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内容

九日山:“海丝”曾从这里起航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3-06-06

文人骚客慕名来

山中无石不刻字

九日山下一方石碑如是记载:九日山,耸立晋江金溪北岸,三峰鼎峙,奥衍明秀。西晋太康九年(288年),山麓创建延福寺,衣冠南渡后,聚居晋江之中原移民,每逢重九,登山怀乡,因以得名……

九日山有东、西、北三峰(亦称三台)环拱。东、西峰的山崖上现存北宋乾德三年(965年)至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历代摩崖石刻77方,以宋刻为主,共61方。此外,有元刻6方、明刻9方、清刻1方,内容包括景迹题名、登临题诗、游览留名、修建纪事和海交祈风等五类。环游此山,如临一座巨大的书法展览馆,令人目不暇接。石刻上记录的有名有姓的历代七品及以上官员达285名之多,著名的有宋代蔡襄、苏才翁、苏绅、虞仲房等。

九日山摩崖石刻文物保管所工作人员黄炳林于2009年9月9日到九日山报到,至今不足四年,但谈论起山中的每方石刻时,竟是慷慨激昂,诗句频出,似乎他也成了山中的一名文人骚客。究其原因,却是因九日山“山中无石不刻字”,其在真迹石刻主人的熏染下,偶得一点真传。

冬夏祈风为番舶

海丝文化有千年

2010年7月,第六届中国航海日在泉州举行。其中,仿宋祈风盛典仪式大受好评,国内许多专家通过祈风仪典再次认识了“海丝”起点。

那么,为何有祈风仪典呢?泉州市文广新局分管文物副局长出宝阳说,这得从宋朝的泉州说起。当时,官府为迎送番商首领,鼓励来泉贸易,在每年的春夏秋冬之交,泉州府郡及市舶司的高级官员都会在九日山南麓的延福寺、昭惠庙举行“冬遣舶、夏回舶”两次祈风仪典,敬祭海神,向通远王祈求赐风,让商舶在海上往返畅行。仪典隆重肃穆,礼毕勒石记事。

九日山上现存有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至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的13方石刻,明确记载了有关海交及祈风时间、地点、参加者姓名,以及“车马之迹盈其庭,水陆之物充其俎,成物命不知其几百数焉”的盛况。

“这13方海交祈风石刻是我国与亚非各国发展海交贸易及中外友谊的历史物证,尤为珍贵。”出宝阳表示,“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祈风石刻群是最直接最有力的佐证。”去年底,九日山在“海丝史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留名。

闽南文化之源头

5A级景区揽游客

作为闽南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和保存地,泉州已成闽南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的核心区和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先有丰州,后有泉州。九日山下的丰州不就成为闽南文化的源头了。”每当为游客解说时,黄炳林总是一脸自豪。

去年年底,清源山风景名胜区获颁国家5A级旅游景区。市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认为,这对九日山而言,也是一次良好的契机,将极大地推动完善九日山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培育九日山旅游精品,提升九日山的知名度。

“除了丰富的摩崖石刻,九日山作为宗教圣地,其三教合一在闽南地区鲜见,有闽南最早的海神庙——昭惠庙,有闽南最早佛教寺院——延福寺……”黄炳林如数家珍,“越来越多的游客将如古代的文人墨客一般慕名而来。”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徐毓昭

延伸阅读