县委、县政府在崇武、山霞两镇为核心区域规划建设惠安雕艺文化创意产业园,引导雕艺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和文化创意以提升雕艺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有效拓展雕艺市场空间,为惠安雕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搭建平台。2012年9月,“泉州惠安雕艺文化创意产业园”被福建省文化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福建省十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称号。同时,在山霞镇区北部规划建设玉雕创意基地,作为惠安县传统雕艺产业链延伸及雕艺产业转型提升的重要平台。惠安雕艺文创园玉雕创意基地规划范围约1300亩,核心区域680亩。园区规划功能定位为集“创意、研发、生产、商业服务配套和4A旅游”为一体,同时突出打造产品研发中心、培训中心服务平台、交易、经纪服务平台,大师创作园、雕塑公园,成为配套齐全、环境优美、低碳环保的现代化文化创意园区。目前已获县政府审核准入玉雕企业46家(总投资约3.2亿),力争2014年园区建设初具规模。

  二、产业配套逐步完善。惠安雕艺文创园已列入2014年省、市、县政府重点建设项目。园区全力加快一期项目玉雕基地建设步伐,突出打造雕塑公园、主题文化广场、雕艺创意孵化中心、雕艺文化酒店、雕艺大师工作室群等文化产业配套项目。目前,玉雕基地雕塑公园、主题文化广场设计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雕艺创意孵化中心列入2014年泉州经贸文化对接项目。同时,启动雕艺文创园二期规划策划,规划建设雕艺文化展示中心、雕艺文化博物馆、雕艺文化创意中心、雕艺企业经济总部等雕艺产业配套项目,逐步完善雕艺文化产业配套设施。

  三、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惠安县委、县政府不断强化培育新型产业集群,引导雕艺企业拓展建筑外墙干挂、欧式风格高档装饰装修材料、园林景观、城市雕塑、纪念性建筑、宗教场所等业务,把石雕艺术融入建筑装饰、建筑构件中,实现雕刻企业从制造、设计到施工、安装一条龙的经营模式,2014年拟再新增3家以上雕艺企业申报施工资质。同时,强化雕艺与旅游融合,结合惠女民俗、滨海旅游等特色资源,高起点打造玉雕基地4A级工业旅游观光点,与惠女风情、崇武古城风景区、青山湾滨海旅游区、国际雕刻公园等著名旅游区联动运作,形成全省乃至全国独具特色的雕艺文化旅游区。

  四、产业市场不断扩大。惠安县委县政府常年举办“雕博会”打响“惠雕”品牌,坚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大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力度。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专业会展、博览会,并依托各级工艺美术大赛和雕艺大师职称评审等活动,促进行业开展技艺交流,扩大惠安雕艺的知名度和影响度,拓展我县雕艺品的销售途径和发展空间。此外,依托建明集团打造惠安特色雕艺专业市场——建明玉雕城,创建我县规模雕艺品展销市场。

  五、产业技术人才不断加强。县委、县政府积极引导企业依靠科进步、文化创新以促进产业科学发展。一是引导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联合,促进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全县有近百家企业与高等院校建立长期科研技术协作关系,2014年拟再新增10家以上企业与3—5家高等美术艺术院校合作,设立更多雕艺传习、技艺交流、技能培训实践基地;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充分依托本县的教育资源,创办联办高等院校,调整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开设石材石雕、工艺美术等专业,培养紧缺、实用人才。几年来,培养雕艺专业技术人员1000余名。目前,全县雕艺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2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7名,省级工艺美术名人48名和国家非遗传承人1名,有近10万名雕刻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

  六、产业扶持力度不断深入。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强行业规范管理,相继出台《惠安县石雕石材行业准入条件》、《惠安县石雕石材行业规范管理工作意见》、《惠安县石雕石材行业“环保试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发起并参与制订《福建省石雕石材行业雕刻加工地方标准》,有效规范管理行业秩序;同时,制定出台《关于促进石雕石材产业发展的扶持措施》、《惠安县雕艺大师工作室实施意见》等文件,并拟出台《惠安县关于促进玉雕产业发展的扶持措施方案》,鼓励企业做大做强,走品牌经营、大师经济、科技进步、文化创意、产学研施工设计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创发展道路,促进石雕石材产业转型升级。

  七、产业品牌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县委、县政府不断强化企业品牌培育,鼓励企业积极创品牌,并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对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国家质量奖和省政府质量奖的企业予以重奖。积极培育一批资本雄厚、技术先进、人才集中的企业和行业领先的重点骨干企业实行强强联手,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水平。2014年拟再打造1—2家明星企业,如建明玉雕城、共荣雕艺园等;同时启动第二批大师文化企业评选,创建“中国雕刻艺术传承基地示范点”,惠安雕艺大师工作室命名授牌等活动,增强企业品牌示范带动作用,通过示范带动促转型。

来源:泉州文化产业网 责任编辑:阮李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