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智库 > 内容

科技改变传统,盘点春节“小贴士”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4-02-11

如今,各种贴近百姓生活的科技新产品层出不穷,科技已成为“前卫”“时尚”“便捷”的代名词。随时把握科技新动态,熟练使用最新的科技产品已成为一项基本的技能。春节期间,许多人再次体会到科技发展对传统生活方式,乃至传统节日习俗的改变,不少人从中得到了便利,也使得许多人感慨,与新科技脱节确实“寸步难行”。

电子鞭炮,红火里的绿色春节

春节前夕,许多民众为燃放烟花爆竹是否会加重城市空气污染而忧心忡忡。北京市民唐然告诉笔者,受雾霾影响,今年她身边的亲友对保护空气质量的话题尤为敏感,许多人已经自觉寻找污染较低的烟花或烟花替代品,希望在不加重环境污染的情况下也能感受过年气氛。据媒体报道,北京不愿放烟花者增加近两成,调查显示,对于“是什么因素让市民不放烟花”,69.7%受访者选择“空气污染”。

在北京的烟花爆竹售卖点,一些无硫无残渣的新型鞭炮引起市民的关注。据介绍,这种烟花不含硫磺,燃放时不会产生二氧化硫,也没有任何味道,几乎没有烟雾,燃放后地面上没有纸屑、泥土等燃放痕迹。虽然价格比传统烟花偏高,却依然受到了不少市民的喜爱。

传统烟花爆竹的替代品——电子鞭炮也同样受到市民的欢迎。淘宝网关于电子鞭炮的交易数据显示,今年1月1日至2月1日,电子鞭炮不论是搜索指数,还是成交指数,都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以上。某大型网购商城显示,仅电子鞭炮一个单品,便有689个品种,最低价格仅为十几元。

此外,许多模拟烟花爆竹的手机APP也开始在年轻人中走红。其中,一款名为“电子鞭炮”的APP可以模仿近10种鞭炮炸响的声音,音质清晰逼真,如同身临其境。另一款名为“烟花”的APP可以实现在屏幕触摸的地方绽开各色烟花。此外,还有许多与烟花爆竹相融合的小游戏,当完成游戏任务时,手机出现逼真的爆竹声和烟花动画,颇受孩子们的青睐。

春运大战,互联网抢票软件走俏

小陈的老家在河南郑州,2010年起就职于北京某互联网公司。1月初,他就在电脑上安装了猎豹浏览器,为春节期间的“抢票大战”做准备。“就这样我也没有买到合适的票,推迟了几天回家。”小陈无奈地感慨,“本以为高铁开通后票非常充裕,然而抢票开始的几分钟内,火车票销售一空。”

不过,小陈同样承认抢票软件带来的便利:“开始售票前我就坐在电脑前面刷屏,发现有票后就迅速输入自己的信息和验证码,系统会自动提交我的信息,然后显示‘已经提交订单进入队列,大概还需要11分钟’,10分钟左右会显示我是否购票成功,然后在网上支付,整个过程非常便捷。”

除猎豹外,搜狗、360、UC等众多公司也推广了抢票软件,新版的12306网站也增添了动态刷新、自动提交订单的抢票服务。这些软件各有所长,将抢票的步骤精简到极致,以保证在抢票开始的瞬间占尽先机。例如运用360抢票浏览器,只需点击右上角的“火车票刷票”,输入个人的12306账号和购票信息,点击“开始刷票”,屏幕就开始不停地自动刷票,刷票成功后会发出音乐提醒。此外,12306等网站纷纷研发智能手机购票软件,并保证不会消耗过多的手机流量。

据统计,自2013年12月23日春运车票开售至2014年2月6日,共有近3000万人次通过支付宝购买火车票,其中,用手机支付宝购票的用户超过1000万人次。

《“据”说春节》,大数据盘点年夜饭

“百度迁徙”是什么?如果你使用过智能手机上的定位功能,那么春运期间,你的迁徙足迹就会在这张地图上留下一条线。两个城市之间迁徙的人越多,这条线就越亮。“百度迁徙”项目利用百度后台每天数十亿次LBS(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定位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展现春节前后人口大迁徙的轨迹与特征。

通过该技术,大家可以看到每天各个时段的热门迁徙线路,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数据和排名的挖掘,还能洞察很多数据背后的故事。春节期间央视《新闻联播》推出《据说春运》、《“据”说春节》,采用百度地图定位大数据、百度指数来解读春运、年货、年夜饭等新闻,成为春节期间新闻报道中的最大亮点。

《“据”说春节》的数据观察员顾国宁指出,今年春运成都返回北京的线路连续多日跻身全国十大热门线路。经分析发现,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从“过年回家看父母”变成“把父母接到大城市过年”,这样逆向迁徙成为今年春运新特征。

此外,《“据”说春节》给出了微博、微信中大家“秀”的年夜饭和搜索食谱的数据统计。统计显示年夜饭中既有传统的猪、牛、羊等,也有虾、鲍鱼、鸡翅、鲈鱼、扇贝等“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食材,并统计出各个年龄段、各性别所钟爱的菜品。这种新意十足又贴近民生的新闻无疑引起了观众的支持,使观众感受到大数据的魅力。

微信红包,远程拜年新时尚

通过微信,工作后再没有得到过压岁钱的李桃又体会到拿红包的滋味,她告诉笔者,除夕晚上,她就在微信上抢到了10多个红包,其中最多的五六元,大部分只有几分钱。这些红包都是她在微信上的“小伙伴”们散发的。为了图热闹,她也发了两次红包,均是20元,让大家抢去图个喜庆。

自微信“新年红包”功能上线后,一股“红包热”在网络风靡。微信用户只要选择发红包的人数、金额,并写上祝福语,再通过微信绑定的银行支付,即可完成发红包的过程。红包既可以派送给指定的亲朋好友,也可以扔到微信群里,向群里的多位好友发红包。好友们在接到发红包者的消息后,点击就可以领取了。每个红包的金额在0.01元至200元以内,根据发红包的人输入的金额和选定的人数随机抽取。好友打开红包后,只需要绑定关联微信的银行卡,领到的红包会在1个工作日之后自动转账。

据相关统计,从农历除夕到正月初一,参与抢微信红包的用户超过500万,平均每分钟有9000多个红包被领取,每个红包几元钱甚至几分钱不等,着实引领了一把过年新时尚。此外,支付宝等也推出了类似的“抢红包”服务。大家在传统新年民俗与科技新手段之间过了一把瘾,也催生出千百万计的移动支付新客户。 (张思博/文)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徐毓昭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