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 > 内容

寻找文都的大小“三片”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4-03-03

  泉州网-泉州晚报讯(本报记者郑意凡 林绿波 通讯员许华鑫)有人说,美国现代文化的全球化标志,可概括为“三片”,即代表信息文明的硅谷“芯片”、代表电影文化的好莱坞“大片”、代表饮食文化的麦当劳“薯片”。确实,麦当劳快餐风靡全球;windows系统几乎统治了全球操作系统,iphone手机“指尖改变生活”;而植入美国文化的好莱坞大片,产量占全球影片10%,却占用了全世界一半的观影时间……

  泉州文化也是世界性的。从古至今,泉州藏着一个纯粹的传统中国,秉承“万道归一、万殊归本”的理念,为各种文化提供了一个“各美其美、美人其美”的平台,成为全球多元文化融合共生的范例。

  代表中国当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后,泉州将在东亚乃至世界文化交流舞台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新时期,泉州不仅要“美人其美”,亦需“自美其美”,以建设“文都”为契机,推动文化转型,再续辉煌篇章。其中一个重要命题,就是寻找进而打造泉州文化的“三片”,将丰富的文化内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文化消费符号,形成文化核心产品。

  那么,“文都”的“三片”在哪里?

  笔者认为,泉州的“三片”,可分大和小。大“三片”是文化城市的未来核心布局;小“三片”则是具体的文化消费代表性符号开发。大“三片”:古泉州、新泉州、海丝泉州

  打造影响东亚、面向世界的“多元文化都市”,泉州“文都”发展蓝图已经清晰,对应蓝图,有三个核心工程——

  复兴“古泉州”,构建“传统与现代文化交融城市”;

  建设“新泉州”,打开“东方与西方文明对话窗口”;

  规划“海丝泉州”,重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先看“古泉州”。

  新年伊始,人们欣喜地看到,泉州“古城文化复兴计划”启动实施。

  复兴“古泉州”,可形象描绘为:重现“市井十洲人”盛况,打造新版“清明上河图”。其核心项目当为西街片区的保护利用。

  西街承载了泉州人太多的情感,她是泉州历史文化的核心载体和文脉延续。改造西街,最重要是留住人文风貌和精神内核。建筑、遗存的保护和“修旧如旧”理念不可动摇,而人文精神的挖掘、生活方式的留存,方能使建筑有生气。

  生活即是文化,泉州古城具有典型的“慢生活”文化特征:石板路、小街巷,是“慢道”,要一条条去走,才有故事;南音,是“慢音乐”,要静下心来,方能体会;茶文化,是“慢饮料”,可就着洞箫古乐,细细品味;宗教文化,则是“慢生活”的“心灵鸡汤”……

  这是古城居民的生活情调,主角是在这里生活和游历的人。保护西街、复兴古城,也当以人为本,让古民居成为文化载体,让居民安居乐业,同时政府引导,引入社会资本,生成一批文化项目,打造“中国传统城市生活体验区”,形成“泉州文化深度旅游接待中心”,最终成长为“历史文化名城会客厅”和“东亚文化之都”集中展示窗口。

  在快餐文化盛行的“快步都市”,这样的“慢生活”气定神闲,这样的“古泉州”商机无限。

  再看“新泉州”。

  文化之都应拥有现代化的文化核心地标。同为“东亚文化之都”的韩国光州,正在兴建“亚洲文化殿堂”,将于明年开馆,光州人称之为“文化发电所”。日本横滨也有“21世纪建设规划”,结合经济开发、历史文化、城市设计,打造跨世纪的新城市中心,其命名和理念都十分“国际范”。

  泉州也有这样的潜力。从西往东,面向大海,东海片区规划中的“四个花瓣”含苞待放,正是打造城市新文化中心的最佳选择。

  新的文化综合体,定位可拓展为“亚洲多元文化发展中心”,兴建亚洲艺术中心、国际博览中心、国家会展中心、文化传习中心、市民文化广场等大型项目,规划现代艺术街区和大型居住区、商务中心、文教中心等文化建筑群,打造国际交流主题的文化综合殿堂,市民游客感受文化创造力的新天地。

  新区古城交相辉映,而向海延伸,还有“海丝泉州”。

  21世纪是海洋世纪,重振“东方第一大港”雄风,泉州使命在肩。

  今年,大航海时代的著名远洋商船瑞典“哥德堡号”将重航“海丝之路”,初定泉州为中国大陆航行首站。届时,在海内外嘉宾和媒体见证下,“哥德堡号”将由数百艘本地帆船护送,缓缓驶入后渚港,重现“涨海声中万国商”,将是何等壮观!

  这是泉州重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征程的号角。延续“哥德堡号”的热度,把后渚港重新定位为纯文化港口,规划“海丝文化旅游观光区”,开通“海上看泉州”线路,把崇武港、永宁港、深沪港、石井港等港口资源融入其中,配套古船基地、蟳埔民俗文化村、九日山祈风文化节等项目,泉州未来标志性的港湾生活区值得期待。

  古泉州、新泉州、海丝泉州,大“三片”对应古城、古港、新区三个文化核心区域,空间连为一体,构成环泉州湾文化繁荣圈,带动全域文化联动提升,让城市整体成为一个文化产品。

  小“三片”:红砖、木偶、蔡国强

  “多元文化宝库”是泉州的标签。然而,文化品牌杂而散,缺乏核心卖点,多元抉择反倒令人无从抉择。哪些产品可深度开发?哪些艺术可包装营销?哪些线路可深度整合?哪些产业可创意催生?

  德化瓷、安溪茶、晋江鞋、惠安女、面线糊、土笋冻,还有南音、梨园……泉州文化消费符号的提炼,见仁见智。若论稀缺性、代表性、影响力和消费力,当主推——

  以红砖为载体的休闲文化;

  以木偶为代表的演艺文化;

  以蔡国强为代表的文化创造力。

  最是惊艳“泉州红”。成片红砖古厝,奠定了城市的主色调,不仅寓意吉祥,其成因更是中外学者的关注热点,无论学术价值、文化价值还是市场价值都无可比拟。

  以古城为圆心,以红砖为载体,可衍生出“红砖文化圈”,结合“慢生活”理念和“闽南小故宫”等历史掌故,发展古厝茶馆、餐厅、民宿、创意集市、音乐街区等消费项目,串起代表性的红砖建筑,规划一条“中国红”主题之旅。

  红砖,可为泉州休闲文化旅游第一品牌。

  再说艺术市场开发。

  泉州拥有众多艺术瑰宝,对应不同的受众群体。而以全球化的眼光看,木偶最有潜力走国际商演路线——形体动作为主的表演方式犹如“国际语言”,即便对异域受众,也无需翻译,直击人心。木偶艺术还可衍化成各种雕刻工艺品、伴手礼,开拓动漫市场、演艺市场和艺术品市场。

  建议牵个线,让泉州木偶表演团队与国际专业演出经纪公司签约,制定全球商演计划,作为“文都”开拓国际艺术市场的试金石。在节目开发上可植入多种文化元素,比如演绎木偶版的《猫和老鼠》。

  木偶,能担当泉州艺术走向市场的开路先锋。

  提起泉州文化,许多人都有这样的共识:泉州不缺大师,缺的是大师的名气;泉州不缺文化底蕴,但文化创造力相对匮乏。如何破解这个难题,蔡国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样板。

  蔡国强,国际艺坛上最受瞩目的中国人之一、首位获得世界文化奖绘画终身成就奖的中国艺术家,他从故乡过年的鞭炮中想到了火药绘画,以奇思妙想的作品轰动全球。去年,他为泉州创作的火药爆破作品《故乡》,在佳士得中国大陆首场拍卖会拍出1500万元人民币。

  “文都”需要永不落幕的世界级艺术盛会,蔡国强无疑是一张“王牌”,借其人脉和国际影响力,可邀请更多世界级艺术家来泉,与泉州艺术家同台竞技,与泉州老百姓一起狂欢。泉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则作为“底牌”,通过现代表达,在世界级平台上展示、传播和营销,代表中国对话世界,提高“国际能见度”。

  蔡国强也让我们思索。他成长于泉州,成名于海外,如果没有走出国门,会不会还是一个只会点火而不会灭火的老顽童?可见,提升文化创造力,既要有坚持传统、发扬传统的一丝不苟,也要有敢于打破传统、甚至颠覆传统的勇气和宽容。

  泉州不仅只有蔡国强,愿泉州出现更多的蔡国强。

  “文都”无价,但消费时代市场有价,舞动龙头带动全域腾飞,这是提炼“文都”大小“三片”的价值所在。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林煜炫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